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萍
摘 要:石油摇篮文化中包括“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勇气与责任”“永不言弃”等,这是滋养幼儿思想品德的极好的养料。教师应该深度渗透石油摇篮文化,提升幼儿勇于探究的能力;充分利用石油摇篮文化,强化幼儿责任担当的意识;多向探寻石油摇篮文化,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玉门的幼儿园教师,应该抓住石油摇篮文化在本地的优势,打造生机盎然的石油摇篮文化。
关键词:石油文化;幼儿品质;勇于探究;责任担当;吃苦耐劳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2-01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85
一些本土文化,代代相传,代代接力,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如何把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融进幼儿实践活动中,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在重视国家课程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渗透地方课程;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当地文化中适合幼儿成长的有效资源,重建一种更为人文和更为周全的幼儿道德生态,我们必须在注重幼儿技能技法提高的同时,注重幼儿品性、道德、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重构,我们必须在幼儿阶段就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品格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让其最接地气地成长,发生最好的教育正效应。
而石油摇篮文化中诸如“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勇气与责任”“永不言弃”等,恰恰是培养幼儿德性的极好的养料。于是,把石油摇篮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之中,就成为幼儿园重建道德生态的必然选择。的确,石油摇篮文化博大、丰富、深远,曾经影响了很多人,过去如此,现在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发挥着持久的影响力,并且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更有大力弘扬和传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身处在玉门本地的幼儿园,应该抓住石油摇篮文化的优势,抓住当下国家重视学校德育教学的有利契机,创新石油文化与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渗透方法,拓宽渗透渠道,打造生机盎然的石油摇篮文化。
一、深度渗透石油摇篮文化,提升幼儿勇于探究的能力
新的时代背景和课改视角下,提升幼儿勇于探究的能力不可或缺。的确,探究意识强烈了,幼儿的成长和生命安全就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探究能力提高了,其他各种能力也会同步提高。提高探究能力不仅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培养一代新人的要求。探究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随意什么方法都能有效。只有凭借一定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教育资源,才能让探究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否则,仅凭口头直接灌输,无法取得实效。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深刻洞悉这一实际情况,并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切实提高幼儿勇于探究的能力。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石油摇篮文化中那种“勇于探究”的精神,对于幼儿德育教育有很深的借鉴意义。的确,铁人王进喜也罢,新时期楷模代旭升也罢,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探究精神:如果什么现成条件都具备了,探究就没有意义了;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水,就用水泡子破冰取水,这样的探究精神正是幼儿道德品质中最重要的因子,正是幼儿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德育养料。而“探究精神”不是体现在口头理论中,而是滲透在“做中学”中。教师应该以石油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事例为蓝本,开展新颖、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让内心认识外化为具体行动,让探究精神落地生根。
例如,王进喜组织工人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的故事形象生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故事,我们的做法是:组织幼儿进行《比比谁开凿的油井更深》的手工实践活动:用穿、凿、钻的方法在纸板上打眼,使之成为“深井”的模样,让幼儿在“做中学”中积累经验,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知不觉提升探究能力,培养吃苦精神,提升幼儿道德品质。
这样的实践活动重在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更重在探究精神的萌芽及培养。的确,实践活动中技法的日趋熟稔并不是最重要的,其间方法的积累、思维的扩展、铁人精神的传承、石油摇篮文化的渗透、幼儿探究精神的培养,才是更加重要的目标。为此,我们需要重构石油摇篮文化渗透的框架与路径,在活动中无痕介入,在实践中自然融入,在课堂中有机渗透。期间,教师的鼓励不可或缺,幼儿气馁时,教师一句“我相信你一定行”的鼓励,幼儿半途而废时,教师一句“王进喜可从不轻言放弃”的激励,通过教师这一声声的鼓励,在实践中,幼儿的探究能力得到一步步蓄积,一步步提高,一步步扩充。这得益于石油摇篮文化在幼儿活动中的深度渗透,当然也得益于教师强烈的捕捉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充分利用石油摇篮文化,强化幼儿责任担当的意识
时下,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幼儿的责任担当意识显得不可或缺。的确,小小年纪就能有所担当,是个人之幸,也是国家之幸。对自己担当,对家庭担当,对他人担当,将来才能为国家担当。担当意识不是说在嘴上,而是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之中;担当意识不是仅仅体现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之中,也体现在地方文化的渗透之中。我们应该积极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滋补于幼儿教学,以此强化幼儿责任担当的意识。其中,深刻挖掘石油摇篮文化中的文化底蕴“为我所用”,不失为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其中玉门石油工人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等都可以相机渗透到具体的语言、绘画等领域。
比如,在绘出最美石油家园、经典文化诵读、石油工人赞歌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幼儿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我”是石油工人的后代,画出了最美的石油家园画卷;“他”在“石油题材诗歌”朗诵活动中声情并茂,获得了“货真价实”的第一名;“你”在石油工人赞歌中歌喉嘹亮,博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等。
无论是做,是唱,还是绘画,我们都强调担当意识:石油工人因为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创造了令世界都为之瞩目的成就,我们也应该在自己的小领域内主动担当起来,主动完成属于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绘画自己完成,不能让大人捉刀代笔;自己的手工工具盒自己整理,不能让爷爷奶奶辛苦代劳;自己的衣食住行方面,自己能身体力行完成的,就不让爸妈帮忙。从课堂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从此时到彼时,这样的担当中,不仅仅是幼儿技法上的由此及彼的提高,更是石油摇篮文化传承中由此及彼的深入。当幼儿能够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穿靴戴帽、自己盛饭洗碗、自己完成学业,那就是幼儿之幸,也是成人之幸。
我们应充分利用石油摇篮文化,或在铁人纪念馆的图片展览中触摸能够担当的铮铮铁骨;或在探索石油窑洞的游戏设计中,体验敢于担当的酸甜苦辣;或在体验人防工程的绘本阅读中,强化担当的认识与理解;或在徒步石油河的家园共育活动中,亲自演绎担当责任的精彩与多姿等。或许采用的那种形式并不是最值得下功夫的,在此过程中担当意识的萌芽和担当能力的提高,更值得我们迈出建设性的步伐。而一旦有了体会,师生必将有所提升,在这样的担当中,幼儿在健康成长,教师也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和同步成长。
三、多向探寻石油摇篮文化,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
无论时代风貌如何变化,一些传统文化中的崇高精神不能丢弃,一些最优秀的文化基因不能埋没,一些最基本的文化养分不能稀释,包括玉门精神、铁人精神和石油摇篮文化更不能被淹没泥沙之中。尤其是吃苦精神更不能丢,要让幼儿现在学会吃苦。而这需要一定的“抓手”,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应该多向探寻石油摇篮文化,比如区间活动、绘本阅读、主题活动等,让培养的渠道呈现出多样、高效、厚实的特点。特别是区间活动,因为“人文性、实践性、多元性”等特点,所以能够更好地锻炼幼儿,从而一点一滴地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样的重任无疑落在了教师身上。教师应把石油摇篮文化中的传承、润泽和渗透工作做精做细,培养幼儿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醇厚道德修养,注重幼儿道德品性的精细化建设。
例如,我们以《王进喜:用自己身体制服井喷》的主题区域活动为例,通过划分不同区域,如角色区、手工区、益智区、图书区,投放各种材料,如井喷模拟物、井喷图片、王进喜的图片若干、王进喜绘本图册等,让幼儿在模拟井喷的高危险性和铁人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水泥浆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并以此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仅仅是吃苦耐劳精神,还有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等,都可以在意蕴十足的区域活动中得以培养。为此,我们需要多向探寻石油摇篮文化。这里的“多向”既指石油文化的多向化,也指幼儿传承方式的多向化。如在探索石油窑洞中,观察幼儿的吃苦情况,在寻访中国第一井的实践活动中,既触摸石油工人叔叔的精神脉搏,也提升了幼儿的精神传承,包括在找寻石油工业遗迹,体验人防工程、徒步石油河等中,不仅仅注重先辈的精神风采,也注重幼儿吃苦耐劳等精神层面的传承。其中的现身说法,区域活动,直面介绍,情境创设等,都因为石油摇篮文化的深度融合而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只要教师是有心人,那么传承方式的多元创新、渗透细节的深刻把握,都有可能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石油摇篮文化迷人、丰富、厚重,关键就在于幼儿园和教师如何去解读,如何去渗透,如何去弘扬,这关系到新一代幼儿精神建设的大计。深刻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情感规律,巧妙地融入地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元素,丰富幼儿园地方课程体系,大幅度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大力进行地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深度融合等,这也应成为西北石油基地幼儿园进行精细化课改的视点之一。愿石油摇篮文化能够历久弥新,也愿幼兒教育资源中充分填充人文生态的根系,更愿新时代背景下的幼儿教育中充盈着活泼的道德哺育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严萍.基于家园共育的园本课程的支持与互补——石油摇篮文化在幼儿园的延伸[J].课程教育研究,2020(34).
[2]林高明.核心素养: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历程[J].教师博览:原创版,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