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芳 金宇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农民工外出就业和全年收入产生了严重影响,科学评估目前农民工返城复工情况和预测2020年工资收入情况意义重大。
关键词:疫情;农民工;返城复工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8-006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这个发展的关键节点,降低疫情对农民工返城复工的影响,对于稳定农村经济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山西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重视农民工返城复工工作,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
1.1 数据显示,农民工省内返岗比例高于省外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均出台了较为严格的综合管控措施,农民工外出务工有序恢复。据人社部门数据,目前山西省已有104.8万农民工返岗复工,其中省内返岗人数76万,省外返岗28.8万,返岗率98.3%。
山西省内返岗人数高于省外返岗人数的原因如下。一是疫情期间,各地采取不同的交通管制和人员管控措施,防控措施的不对等造成劳动力进出两难,影响外出流动。二是劳务输入地对外来人口进入设限,一些省份出现排斥外来工的现象,导致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困难,只能选择省内就业。
1.2 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中部省份大部分复工比例低于50%,但高于京津冀
在严格的防疫措施下,目前观察点所在村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省份中,广东省、浙江省和山东省复工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9%、27%和43%。前往天津市和北京市的减少了33%,恢复最慢;前往广东省的增加了19%;前往浙江的增加27%;前往山东省的增加43%;前往福建省的减少了18%;前往上海市的减少了19%;前往江苏的减少18%;前往成渝经济圈的减少了18%;前往湖北省的减少73%;前往其他地区的减少了46%。
总体来看,作为农民工务工主要目的地的京津城市复工进展较慢,原因如下。一是目前企业复工难度大,各地把疫情防控作为首要任务,复工需要的审批环节较多。观察点56个村表示外出打工需要提供3项手续。二是京津人口流动较大,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出于重点防控的需要严格限制外来人员流入。三是自身心理因素,农民工多持观望状态。观察点数据显示,21.4%表示由于疫情防控措施要求不能外出;48.2%表示没有接到复工通知;12.5%表示用人单位裁员;有66%的村表示担心外出感染新冠肺炎,待疫情缓解或消除后外出;有35.7%表示没有找到工作;3.6%表示用人单位破产。
1.3 一季度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平略降
受疫情影响,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减少,一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332元。
其中转移性收入呈现小幅增长的趋势,一季度人均转移净收入823元,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增长原因如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民生保障措施,降低了疫情对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经营性净收入呈现出小幅下降的趋势,一季度人均经营净收入804元,同比减少25元,下降3个百分点。减少原因如下。一是疫情期间,各地交通管制受影响,导致部分农产品运输不畅、库存压力较大,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明显。二是养殖业的经营成本逆势上涨,直接拉低了农村居民的经营效益。
财产净收入呈现出降幅明显的趋势,一季度人均财产净收入58元,同比减少15元,下降8.2个百分点。降幅明显的原因如下。疫情期间,部分村办企业、新营农业经营主体停业和经营效益低下,导致农户获得的分红收入减少。
工资性收入在上年持平的基础上呈现出微降的趋势,一季度人均工资性收入1 643元,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9个百分点。原因如下。农民工打工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住宿餐饮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和家政服务业等行业。由于疫情原因,这部分行业大多停业,导致农民工无法返岗,造成工资性收入下降。
2 疫情对三次产业就业农民工收入的影响
2.1 疫情对从事第三产业就业的农民工收入影响最大
新冠疫情冲击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尤其是人群規模聚集的线下服务业。第三产业就业的农民工人数占比较大,其中农民工在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第三产业就业的人数最多。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会波及到从事第三产业就业的农民工,进而影响2020年农民工收入。餐饮、旅游和交通等行业面临业务萎缩、固定成本占比上升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且季节性消费时机(如春季采摘、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线停业)难以在疫情结束后弥补,对农民收入的间接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2.2 疫情对从事第二产业就业的农民工收入影响有限
短期疫情不会改变长期经济趋势,在后续政策的帮助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冲击越大,反弹越明显。短期来看,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影响较小。观察点调查数据显示,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业;略有影响的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即批发零售业;相对稳定的是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随着疫情的稳定,第二产业恢复速度明显快于第三产业。
2.3 疫情、农业灾害对第一产业的影响较为严重
一是疫情期间,全球贸易持续下滑,国外消费需求低迷,导致山西省水果出口减少,只能转向国内市场,资金回笼减速。受疫情影响,国内市场销量减少,价格存在下行风险。二是设施蔬菜阶段性滞销,价格下降。三是4月9—12日,山西省出现了一次大范围雨雪和强降温天气过程,对水果生产造成较重冻害。运城小麦条锈病已发生,防控形势严峻。四是一季度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完成405亿元,同比下降12%。
3 对农民工复工就业和保障收入的建议
3.1 抓好春季生产工作,做好农业防灾减灾
一是为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不误农时抓好春季田间管理,引导村集体组织成员错峰分时进行农务活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聚集和接触。二是抓好冬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采取“一喷三防”和水肥田间管理措施,争取夏粮丰收。三是尽快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四是积极联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物流企业,为村集体统一购置生产所需的农资,确保生产资料有效的流通和供给。五是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做好果园灾后指导工作,协调保险部门做好查勘理赔,有效减轻农民灾害损失。六是做好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
3.2 有序组织农村务工人员返城返岗
一是村两委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企业复产进度,做好本村农民务工输入地与本村劳动力的对接与服务工作。二是应有步骤、分区域、分批次地安排农民工返城就业,鼓励农民工就近务工就业,协调各村、各农户之间互助合作、互换用工,解决用工难问题。三是各级相关部门要及时汇集农民工的出行人数、时间、地点和用人单位等信息,动员和安排出行人员在规定时间段集中出行。四是政府部门要做好农民工“点对点”运输保障工作,为目的地集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工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服务,确保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复工。
3.3 多措并举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一是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工。对复产复工的企业实行“日报告”制度,动态分析、动态研判,专班帮扶、日清日结。如转型综改示范区建立复工复产调度机制,新建综合调度中心,对规上工业企业、重点在建项目开展一对一包联服务。二是对复工复产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如对复工复产企业给予减免水、电和房租等补贴;提供应急周转金保障资金和为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补贴等。大同市对3月15日前复工复产的线上餐饮住宿企业,给予3—4月的水、电、天然气费用按照总额的一半补贴。三是为复产复工企业提供一系列税费优惠,为企业提供复产增效奖励、减免增值税、减免缓社会保险费、办理延缴税款、办理企业退税、减免房产租赁和物业费等系列政策。例如运城市属国有企业带头减免疫情期间房产租赁和物业费。四是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政策。为企业发放贷款,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为企业推出金融信贷产品,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长治市创新信贷产品,推出“复工贷”“抗疫贷”等多款金融产品,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五是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为企业制订复工复产政策措施、提供法律援助项目。长治市律师协会成立了“公益法律服务团”,在法律政策宣读、法律风险防范和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多样化服务,开展了“情暖农民工法律援助项目”,推行法律援助预约服务,为农民工特别是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提供法律帮助。
3.4 多渠道保障农民收入
一是按照山西省人社廳出台的《关于克服疫情影响确保贫困群众产业就业增收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采取优先返岗、优先复工,优先吸纳、优先招聘的“五个优先”措施,帮助贫困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有效解决农民就业增收问题。二是加大线上培训力度,号召农民在线上进行失业登记,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服务。三是探索发展农村电商,确保农产品有效流入城市,保障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完整。四是大力开展“抗疫助农 山西在行动”直播促销活动,努力将疫情对农产品产购销的影响降到最低。五是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政府设立乡村防疫消杀、社区巡查、生态管护和乡村建设等临时公益岗位,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一季度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平略降[EB/OL].[2020-04-24].http://www.shanxi.gov.cn/sj/dcsj/202004/t20200430_7980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