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红
摘 要:林业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做好林业建设至关重要。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林业种苗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可以推动林业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创新生产技术,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制订科学的种苗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林业建设工作稳步发展。
关键词:林业种苗;管理措施;生产技术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8-008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57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快速且稳定地发展,各地纷纷开展绿化建设工作,致力于改善环境质量。随着重视度提高,林业种苗存活率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在种苗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做好管理与养护[1]。
1 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
1.1 发芽期
林木种子在发芽期必须进行不定期检查。种子发芽率超过70%时需要揭开覆盖在苗床上的草盖,发芽率超过98%时需要将草盖全部移除。
1.2 苗期
苗期种子必须做好早晚补水工作。同时,强化管理苗木工作,结合苗木实际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补苗、间苗,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夏季时必须在苗木周围设置一层遮阴网,防止陽光直接照射苗木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在秋季减少灌溉与氮磷肥的使用量。在冬季必须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防止低温影响苗木的健康生长[2]。
1.3 壮苗期培育
第一,严格按照培育要求精选种子。种子要求籽粒饱满充实,具有很高的发芽率且不存在霉变;所选择的插条要具有很高的木质化水平,芽体较为饱满,不存在任何病虫害。
第二,针对发芽率低或不发芽的种子,可以进行催芽;后熟种子要进行沙藏处理,保证其枝条能够度过寒冷的冬天。在进行沙藏处理时,需要先蘸取生根剂,然后进行晾干处理,随后打捆枝条进行沙藏,帮助根系萌生。
2 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人才
传统的林业种苗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缺少专业人才开展系统性的管理,施工人员往往只懂得如何挖树而不知道如何开展养护工作,导致树苗成活率不高。同时,由于林业建设部门一般位置比较偏远、工作环境艰苦,导致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林业工作。这也是缺少林业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利于我国林业健康发展。
2.2 缺少市场调查
调查研究发现,现在我国许多地区对林业种苗采用的管理模式依然比较传统,再加上缺少市场调查,导致很难结合市场动态进行及时调整,致使所生产出来的种苗很难满足林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极易造成种苗缺失或过剩。同时,许多种苗生产商在利益的驱使下,在市场上以次充好,很难保证我国林业建设的整体质量。
2.3 资金短缺
林业种苗管理与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大量资金,但是资金回收周期比较长且存在许多风险因素,长此以往极易造成资金短缺。由于资金短缺,很难引进优秀技术人才,对林业种苗管理工作造成严重阻碍。资金短缺导致技术研究工作开展不畅,所引进的管理模式缺乏先进性[3]。
3 完善林业种苗管理工作与生产技术的措施
3.1 重视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更加顺利地开展林木种苗生产活动和提高种苗管理水平,需要强化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积极开展人才培训与招聘工作,改善工作人员薪酬待遇,增加工作对人才的吸引力,确保在林木种苗事业中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包括育苗生产技术、理论知识、管理技术等,促进现有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另外,要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化的林木种苗生产队伍,积极引进先进的林木种苗技术,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4]。
3.2 强化开展林业信息化建设
当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基于此,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先进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建设信息化共享平台,确保林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符。同时,林业建设部门需要积极向广大基层种植者介绍、宣传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理念,为林业建设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外,应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重视各部门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增加各部门间的联系,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与动态,在准确把握市场态势的基础上科学选择苗木种类,实现供需平衡。适当增设信息调研人员,深入市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传递信息数据,实现市场与生产的有机统一,保证林业建设顺利开展[5]。
3.3 增加资金储备
认真做好资金储备工作,不仅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林业种苗工作,也能充分保证工作质量,方便开展后续工作。
第一,适当增加科研资金。林业种苗事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需要上级部门支持。政府部门需要提高支持力度,在林业科研工作方面提供充足的资金。
第二,重视管理资金。林业部门在管理种苗时需要积极寻求更多的资金支持,引进先进设备,积极开展种苗培育工作。
第三,适当增加宣传资金,增强宣传力度。要吸引更多企业与个人参与到林业种苗管理工作中。建立种苗培育基金,为更好地开展培育与管理工作创造条件[6]。
3.4 生产技术分析
种苗生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与林业整体发展密切相关。为提高林业种苗的生产效益,需要高度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工作。
一方面,科学选择种植材料。品种是影响林业种苗植物品质的基础性因素。为增强品种优势,可以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确保子代能够拥有亲代的优良性状。但要注意种植单位不同,所选择的种植材料不同。
另一方面,积极做好种子管理工作,加快培育优质种苗。造林之前,需清理干净种植区的垃圾与杂草,创造良好的环境,供种苗健康生长;种苗栽种前,及时进行脱粒与筛选工作;种苗种植后及时开展后续工作,如翻土、施肥、浇水等工作,提供充足的水分、养分,保证种苗健康生长。
除此之外,要定期修剪种苗枝条,防止其生长过快。夏季防止暴晒时间过长,冬季对温度、湿度进行严格控制。为更好地保护种苗,避免受到人与牲畜的破坏,还要安排专人看护。要积极开展林业生产技术指导工作,提高种苗成活率,为林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完善信息渠道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在开展林业种苗管理工作时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步伐,汲取成功经验,做到与时俱进。打造专业的信息网站,进一步了解与掌握相关需求,为更好地开展种苗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7-8]。
同时,林业单位需要强化应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这类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且覆盖面广泛。林业单位可以积极与这类平台合作,确保所获取的林业信息更加全面与广泛,以更好地开展林业种苗管理工作。
3.6 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当前种苗管理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在管理种苗时缺少相应的凭证,对林业造林事业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基于此,相关林业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种苗管理期间的相关制度,构建科学的培育体系,保证种苗生长效果,确保能够更加规范、科学地开展种苗管理工作[9-10]。
同时,建立内部责任机制,科学、合理地划分全体人员的工作职责与义务,组建监督管理部门,全面监督与管理种苗管理工作,约束管理人员端正态度,更好地开展种苗管理工作。
3.7 强化质量管理,树立全新的发展观念
为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林业发展必须重视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市场环境构建集中化的发展模式,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园林管理经验[11-13]。
4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林业种苗的要求逐渐提高。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为提高植物存活率,需要创新发展林业种苗植物养护技术。需要结合实际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提高种苗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楊绕华.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存在问题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4):135-136.
[2]胡玉宏,慈仪明.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存在问题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1):131-132.
[3]曹艳翠.浅谈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种子科技,2019,37(8):11-12.
[4]阎军凤.浅析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J].种子科技,2019,37(7):19.
[5]韩贤波.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195.
[6]于红艳.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农家参谋,2019(7):104.
[7]折永岗.林业种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3):138,142.
[8]郭献忠.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14(21):111,112.
[9]朱庆斌.林业种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园艺,2015(4):226-227.
[10]吴秀军.浅析林业种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2011(12):177.
[11]任丽敏.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89.
[12]徐秋林.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种子科技,2018,36(7):22.
[13]江淞涛.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