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爱国
摘 要:中老国际铁路通道(以下简称中老铁路)作为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从“距离、分割、密度”等方面重塑了中老经济地理,加强了中老贸易之间的联系。中老铁路建成后必然成为连接中国和东南亚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战略通道。阐述了中老铁路与物流发展概况,分析了中老铁路对于建设东南亚走廊经济带的意义。中老铁路建成后,将会进一步缩短经济距离、减少分割、提高两国间的经济密度,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與老挝及相关国家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中老铁路;建设;贸易发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8-004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532.4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东南亚国家自古以来就与中国关系紧密。由于地理位置的连接,相对于其他国家,老挝与中国的贸易一直处于持续向好的状态。中老之间具备开展各级各类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两国在农业、化工、机械领域有广泛合作。交通基础设施的连通性是生产力布局的关键前提。虽然中国和印度支那半岛陆地相连,但自然地理形成的山河始终是二者间的屏障,导致形成了历史上以海洋交流为主的格局。通过建设中老铁路这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陆上通道,打破了自然和历史的障碍。这一里程碑式举措,将使中国与印度支那半岛乃至整个东盟的沟通方式、沟通数量、沟通质量和沟通效率发生巨大变化[1]。
2 中老铁路与物流发展概况
2.1 中老铁路
中老铁路规划全长414 km,由中国云南到老挝万象。中老铁路按照中国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60 km/h,为电气化客货共线铁路,投资额约为374亿元人民币(55.6亿美元)。迄今为止,这是中国在老挝的最大投资项目。
中老铁路于2015年12月2日开始建设,计划于2021年完工,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首都万象。中老铁路项目实际上是昆明—新加坡铁路项目的一部分。昆明—新加坡铁路项目连接昆明和新加坡,经过老挝、泰国和马来西亚。
昆明至莫汉:这部分由昆明至玉溪铁路线和玉溪至莫汉铁路线组成。前一段距离为55英里(88 km),自2016年12月15日起投入使用,行程时间为1.5 h,行驶速度为124英里/h(200 km/h)。后者长315英里(507 km),自2016年4月19日开始施工,计划最高时速为99英里/h(160 km/h)。
磨憨至万象:这部分于2015年12月2日开始建设,计划于2022年完成。设计时速为99英里/h,时长为265英里(427 km)。一路上将建造约162座桥梁和72条隧道,约占总长度的60%,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项目。在这些桥梁中,有2座超级桥梁将横跨湄公河,分别长1 334码(1 220 m)和1 570码(1 436 m)。该项目预计耗资约4 000亿元,由中国和老挝政府共同出资,比例分别为70%、30%。
2015年12月2日,中老铁路老挝段(磨丁至万象)举行开工奠基仪式。2016年4月19日,中老铁路玉溪至磨憨段开工动员会在玉溪举行,标志着玉磨铁路全体开工建设。
2017年12月12日,由中国电力建设水电十五局承建的王门村两条隧道成功通车,成为中老铁路工程全线首个贯通的隧道。
2019年2月9日,中老铁路全线最长桥梁楠科内河特大桥开始架梁施工。
2020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铁路延迟开工建设,但是工程进度没有受到大范围影响,仍然按部就班进行。
2.2 中老物流发展概况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资料显示,中国与老挝两国之间的贸易商品主要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2018年,老挝对中国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38%,中国成为老挝的第一大出口国。目前,中老铁路沿线地区交通以公路和航空为主,航空方面有万象、琅勃拉邦和乌多姆赛机场。中国与老挝之间的货物往来运输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主要为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13号公路,但沿线地区公路等级总体处于三级路标准以下,大大限制了行车速度,运输效益差、人力物力损耗大。总体来说,中老之间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还较为落后[2-3]。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经济交流和贸易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推进国家跨境物流的发展,进而加强沿线各地经济联系。中老铁路的开通直接作用于跨境物流运输效率,因此研究铁路开通前后沿线城市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变化对跨境物流的影响十分必要。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两国之间的综合运输模式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以前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模式将会变为铁路运输,极大地降低了货运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风险。同时,铁路具有技术优势和长距离货运的便利性,将为两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有利的平台,提高货物运输运营组织效率,推动两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4]。
3 中老铁路对于中老贸易的推动作用
3.1 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推行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有了较大提高,与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展开了很多贸易合作项目。而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事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带贸易额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科学性。老挝在地理和贸易等区位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代表性国家。中老之间的经贸合作上升了一个平台,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度大幅提升。
首先,政治层面上。两国的政治互信程度加强,中老两国之间以及两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有效巩固。经济的提升也使得老挝国内政治环境更加宽松和稳固。
其次,政治与经济的互补关系,使得“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效率更高。老挝在“一带一路”框架中获得了中国的经济援助和投资,这些投资使老挝经济得到了发展,包括水利、发电、道路交通、医院、学校等民生工程,更涉及农业机械、工业发展等各方面[5-6]。
“一带一路”倡议与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推行,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与稳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机遇与挑战。对此,中国出口企业应当抓住时机,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迎接挑战与困难,从而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带贸易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中老铁路构建了中老走廊经济带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中老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此外,近年来中老友好关系不断加强,为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中国对老挝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方面,以农业机械和工业产品为主。中国从老挝进口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矿产、木材等自然资源产品。尽管中老贸易发展迅速,但与泰国、邻国老挝相比,中老贸易总体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老挝缺乏基础条件。从地理位置看,老挝是一个陆基国家,没有港口,陆路运输不兴盛,基础运输条件少,大大增加了货物运输成本,降低了货物价格的竞争力,导致国内货物贸易和国际货物贸易都受到限制。从经济结构看,老挝总体上仍是农业国家,商品经济结构单一,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主导产品,难以形成国际知名度。从服务体系来看,老挝与其他国家缺乏国际交流,对国际贸易规则、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了解不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中老经贸合作之中,老挝应注意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如农业、矿产资源等,才能在对华交往之中得到发展[7]。
3.3 中老铁路对中老贸易与经济的加强
目前老挝只有3.5 km的窄轨铁路,无法满足铁路乘客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中老铁路建成后,将极大地调动老挝经济的发展,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旅游业发展,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与昂贵的飞机和耗时的公路运输相比,中老铁路的建成将使两国之间的旅行更便宜、更容易,促进地区间的交流[8]。
中老铁路可以使将老挝产品(尤其是农产品)运送到中国变得方便,也可以通过陆路将中国产品运送到老挝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与昂贵的空运相比,火车货运将大大降低成本。中老铁路项目是建设连接中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铁路网络的第一步,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地标之一。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对于土地和资源受到道路和铁路制约的国家来说,铁路建设不仅加快了经贸往来,也带来了铁路建设的工作机会。在老挝,尽管经济前景尚不明朗,但当地居民从铁路建设项目中获得的收益可以直接体现出来。沿着铁路线路,加快铁路沿线的经济建设,使得老挝国家及人民收益实现了可持续增长。例如老挝北部和中部的山区人口稀少,然而中老铁路开工不到半年,该地区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水平有了质的飞跃[9-12]。
把孟赛建设成为中老产能合作示范区。孟赛位于老挝中北部地区,是老挝乌多姆赛省的省会及经济发展中心,地势相对比较开阔,是老挝南北交通以及东西往来的重要交通要道。孟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向北经南塔省到达中国,向西经波乔省到达泰国和缅甸,向东经华番省到达越南,向南直接通向琅勃拉邦和萬象。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湄公河穿境而过,使孟赛成为老挝北方的经济重镇。因此,在中老铁路建设以及中老经济走廊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以孟赛为中心的北方城市投入力度,依靠老挝北方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产能合作,并通过产能合作带动两国人员往来以及其他领域合作[13]。
在琅勃拉邦建设生态特区。据初步估算,铁路开通之后,世界历史遗产的老挝古都和佛教中心琅勃拉邦的游客数量将增加。为享受旅游人口的经济红利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议依托琅勃拉邦独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在琅勃拉邦市东北部和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外规划70~100个以绿色种植、观光旅游、康复医疗为主题的生态特区,消化增加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保护和文化旅游,解决该地区未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这也能精确弥补琅勃拉邦的生活资料缺口,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14-15]。
老挝政府希望通过中老铁路的建成,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铁路的建设已经给沿线许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水利水电局三公司位于琅勃拉邦和万荣之间的铁路建设工地,当地员工人数超过了中国工人。附近的丘陵村有300多人,其中约有20人受雇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公司工作。老挝的工作人员正在向中国同事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中国建筑公司还向当地村庄捐款,用于修建桥梁和道路。中老铁路的建成,将改善老挝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往来,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4 结束语
中老国际铁路的开通,将会大大提高跨境物流可达性及加强沿线区域的经济联系强度,对全球贸易起着重要的作用。铁路具有受环境气候影响较小、运输成本低、能够适应各种货物种类等特点且基本不受货物体积影响,可以为跨境物流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际铁路的开通将大幅度拉升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经济往来,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经济大动脉。开辟国际铁路大通道,能够提高跨境物流的效率,降低运输的成本,对于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志荣.澜湄合作机制背景下中国与老挝的经贸合作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7(6):44-47.
[2]叶鹏.中国老挝经贸合作可持续发展研究[J].知识经济,2016(17):41-42.
[3]万妮达.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问题研究[J].商,2015(11):87.
[4]黄莎莎.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现代商业,2014(11):39.
[5]高蔚玲.中国与老挝经贸模式的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9):22-23.
[6]苏岚.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18):31-32.
[7]王怀豫,方丽莎,胡瑞法.中国与老挝经贸关系的可持续性研究[J].经济论坛,2014(10):128-136.
[8]郑一省,王建坤.老挝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J].亚太经济,2012(5):106-110.
[9]缪慧星,杨克斯.基于贸易竞争与互补视角的中老贸易关系推进策略[J].东南亚纵横,2008(11):61-65.
[10]舒笑敏.中老贸易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11]安妮.中老双边贸易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贸,2010(31):202-203.
[12]黄秀云.提升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研究[J].时代金融(中旬),2013(6):23-24.
[13]杨荣海,李亚波.边界效应会制约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吗——以中越、中老和中缅的数据为例[J].国际经 贸探索,2014(3):73-84.
[14]SOUDAPHONE BOUDSABA.中老贸易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15]潘塔公.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老-中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