高胡敏
◆摘 要:数学这一学科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多元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将生活元素与教材中的知识融合,缩减学生与数学这一学科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形成合理科学的数学思维,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吸收抽象的数学知识,就要在教学中将生活因素与之融合,本文也将会对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为中心点展开讨论,对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与具体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生活元素;小学数学;运用
数学的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方式等能力的要求都比较严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复杂的知识深刻理解,推动教学进程,提高数学课堂质量。但是,在实际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基于此,下文将会对小学数学课堂融入生活元素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生活元素与小学数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的知识与其它阶段的数学知识相比,较为简单易懂,并且与实际生活极为贴近。学好数学,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处于学习中的“被动者”,学习的兴趣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这就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无法有效提升,学习积极性也相对降低,数学思维也就无法形成。针对这一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善教学手段,将实际生活因素与之融合,具有复杂多变性的数学理论与生活因素的紧密相连,会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清晰直观、便于理解,学生也会因为掌握知识的能力提升而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在未来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与困难。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的每一门课程,都不仅仅是在高等教育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更是在实际应用中解决棘手的难题。在过去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帮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定理、知识点等,对学生的要求也只是考出优异的成绩,对学生的实际应用实践能力方面不甚在意。这就导致部分学生成为了“书呆子”,眼镜片越来越厚,但是动手能力却越来越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目标,综合型人才为基准,将生活元素加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做到“学以致用”。生活元素的加入,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成果和效用,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方法
(一)备课阶段
教师的备课阶段是为整個课程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科学合理地进行备课,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与课堂的效率。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该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塑造一个高效、充实的课堂。为了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入生活元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构建一个活泼愉快的课堂环境,通过鲜明的生活实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做好准备工作,找出合适的生活实例,在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阶段
在课堂进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与掌握权转交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等特点,选择一些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生活实例在课堂中讲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分理解吸收。同时,生活因素的加入,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深刻,在未来的日常生活中如若遇到难题,就会有效应用相关知识进行处理解决。教师在选择生活实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依照成年人的初始思维与想法固化学生。例如,教师在讲解到“数学的广角——植树问题”这一数学课程时,就应该将实际的植树知识进行拓展覆盖,通过学生熟知的相关植树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广角课程中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累积,通过生活的实际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作为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不应该对此忽略。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该在课后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将创新性融入到课后作业。过去的作业布置多为练习题的解答、教材知识的抄写等,虽然也有一定的效用,但是无法快速深刻地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教师可以改变作业形态,以实践性取代书面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回家的时候,观察路边树木的形态与数量、在家中对自己的学习桌长宽高进行测量等。这样的课后作业不仅从传统乏味的作业形态中突破开来,还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奥秘,增加知识的储备与实际解决方法,从而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同时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思维基础,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性与钻研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过去的成绩为中心转变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数学的特性为出发点,结合实际生活因素,将生活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吸收教材中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合理加入生活元素,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还能增加课堂的活跃性,推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与掌控,从而有效迅速地达成教学目标,为学生的综合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小琴.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分析[A].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3.
[2]郭姝妤,赵欢.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元素融入的意义与教学方式[J].吉林教育,2017(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