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数据时代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带来了深刻影响,在对党的执政安全提供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党的执政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从现实角度看,主要是对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经济安全带来内在而深远的影响。保障大数据时代党的执政安全,应当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着力筑牢安全堤坝。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经济安全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0)04-0082-08
[收稿日期]2020-04-16
[作者简介]黄相怀(1979—),男,河南长垣人,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政治理论。
当今世界,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和云计算等行业和技术迅速发展,“信息爆炸”的趋势日益显著,“大数据”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时代对党的执政安全提供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党的执政安全带来严峻挑战。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规划了国家大数据的发展战略,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影响。《纲要》指出,要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增强网络空间数据主权保护能力,维护国家安全,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1]因此,对于身处大数据时代前沿的执政党而言,中国共产党应该深入研究大数据时代执政安全面临的挑战,提出强化大数据时代执政安全的对策。
一、保障大数据时代的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是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的核心,关系到国家生存发展大局,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复杂,政治斗争尖锐,特别是伴随着大数据的高速发展及其在政治领域里的普遍应用,非传统政治安全因素激增,给我国政治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使维护政治安全的任务变得艰巨而繁重。系统研究大数据时代国家政治安全的理论及现实问题,提出保障大数据时代政治安全的现实路径,是国家政治安全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保障政治安全的重要意义
政治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更与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休戚相关。尤其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只有从保障政治安全的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其他领域安全,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利益,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一,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在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政治安全具有重要地位,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政治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也是政治安全的核心内容。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安全与否,是评估整体国家安全状态的重要考量内容。政治安全关乎国家整体政治社会的稳定。同时,国家政治安全对于维护其他各个领域国家安全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国家主权、政治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政治安全领域的核心内容受到威胁,整个国家在维护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其他各个领域国家安全方面的能力都将有严重的下降,最终会给国家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第二,国家政治安全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迎来重要机遇期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时,我们必须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2]不断加强我国的国家政治安全能力建设,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令之不行,政之不立,如果政治安全难以保障,国家的大政方针难以得到有效贯彻,那么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必然难以有效应对。
(二)大数据时代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给我国保障政治安全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又带来一些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网络谣言丑化党和政府形象,挑战党的执政能力。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等新媒体作为全新的信息传递途径,既可以被党和政府用来做强有力的正面宣传,也很可能被别的力量用来做颠覆性的宣传,诸如利用网络散布谣言、诋毁党和政府、组织抗议活动等。一些人不负责任地借助网络故意散布谣言,丑化党和政府的形象,企图搅乱人心,破坏社会秩序。还有一些人恶意炒作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捏造事实,煽动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对立情绪,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应该看到,这些网络谣言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表面看是冲击现有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其实质上是挑战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利用互联网开展的“西化”、“分化”、渗透活动日趋猖獗,对我国政治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当代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交流频繁、斗争深刻复杂,尤其是某些外部勢力把我国快速发展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和威胁,利用互联网兴风作浪,甚至试图发动“颜色革命”,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指出:“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干部是不是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我相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做到的。”[3]P415因此,对于“颜色革命”,我们始终要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防范、制止。
第三,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目前还相对脆弱。仅从互联网来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程度较低,这就给我国网络安全埋下了隐患。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世界上建立了多个大规模的监听机构,围绕地球飞行的卫星24小时全天候地收集通信秘密,再加上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相对落后、人才缺乏、安全意识淡薄,无疑会给我国政治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三)保障大数据时代政治安全的对策
保障政治安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抓住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着力推动解决保障政治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一,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力度,坚定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不断深入。网络空间在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如果没有加以有效监管,也会对国家的政治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为应对网络空间的国家政治安全隐患,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空间国家政治安全潜在威胁的治理力度,坚定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一方面,对于境外反华势力利用网络空间,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进行攻击,推行颜色革命的行为,我们应该持续加大打击力度。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发展,反华势力试图通过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渗透与攻击的趋势日益明显,对我国的政治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针对这一趋势,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交媒体的治理力度,发现并及时处置涉及国家政治安全的安全隐患,有效应对西方反华势力的和平演变图谋。同时,由于网络空间信息流动迅速,国内非法势力也谋求利用互联网进行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的非法行动。诸如此类的行为,极大危害了网络空间良好的秩序,对我国的政治安全构成威胁。我们要严厉打击相关非法行为,保障我国的政治安全。另外,近年来,黑客等网络攻击行为日益增加,对国家政治安全形成潜在威胁。我们要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水平,为有效处置网络空间的国家政治安全威胁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二,实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保障互联网时代我国政治安全,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实施上。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国家大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严重影响我国政治安全。因此,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正视和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建立并实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一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作用,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伟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3]P199同时,建设网络信息化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二是加强信息安全的监管与治理。要全方位实施集中统筹领导,从法律法规制度、体制机制、力量运用和操作规程,以及跨国联手合作等环节,构建各领域层次、灵敏协调高效的安全防控网,[4]P86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三是加强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研究。国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发展自主可控的战略高新技术和重要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科技保密能力建设,保障重大技术和工程的安全。[4]P260
第三,大力发展信息网络产业。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4]P154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信息优势,往往把网络作为推销其制度模式的新型工具和手段,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别国对他们的“依附体系”,威胁到别国的政治制度安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社会信息能力和发达的社会网络化水平,不但是推动本国强大富裕的巨大动力,而且也是构筑本国国家安全防线的坚固屏障。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信息网络产业,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从管理、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依法综合施策,切实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支持核心技术创新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尽快在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不断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4]P154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信息依附”的处境,确保我国的政治安全。
第四,强化网络主权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明确提出尊重网络主权等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所应坚持的四项原则。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和延伸,网络主权原则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参与网络国际治理与合作所坚持的重要原则。主权平等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网络主权尤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5]大数据时代的国家主权更突出地表现为网络空间的信息主权,即对领域内拥有任何网络信息的制造和传播的最高权利,对外有权决定采取何种方式和程序参与国际信息活动,并有权在国家信息利益受到损害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因此,必须强化网络主权观念,充分认识到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地加强对“信息疆域”的研究和控制,坚决防范和打击通过网络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主权的一切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权益。
第五,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合作。面对影响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因素国际化、网络化、复杂化的挑战,国际安全合作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网络的开放性、跨国性决定了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单靠一国之力难以有效应付,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際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应该从战略上统筹考虑,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合作,通过加强同各国的双边、多边网络安全对话交流和信息沟通,阐明我国网络空间治理主张;主动参与制定有关保障网络政治安全的国际标准和国际公约,扩大我国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继续深入开展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共同应对网络霸权、网络犯罪,打击网络恐怖主义,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4]P155保障大数据时代我国政治安全。
二、保障大数据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要正确认识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及针对在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并采取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践路径。
(一)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意识形态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更与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休戚相关。只有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军事安全等领域安全,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利益,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党长期执政。
第一,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和实践经验表明,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时隔多年,反思历史,导致苏东剧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与其说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和平演变”引起的,毋宁说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放松了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最终放弃了党的执政地位。“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亂人们的思想下手。”[6]因此,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对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端重要性,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因此,中国共产党要自觉从党长期执政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第二,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意识形态安全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离开意识形态安全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国家的繁荣昌盛。从根本上来说,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秩序稳定取决于人们对本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信仰与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亲和力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标志。而意识形态对整个社会思想的整合程度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正处于特殊的社会转型期,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必须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而意识形态安全是保障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压器”。但由于当前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利益格局的巨大调整、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趋于多样化,由此出现的意识形态多元化必然会削弱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信仰。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信仰一旦削弱,必然会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因此,意识形态安全攸关国家长治久安。
第三,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力量,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对于培养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为全国各族人民提供科学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能够提高人们的社会认同和信仰,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团结的纽带。一个社会不能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将是一盘散沙,更谈不上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外,文化作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民族精神的依托,是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而意识形态是文化运行发展的精神灵魂和指导方针,对文化的发展起着规范和制约作用,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必然会导致什么样的文化形式。如果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受到冲击甚至动摇,那么结果必然会导致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将会使人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产生认同和信仰危机,整个国家和民族也会失去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必须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强化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当前大数据时代,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各项基础和条件不断得到加强和改善。同时,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形势。
第一,西方国家通过大数据形成话语权强势。当前,我国大数据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由于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计算机网络的主要软硬件大都依靠进口,这些软硬件极易留下嵌入式病毒、可恢复密钥的密码、隐性通道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大数据遭受损毁和泄漏等风险较大。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有可能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一系列于我国不利的研究报告,从而削弱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第二,一些错误思潮存在于新媒体场域。大数据时代之前,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部门通过电视、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体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传播载体与传播内容高度统一,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较为强大。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出现极大地拓宽了意识形态传播渠道,由于这些新媒体影响面广、信息到达率高且时延小,成为各种思想言论汇集的场域。各种思潮充斥新媒体空间,容易让人们陷入某种思想认识误区,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动摇甚至背弃,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召力由此受到影响和挑战。
第三,大数据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不够。大数据时代,网络新闻跟帖、网络社区等网络舆情载体每天都会产生出海量数据。通过对这些大数据的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能够得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全面认识与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对象,为意识形态工作者有效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对网络舆情载体提供的数据进行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包括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的整合。但是,当前对大数据的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更多的是个别部门的“单打独斗”。这使得数据的整合力度不够、采集能力不足、分析水准不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由此受到较大影响。
(三)保障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利在长远、功在当代的战略工程。必须把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置于整个大数据时代语境下,采取防范举措和实践路径,切实有效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第一,提高大数据整合与关联分析能力。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有助于突破信息平台的横向和纵向互联技术瓶颈,形成黨委和政府的上级同下级,同级不同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二是加强法制建设。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运用法律手段打破部门在数据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方面的各自为政,进而消除信息孤岛;三是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强化部门在数据搜集、整合、分析方面的合作意识。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不仅有助于降低搜集数据的成本,而且有助于提升数据的整合与关联分析能力,进而为意识形态宣传部门获取准确的数据分析报告,提升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效度奠定坚实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3]P156
第二,建立健全文化安全预警机制。没有意识到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文化威胁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无形”,因此,在对抗文化威胁的整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要感知到威胁的存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能将文化的“无形”化为可以测量的“有形”,这为我们建立健全文化安全预警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当前必须建立健全文化安全预警机制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一是构建完善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应充分反映大数据时代的文化发展新趋向,应涵盖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领域,同时还应与国际接轨;二是建立高度网络化的文化安全预警平台。通过网络实时监控文化安全态势,采集文化安全运行数据,并对其中敏感、危险数据进行有效合理分析,发现潜在的威胁,发出预警信号,为我们文化安全监管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三是要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安全法规。对内通过立法规范国内产业市场,通过制定相关文化产业政策保护及合理开发我国数字文化资源;对外要积极参与制定世界文化市场规则,维护我国国有文化企业在外正当权益,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保驾护航”。[7]
第三,净化新媒体的传播环境。大数据时代,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净化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一是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等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力度,从技术层面阻止域外错误思潮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域内传播,达到净化网络传播环境,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目的;二是提高公众的传播素养。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公众传播教育,提升公众的科学传播意识,培育公众的理性批判精神,使其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和错误思潮的影响。三是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第四,实施大数据建设工程。一是保障数据安全,夯实技术基础,应加大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防止境外木马或僵尸程序通过控制境内服务器窃取核心和敏感数据;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数据安全意识,加强对要害数据的监管,规避敏感数据的无序使用;加强数据安全立法工作,法律是维护数据安全的利器,当前要结合用户个人信息数据安全、数据跨境流动等热点问题制定和完善国家数据安全保护法律;二是布局国家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大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建设融准确性、系统性与开放性为一体的国家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心,在风险可控原则下最大限度地推进公共机构数据资源集中向社会开放,从而减少民众对西方国家数据库的依赖,降低西方国家通过数据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
三、保障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安全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经济安全不仅涉及经济的各个方面,也与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在大数据时代,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必须全面认识经济安全的战略重要性。
(一)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意义
第一,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政治和军事安全一直是传统安全模式中最重要的因素。冲突与战争一直是国家安全的最大问题,国家的经济安全必须通过实现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来保证。经济安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障国防工业、军事装备的生产与供给、重要战略经济资源的供应等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国家之间经济互动日益增多,经济竞争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频频出现的经济领域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摩擦和制裁成为世界各国面对的突出问题,这就使得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
第二,经济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在当今时代,国家维护安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党的执政基础来看,经济安全是赢得民心、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基础。国家制定和实施安全战略,经济利益是基本的出发点,国家的政治、军事乃至环境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经济安全,文化、教育、社会等领域安全也就无从谈起。此外,国家间的矛盾、冲突和斗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围绕经济利益而展开。因此,维护经济安全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二)大数据时代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国内外条件变化,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安全面临严峻的风险和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引发市场波动。重要的经济数据实质上可以反映国家宏观经济指标,判断国家经济走势,对宏观经济的把控离不开经济数据。如果有人提前获取了这样一个导航数据图谋不轨,就会搅乱市场秩序,引发市场波动。目前看,个别国家有能力也有动机在中国制造经济不稳定,遏制中国发展的势头。如果将互联网大数据用于股市、汇市、期市中,中国的经济安全将有被人为操控的风险。经济秩序遭到破坏,政府的公信力就会受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第二,危及经贸安全。在互联网的记录下,人们每一次注册信息、浏览历史、消费记录等等汇总起来,一个人的兴趣喜好、社交关系、财产收支、性格取向甚至生理特征、個人隐私都将可以用数据挖掘分析得到。这些信息不但关系到个人隐私、企业商业秘密,也关系国家商务主权和经贸安全。可以说,谁拥有了数据资源优势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谁就拥有了一个国家核心的商业资讯信息,就有能力对一国经贸带来潜在威胁。
第三,破坏产业安全。在庞大的互联网交易下,商品的流转信息,产业链的运作,国家资源的数量、流转方向、城市物流节点布局都能从消费数据中分析出来。掌握着互联网数据意味着掌握一个国家战略资源结构图。产业链布局往往是链条式的关联关系形态,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为载体。一旦他国掌握我们国家的资源流转和产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在需要时就能轻松对我国制造不安全因素。
(三)保障大数据时代经济安全的对策
经济安全涉及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与其他领域安全相互交织。在大数据时代,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从整体上来看,保障经济安全工作要切实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我国经济安全保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和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完善大数据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大数据安全评估体系,切实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做好大数据平台及服务运营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评测、应用安全评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的保护。妥善处理发展创新与保障安全的关系,审慎监管,保护创新,探索完善安全保密管理规范措施,切实保障数据安全。
第二,提高大数据处理数据技术。在技术这一环节中,人才的培养成为制胜关键。从技术角度,执行人需要理解大数据技术,能够解读大数据分析的结论;从管理的角度,执行人又要能够系统地了解整个行业的运行流程,经济运作方式。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能够给出合理的应对政策。此类人才的稀缺性将制约大数据的发展。而中国的数据挖掘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水平还处于初期阶段。
第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目前,网络经济国际谈判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之间,这样的国际磋商机制与互联网的基本原则是不符的,不利于国际框架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网络安全不应有双重标准,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由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举行的双边、多边谈判和有关法规、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4]P115要努力建立一个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网络经济国际框架,以便建立协调一致的全球网络经济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国家主权与网络主权原则,努力创建一个既适合我国国情,体现我国发展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与制度框架。
总之,互联网作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技术成果,在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日益发挥着惊人的作用,同时,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全面嵌入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积极引导互联网健康发展,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实现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必然要求从事关党执政地位和执政安全的高度大力加强中国共产党网络执政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N].光明日报,2015-09-06.
[2]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对照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研究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措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28.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编委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在巴西国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7-18.
[6]湖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光明日报,2005-03-04.
[7]吴家庆,曾贤杰.大数据与意识形态安全[N].光明日报,2015-10-14.
The Focuses for Ensuring the Partys Governance
Security in the Big Data Era
HUANG Xiang-huai
(Research Center for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The big data era has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governa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While providing rar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it also brings severe challenges to the governance security of the Party.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it mainly has an internal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political security,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security.To ensure the governance security of the Party in the big data era,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management mechanism that uses data to speak,make decisions,manage and innovate,so as to build a solid dam of security.
Key words:the big data era;political security;ideological security;economic security
(责任编辑:朱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