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20-11-18 08:43黄亚娟
速读·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黄亚娟

◆摘  要:《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激活思维,从而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促进同伴创造、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感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新活动的导航者”,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一、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合作学习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2—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基础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且在倾听后可以选择性学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说出你的理由。”“你理解某某同学的思路吗?”“你还有需要补充的吗?”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不断强化倾听意识提供良好环境。

3.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把三角形能否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看能否得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小组先安排每一位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然后让学生汇报。学生怎样做的都有,那如何形成共同的认识。此时学生自觉地说与他人合作,这时我让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经过推理,得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种学习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负有责任,人人动手,相互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才可以获得更多更广的认识,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4.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合作时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教师如何引导孩子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個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我们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让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宝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时代青年:教育,2012(08):305-306.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