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杰
摘要:传统高校博物馆是为高校的科研教学工作服务的,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需求,高校博物馆逐渐向社会公众开放,高校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也随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由于疫情的爆发,高校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面临了更严峻的考验。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现状,分析疫情时代,高校博物馆所要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高校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的方法,力求通过加强高校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高校博物馆的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疫情时代;高校博物馆;公共服务
一、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高校博物馆又被称呼为大学博物馆,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高校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主要是借助高校所收集的文化财产以展览的形式向公众开放展示。高校博物馆不仅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博物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既是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基地,也是培育人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在世界上,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1683年,在牛津大学建设了第一座艺术和考古博物馆,该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具有非凡的现代意义。我国的第一座高校博物馆的坐落于南通大学,是张謇在1905年建立的南通博物苑。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颁布了科教兴国的政策,高校博物馆也随着蓬勃快速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已大约建有三百多座高校博物馆,俨然成为了我国博物馆发展体系中的新兴力量。通常高校博物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自然科学博物馆、人文科学博物馆呵护综合博物馆。对于我国的高校博物馆来讲,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占比比较大,综合博物馆相对比较少,而且大多数高校博物馆都是新建的博物馆,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弱。而且受到今年疫情的影响,基于高校博物馆是属于人员聚集的公共场合,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国高校博物馆暂时了一切展览活动,选择了闭馆,停止对外开放,高校博物馆的发展严重受到了阻碍。
二、疫情时代给我国高校博物馆带来的影响和问题
(一)疫情时代给我国高校博物馆带来的影响
在疫情期间,基于高校博物馆是人群密集特性,阻碍疫情的防控,高校博物馆基本上停止了营业,不对外开放。这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精心策划的展览无法如期举行,阻碍对知识的传播,还严重影响了高校博物馆的经营管理,使高校博物馆的经济收入受到重创。
虽然我国高校博物馆受到其重创,但是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影响。首先,由于线下展览受到了限制,加快速度催生了大量丰富的线上活动,例如出现了线上作品讲解,云观展,线上音乐展等活动。这些大量且丰富的线上活动不受地域和形式的限制,表现形式更多样化,比起线下展览的模式更容易受大众的喜欢,展示效果强,也能跟大众进行积极的互动。不仅能补充疫情期间高校博物馆的运营模式,而且也将会成为以后高校博物馆的重要经营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次,加快文化传播的速度,促使文化传播趋于大众化。在疫情时代,我国高校博物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自身的资源,重新定位高校博物馆的含义,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优势,融合各种有利的元素,借助各种类型的新媒体进行文化的传播。而且在疫情期间,高校博物馆会推出各种形式的线上活动,除了直播讲解各自场馆的展览之外,同时也会放开博物馆的资源,免费提供图像资源的下载途径,大众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大程度地接触了文化艺术知识,让文化传播更加的普及化,大众可以借此新技术新形式了解文化艺术。
(二)疫情时代给我国高校博物馆带来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的数量众多且复杂,高校博物馆除了向本校的学生开放之外,还要面向公众,开放给公众参观,因此参观展览的人数相对比较多。因为新冠肺炎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易感染、波及范围大且破坏力强等特点,而高校博物馆是人群集中聚集的地方,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形成传播病毒的地方,所以在疫情肆虐的时期,我国所有的高校博物馆都暂停了对外开放的服务,避免造成病毒的传播,妨碍病毒的防控,加大公共安全卫生的负担。
在疫情时代,我国高校博物馆所要面临的问题除了公共安全卫生的问题之外,还要担心缺乏发展线上建设的资金。资金的匮乏往往容易导致高校博物馆难以开展相关的线上服务工作。线上的服务工作需要依靠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此外高校博物馆的线上展览还需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和信息科技技术的支撑。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程序、抖音或官方网页等模式的线上展览不仅需要人力的投入,而且还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而像建设智慧化的场馆则需要VR技术、AI技术、AR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撑。
三、提高高校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的方法措施
在疫情时代,我国高校博物馆虽然受创严重,但是我国高校博物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提出了新的经营模式,树立了新的安全观念,创造了新的传播理念,創建了新的经营模式,从传统的空间场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借助新媒体媒介,加强了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一系列的线上活动,从而推进了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播,惠及了大众,提高了高校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功能。
(一)树立新的安全观念
高校博物馆不仅仅是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面向校园里的大学生,同时还服务于社会公众,是人群聚集的高发地,基于新冠状肺炎的传播速度快、易感染等特点,高校博物馆迫切需要重新树立新的安全观念,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高校博物馆的运行管理能力。高校博物馆的传统安全观念通常指的是关于场馆的水电气、消防以及展览文物等方面的安全保护措施。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诸多的非传统安全要素,例如网络信息、公共卫生等。尤其是此次新冠状病毒的肆虐,给高校博物馆的运行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突发性的挑战。基于此,高校博物馆要重新树立正确科学的安全观念,做好传公共安全卫生。
在高校博物馆中实施公共卫生健康监测体系,特别是参观量比较大的高校博物馆。在做好场馆内的清洁、消毒、通风等卫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在场馆的进出口设置人像识别红外测温仪等检测设备,加强对入馆人员的体温检测,建立参观者的健康监测系统,形成报告体系,并且和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形成对接,增加进馆参观的安全性,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除此之外,高校博物馆可以推行网上实名预约参观制度。根据往年的经验分析,我国部分热门的高校博物馆容易出现扎堆的现象,由于人群高度密集不但会降低了参观者的体验感官程度,而且也会对加大公共健康风险的隐患,不利于新冠状病毒的防治。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人多效果好”落后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度参观的观念,对此高校博物馆可以结合场馆的实际运营情况,合理规划安排每天进馆的人数,实行网上实名预约参观制度。实行网上实名预约参观制度可以控制进馆的人数,控制高校博物馆的参观量,避免人群的高度集中,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传播,而且可以对参观者的信息进行精准定位,分析参观者的信息,实现大数据分析,有利于高校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创造新的传播理念
在传统的高校博物馆中,通常高校博物馆拥有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这四个功能。但在疫情时代,出于避免新冠病毒交叉感染的原因,高校博物馆的展览受到了限制,暂时关闭了展厅。对此高校博物館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学会从传统的空间场地的束缚中脱离出来,创造新的传播理念,拓宽展览空间,重视传播能力的提升。
基于此,网络也逐渐成为了高校博物馆的展览和服务的主要阵地。首先高校博物馆要强化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借助社交媒体的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程序、抖音或官方网页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更新高校博物馆官方网页的信息,用新奇的方式来获取点击量,争取上“热搜”,用丰富的内容来吸引大众,积极引导大众进行展馆的参观,参加教育项目,以此达到展示和教育的目的。或者是借助微信小程序的技术,向大众提供高校博物馆的参观活动,参观者可以通过小程序,了解展厅里的展品信息,点击场馆中展品的图标,收听产品的解说信息,从不同程度来满足参观者的实际需求。或者是借助微信公众号或官方微博,进行每天的展品基本信息和历史故事的更新,加大高校博物馆的文化艺术宣传力度。其次高校博物馆可以采取在线直播的方式,推出一系列的“云展览”,为大众提供线上观展,不仅加强了参观者的互动性,调动大众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便利性强,能极大地丰富了大众在防疫期间的精神生活。最后是推进智慧化的场馆建设,加强在线浏览的功能设计,融入虚拟参观的方式,增加在线浏览的实质感觉,做到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提高参观者的参观体验感。对于高校博物馆来讲,本身的属性就具备了媒介的性质,是文化知识和美的传播媒介。因此高校博物馆需要加强自身的媒体建设,丰富网络上的内容,可以创建不同形式类型的展示活动,例如可以进行名画展览,分享传统手工艺术制作,开展线上音乐会等各种类型的文化艺术展览。除此之外可以借助一系列的新技术,把VR技术、AI技术、AR技术、移动互联网等创新的元素融入到线上展览活动中,促进高校博物馆互联网化,使高校博物馆的展览活动更贴切大众的生活,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三)创建新的经营模式
在原本的高校博物馆的经营模式中,就缺乏了博物馆人才队伍的建设,通常高校师资队伍大部分集中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高校高层更注重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投入较少,再加上条条框框的门槛限制,导致了博物馆的管理难,而且高校博物馆严重缺乏技术人才资源。除此之外,由于疫情时代的特殊性,高校博物馆从传统的线下展览活动转战到新颖的线上活动,其中不仅需要新媒体技术的支持,而且还需要借助大量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后盾。而在建设线上活动时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也成为一个重点难题。资金的匮乏往往容易导致高校博物馆难以开展相关的线上服务工作。建设资金的匮乏加上新媒体技术和信息科技技术的需求,这各种因素无形中加大了高校博物馆的建设管理难度,同时对博物馆人才的要求也随着提高了。博物馆人才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基于此,高校博物馆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疫情时代的要求,需要创建新的经营模式,加强注重对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其中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博物馆发展的综合竞争力,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专业的人才建设,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增加高校博物馆的活力,改变原有的高校博物馆经营模式,端正传统中的不重视的态度,建立符合高校博物馆发展的新颖经营模式,顺应疫情时代的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在疫情时代,虽然我国高校博物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国高校博物馆新颖的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借助新媒体媒介,加强了科学技术的应用,把创新的科技,如VR、AI、AR、移动互联网等元素融入到高校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中,推进了一系列的线上活动,学会从传统的空间场地的束缚中脱离出来,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创造新的传播理念,创建新的经营模式,提高了高校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功能,不仅调动了高校博物馆的服务资源,促进了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向公众提供了文化艺术展览,而且有利于我国历史艺术文化的传播,提高高校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慧.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研究[J].大众文艺. 2017(09)
[2]蔡梦凡. 探究档案公共服务功能的拓展与创新[J].黑龙江史志. 2014(11)
[3]黄柳飞. 谈如何加强高校档案公共服务功能[J].科技创业家. 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