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婉霞
摘 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衢江区作为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改變传统农业发展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衢江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在传统产业转型、区域品牌培育、农业人才引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立足传统产业转型提质,提升核心竞争力;立足农业公用品牌培育,提升区域竞争力;立足农业主体和农业人才引培,提升持续竞争力”等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农业产业;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8.0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新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了路径[1]。衢江区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亟需突破旧思维,努力探索现代农业的衢江模式。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衢江区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发力点,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业绿色化建设、现代化建设、集约发展均走在全国前列[2]。在粮食、生猪、柑橘、毛竹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的背景下,衢江区积极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开拓蔬菜、瓜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以特种养殖等产业领域,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一定优化。截至2019年底,衢江区农业总产量59.69万吨,较往年增产2 750 t,增幅0.5%。其中粮食12.75万吨,蔬菜35.23万吨,柑橘8.54万吨,小水果1.99万吨,茶叶0.118万吨。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2个,市级粮食生产功区17个;建有规模生猪养殖场102家,生猪存栏12.62万头;养禽场(户)1.7万家,存栏家禽218.35万羽。
衢江区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道路,打响衢江“放心农业”品牌。以浙江省农业“两区”建设为契机,按照“园区规模化、基地精品化、生产标准化、主体新型化、设施装备化、产品优质化”的思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规模化、数字化、基地化为引领,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导向,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设;以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多项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等一批国字号荣誉,成为国家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双联系点。
2 存在的问题
当前,衢江区虽然有了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但是传统农业发展格局仍没有彻底改变,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瓶颈和困境。
2.1 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阵痛期
粮食、生猪、柑橘、毛竹四大传统农业曾是衢江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四大传统农业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走上转型发展之路,目前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却未能成为本地主导产业。以柑橘产业转型为例,衢江区柑橘主栽品种是衢州椪柑,果实酸高、核多、化渣性差,种植效益不断下降,市场竞争力受新品种冲击大。近年来,衢江区以减量提质为目标,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方式不断提升柑橘品质,优化种植结构,产业转型初见成效。衢江区2019年柑橘种植结构为椪柑72.6%、蜜桔17.1%、胡柚4.4%、其他杂柑(新品种)5.9%,椪柑、蜜桔的种植比例仍然偏高。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主栽品种老化、种植技术落后、果园管理粗放等转型发展痛点。
2.2 高规格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期
结合衢江区农业发展现状,大部分农业企业仍然停留在家庭农场种养为主,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企业化、规模化率较低。据统计,衢江区2019年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35家、区级龙头企业28家。然而,尚未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缺少企业“带头大哥”。据调研,目前制约企业向高规格龙头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是用地困难。例如位于衢江区莲花镇的盛世莲花农业观光园面积约9.96 km2,自开建以来吸引了26家农业企业入驻,建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旅游综合体系,2019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55万人次以上。在“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后,园区内大部分旅游配套设施和休闲娱乐项目被拆除,旅游功能大部分丧失,游客量锐减,部分企业亏损严重。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转型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但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展销等建设用地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审批。而衢江区作为浙江省农业大区,基本农田指标较高,建设用地指标相对稀缺,因此企业的建设用地审批相对困难,企业转型发展遇到瓶颈。
2.3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蓄势期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农业和农村本已相对缺乏的劳动力向工业和城市流动。大量农村人才特别是年轻劳动力进城打工,在为农民增加就业和收入的同时,也导致了农业高素质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尽管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两进两回”,全力畅通人才引进、乡贤回流通道,但仍处在初步发展期,难以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目前,衢江区依然面临农业主体年龄结构老化、一线技术人才紧缺的局面。同时,现存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多未经过正规的专业技术培训,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人才的紧缺,已经严重阻碍了衢江区农业发展前进的脚步。以中药材为例,衢江区中药材栽培专业人才较少,既有医药知识又有药材种植技术的人才稀缺,导致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应用、推广步伐缓慢,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 对策建议
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積极开展农产品供给体系重构,以绿色化、融合化、精品化、品牌化为导向,实施粮食、生猪、柑橘等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坚持“外引+内育”,储备并培育一批龙头主体、农村电商人才、实体管理人才、复合型产业经营人才、规模经营主体等,为衢江区现代农业成功转型提供内生动能。
3.1 立足传统产业转型提质,提升核心竞争力
1)重点提升粮食功能区建设水平,提高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广优质水稻生产,鼓励旱杂粮集中连片发展,扩展粮食生产空间与生产能力。2)重点推进生猪养殖场项目建设,围绕种养循环系统、美丽牧场建设、精深加工提质工程,持续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畜牧业绿色化发展。3)重点推进柑橘品种换代,推广名优柑橘高位嫁接、新品种引进与前沿种植模式,推行智能化、精品化发展,加快柑橘产业产型进度。
3.2 立足农业公用品牌培育,提升区域竞争力
对“衢江山农”“衢州玉露”两大农业区域公共品牌进行统一培育和打造,用品牌引导衢江区农业生产主线由生产导向、数量导向向消费导向、品质导向转变,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模式,改变农业生产主体单打独斗的困境,实现抱团化发展新局面。
3.3 立足农业主体和农业人才引培,提升持续竞争力
围绕“党建统领”,着力推进乡村振兴讲堂提升,通过培训、考察、实习、咨询等多种方式,对农业主体主要负责人进行知识更新换代。畅通“两进两回”通道,引进农业高端人才。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膜培育工程,将返乡农民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范围[3]。完善大学生农业定向培养机制,落实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政策,引导科技人员、工商业主、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到农村创业就业,培育一批农创客、新农人与农业职业经理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 韩长赋.构建三大体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J].农业工作通讯,2019(22):16-17.
[2] 祁营.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背景下的衢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吉林农业,2019(13): 37.
[3] 毛平,王艺菲,张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现代农业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8(9):197-200.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