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践探索

2020-11-18 08:43梅建
速读·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实践

梅建

◆摘  要:小学教育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将学生融入现实生活的重要课程。现如今的小学教育已经不是限于课本上的固定知识了,更加注重于对小学生的多面发展。因此,本课程与小学的教育问题相吻合,带领学生们真正的认识生活中的细节,对日常生活习惯有全面的了解,更深层次的将所教授的东西与生活联系起来,强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将对这一课程更加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探索

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饱受人们的关注,在现有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的家长都希望孩子们能在小学阶段就能接受到一个全面化的教育,作为学生时代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小学的教育确实重要。小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化,多样化的,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通过进行相关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真正的保证了知行合一。但是如何推动这一课程的实行又是小学教育的一大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它需要学生和日常生活紧密接触,很多家长会有安全等多方面的顾虑,这就为课程的推动又增加了难度,其次,这一门课程类型比较新颖,可供参考的成功实行的案例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如何完善这一课程又成了一大难题。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合了知识的传授,实践活动的开展,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教育模式,是一个较为独立且完整的教育框架。这一课程重点强调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性和主观能动性,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对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们寻找问题,研究问题,动手解决问题,反思处理结果等多方面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深入的参与到实践中去,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本课程更多强调的让学生们参与到整个活动去。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难点

(一)教育机构不够重视

传统教育的理念根深蒂固,多数的学校的教育模式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体,教育工作的中心在对课本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小学的升學考试固然重要,但是教育者的初心应该是为学生终生的学习而负责的。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为不重要的课程,恰恰失去了对小学生基础学习习惯培养的机会,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二)对课程的认识不充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是小学生和老师,两者都是本课程的实践者。老师和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的深刻与否,都直接影响着课程能否顺利的开展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通常的老师在一定的课程实践阶段后都没有看到预期的效果,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传统课程的区别并不是很大,渐渐的就会失去开展该课程的积极性,老师的行为也影响着受教育的学生。在老师对课程错误认识的引导下,学生就体会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好处,从而将学习的重心又转向应试教育的课程上。

(三)实践活动课程缺少多样化

综合实践课程的原有目的就包含了对学生的多样化的培养,课程内容不仅包含课本教授的知识,更多的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不同知识领域的探索,但是由于现有的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知识都是单一化的,只对所教授的课程具备专业的知识,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所负责的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更严重的则是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转变为了单一课程的实践活动,与本课程的最初目的相背离,达不到老师和学生预期的效果。

(四)缺乏系统的评优和保障体系

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该课程的开展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试验阶段,不仅仅在老师和学生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相关的教育机构也忽视了该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及时的进入学校中进行相关的监督和评优,大大降低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课程的质量也缺乏了相关的保障。

三、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主要措施

(一)点对面的逐一开展

想要实现课程的常态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对地区重点的学校进行优先的开展,由于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因素,这些重点的学校在开展过程中会更加快速的总结出该课程的注意点,同时加以系统化的完善。在这些学校基本实现课程的有序开展后,再开展相关的学校交流活动,以这些重点的学校为中心向外辐射,对其他学校进行开展该课程加以引导,最终实现规模上的常态化。

(二)优化课程开展的模式

对课程质量上实现常态化,就是要对课程的开展模式进行优化。一个完整的课程的运作,不仅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配合,同时也需要教育机构的监管和评优。建立系统完善的评优机制,不仅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优机制,同时也包括对课程教师的评优机制。对于学生而言,有了系统的评优机制,学生才会了解自己对于课程的学习理解是否达到标准。对于课程老师的评优机制更加趋向于对课程质量的保障,通过该评优机制,课程老师才会正确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教授中的不足,改变之后的教育方式,做出相应的优化调整。

四、结束语

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是现阶段需要重点攻克的问题,本文针对本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建议,希望能够在日后本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为小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钱建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19(05):93-93.

[2]陈圆圆.试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J].好家长,2019(30):148-148.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启示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