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媒体深度融合的几个突破口

2020-11-18 03:30胡正荣
综艺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意见融合内容

胡正荣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曾任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主要研究传播学理论、新媒体、国际传播、传播政治经济学等领域。

在我国语境中,媒体融合最终是要搭建汇聚资源与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具有综合优势的智慧全媒体平台

最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主流媒体期待已久的新一轮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也将正式启动。待后续相关配套文件出台后,相信会有深入而广泛的媒体融合举措落地和实践创新。

根据《指导意见》提出的要求,结合这些年的媒体融合现实,下一步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举措应该是重点突破式的。除了体制机制和全媒体人才这两个根本突破点,2.0版媒体融合的重要突破口还有以下几点。

第一,将主战场转移升级到互联网,将主要资源配置到互联网上并打造自主可控的自有平台。《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用今天和未来的标准看,打造的新型主流媒体就应该是全媒体,而这个全媒体就应该是技术上基于互联网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内容上汇集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于一体,运行管理上既有公益服务又有经营造血机能的自主可控的平台。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以用户为导向,开门办全媒体,开放平台给用户参与,共建共享主流媒体的全媒体平台。《指导意见》强调,“要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大兴‘开门办报之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互联网的最大吸引力就是平台开放,用户可以参与并表达。封闭办媒体是不可能办出喜闻乐见的媒体的。过去那种自产自销、自娱自乐、自生自灭式的媒体生产与传播导向,需要颠覆为用户导向、数据支撑、数字生产、网络传播、智能匹配消费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模式。

第三,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将最先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到媒体深度融合中,建设先进技术支撑的全媒体平台。习总书记在第十二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 这次《指导意见》又明确提出,“要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5G赋能媒体融合表现在:物联网带来的万物皆联,全新产品形态,如超高清、中长视频爆发,以及直播,特别是万事皆可直播,从而实现现场感,增强用户的在场体验,从而实现参与和互动。可谓无现场无互动就无互联网下半场。还有就是AR、VR、MR等沉浸式产品与体验。人工智能的赋能表现在场景识别、精准推送、机器生产、智能创作等。区块链赋能媒体深度融合可以有资源标定、流通标记、消费标示、价值标明等。

第四,构建内容+服务的全方位业态体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媒体融合要实现的不仅仅是将自己发布的新闻聚合到互联网上发布,如今和未来媒体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了无限的拓展。习总书记在第十二次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數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可见,在我国语境中,媒体融合最终是要搭建汇聚资源与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具有综合优势的智慧全媒体平台。因此,正如《指导意见》中指出的,一方面“要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这样才能够形成内容+服务的全链条、全方位的全媒体新业态。

猜你喜欢
意见融合内容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评“小创”,送好礼
破次元
融椅
评“小创”,送好礼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