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霞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幼儿教育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幼儿正处在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对其未来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相比于小学生,幼儿的心智仍然不够成熟,自身认知水平十分有限。因此,教师便可以尝试应用自主游戏教学模式,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同时对其行为模式进行观察,把握其中的变化,进而及时进行调整。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行为观察模式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并对于加强自主游戏中行为观察的具体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学;自主游戏模式;行为观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2-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83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开始尝试采取游戏教学的方式。对比早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形式存在诸多优势。但是却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教学质量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便需要尝试对幼儿的实际行为进行观察,并不断调整策略。
一、行为观察模式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游戏教学缺乏应有的目的性
对于游戏教学来说,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之中,往往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同时普遍教师自身经验有限,并未接受过游戏教学的培训,因此在实际应用的时候,通常很难有效对其整体进展予以把握,同时整个活动也缺乏应有的目的性。很多时候,教师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观察,具体需要观察什么,而是当发现幼儿出现任何问题时,便会立刻予以指导。显然,这样的观察便会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一些教师对游戏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其和自由教学没有任何差别。正是因为这一因素存在,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毫无目的,同时也缺少应有的计划,导致幼儿的个人发展收到了诸多限制。
(二)教师的个人干预过多
在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幼儿自身的兴趣往往将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而在实际授课的时候,基本上具体内容以及呈现的形式,全部都是由教师自主制定。而在实际制定的时候,往往并未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在开展的过程中,也未将幼儿的主体性全部发挥出来。有时为了能够快速取得成果,便会出现过度干预的情况,希望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活动之中学有所成,要么掌握大量知识,要么学会相关技能。然而,幼儿的水平有限,学习能力也不强,并不可能每个幼儿都能够实现成长。如果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会让幼儿感觉压力非常大,无法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所在。甚至有可能出现丧失兴趣的情况,对游戏教学产生反感情绪,导致学习质量持续下降。
(三)缺少合理的方法
很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能主动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然而,由于缺少相应的技巧,仅仅只是做到了“观看”,并没有实现“观察”。因此往往会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幼儿的外在行为方面,而对于其内在表现有所忽视。如此一来,观察行为仅仅只能停留于表面,进而导致后期的指导无法顺利展开。即便展开了,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
二、加强自主游戏中行为观察的具体方法
(一)明确观察的基本目的
其一,對于观察工作来说,理应设置相应的目标。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同时教师也很难对其行为予以预知。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理应保持观察工作的目标性,以此能够提升整体效果。诸如,在开展某次活动的时候,可以将目标定位于幼儿的语言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完成目标确立之后,则需要对其进一步细化。如果未能做到细化,则很难有效把握幼儿的行为意义。
此外,在完成目标确立之后,还要对其分解,以此保证效果得到提高。诸如,在开展“创设餐厅”的游戏活动时,一些教师在场地内来回走动,看似正在观察,实际上根本无法找到关键点。因此,在细化目标的时候,可以尝试将重心更多放在一些显性内容方面。诸如,在本游戏中,可以将重点放在幼儿的投入度方面,了解其行为表现,进而能够提升观察的效果和质量[1]。
其二,观察活动理应从多个角度入手,以此把握信息价值会有哪些差异问题存在。因此,具体选择观察视角时,理应保证足够合适,从而能够提升观察活动的目的性。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还能结合幼儿的具体表现,调整观察方向,从而能够有效提升观察的明确性。尤其是可以了解,幼儿到底是在模仿他人,还是自主投入其中,同时也能把握幼儿是否在和他人进行合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便需要提前设置教学计划,做好相应的准备,进而提升管理效果。
(二)合理把握介入时机
对于幼儿游戏教学来说,理应将幼儿作为主体人物,将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价值全部发挥出来,并对其意愿予以尊重,不能过度干预,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在授课的时候,理应对幼儿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其根据自己的想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问题处理。如此才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展开,促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幼儿在实际游戏的时候,越是没有人干预,则会越为专注,个人兴趣也会得到有效激发。然而许多教师却在未能把握幼儿目的的基础上,强行介入,从而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巨大影响。所以,具体应该何时介入,具体介入的程度有所多少,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内容。
其一,当幼儿求助的时候,教师便需要以参与者身份投入进来。在整个活动之中,幼儿一直都是其中的主人,教师则扮演的是观察者角色。在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同时,还不能夺取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当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幼儿自身的成就感便会得到增强。
其二,当幼儿开始决定放弃的时候,教师应当予以介入。当幼儿发现任务难度过高,自己无法解决时,往往会选择放弃。此时教师便可以尝试介入,对幼儿展开引导,与其一同共渡难关,解决问题。
其三,当幼儿出与他人互动出现认知冲突时,教师需要介入。每一个幼儿的个人基础有所不同,对于问题的理解也完全不一样。因此双方在交互时,很容易出现冲突。此时教师便可以介入,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其四,当有不安全因素出现的时候,教师应当介入。无论是时哪种教学活动,安全永远最为重要的基本因素。幼儿的水平十分有限,认知能力不强,则参与游戏的时候,往往会将其和现实生活完全搞混,从而将自己投入到了危险的场景之中。为此,教师便需要及时介入,引导幼儿转变观念,提升安全意识,进而提升安全效果[2]。
(三)创新观察的具体方式
1.认知观察和隐性指导。通过全面观察,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个人行为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以此把握其背后的意图。通过总结之后,教师便能对未来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以此保证教学活动的综合质量有所增强,进而促使幼儿的发展得到增强。(1)目的性和随机性的结合。由于在实际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有着很高的自由度,教师精心设计的内容,很有可能出现没有任何幼儿感兴趣。因此,教师理应尝试将目的性和随机性整合在一起,结合幼儿的个人情况,对观察内容和重点部分予以不断调整。一旦发现有任何有用的价值,就能够随时调整观察方式。(2)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依靠表情、动作以及眼神等各种肢体语言,对幼儿展开指导,帮助其转变自身行为。诸如,通过摇头,告诉幼儿这一件事不能做。通过点头,对幼儿表示肯定,告诉其这件事可以做。依靠这种方式,幼儿自身的创造性价值便能够得到发挥。(3)合理进行暗示。为了确保幼儿的个人行为变得足够自由,教师不能直接对其展开指导,理应扮演一名游戏者,一同投入到活动之中。依靠局内人的身份,与幼儿一同展开合作。然而,教师则需要转变自身的态度,不能将自己当做一名成年人,但也不能扮演一名幼儿,而需要扮演一名成年人游戏者。在实际參与的过程中,当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时,便可以对其给予指导,帮助其共同突破难关,促使游戏活动能够顺利展开[3]。
2.充分利用观察记录。在活动的过程之中,教师虽然不能将所有细节内容全部记录下来。然而,教师可以带有一定目的地对幼儿展开观察,并通过书面的方式,全部记录下来。显然,这种方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诸多益处。通过现有的记录,对幼儿展开全面分析,找出具体问题所在,及时进行方法调整,进而为之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全面指导。
所以,在进行记录观察的时候。其一,教师需要确保现有的记录资料有着足够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教师理应从幼儿的角度展开思考,将自己实际观察的各方面内容,如实地进行记录。一定不能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记录,这是必须注意的事。诸如,一些幼儿常常喜欢和他人打架,则可以将其记录成有着较强的攻击性特点[4]。其二,在记录的时候,一定不能使用空话和废话,应当用最为简洁的文字,对幼儿进行描述,指出其具体具备哪方面能力,自身哪些行为可以进行调整。以此作为基础,对游戏活动展开改进,确保其有着足够的质量。其三,记录内容应当足够深入。当教师观察到某些行为之后,理应对其展开深入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并以此为核心提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在长期实践之后,逐步起到完善的效果。这样一来,问题的把握将会更为合理,问题分析也将变得更为透彻。其四,教师理应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其进行合理记录。当下一次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自然能够做得更好。此外,这些记录也能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持。这样一来,游戏活动便能顺利展开,幼儿的行为也不会受到任何干涉。在有限的时间之中,自身能够获得充足的知识,整体水平也能得到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游戏教学模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对其个人成长有着诸多帮助。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存在,使得游戏教学活动的效果未能达到预期。为此,教师便需要对幼儿展开认真观察,把握其在游戏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之后再不断调整活动形式,依靠合理的身份以及合理的形式,介入到游戏活动之中,进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使幼儿的综合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晓燕.幼儿游戏教学中自主游戏模式的行为观察与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7(10):12.
[2]毛洁.简析幼儿游戏教学中自主游戏模式的行为观察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9(43):193.
[3]吕海宁.幼儿游戏教学中自主游戏模式的行为观察与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8(20):27.
[4]严文琪,李沁.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行为适宜性的探讨——基于教师行为分析幼儿自主游戏的观察研究[J].好家长,2018(2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