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对于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天金来说,电影是一种乡愁。
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中国农村的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时候,电影放映是村里一件大事。农村电影放映队会在不同的村落之间巡回放映电影。孩子们会跟着电影放映队,同一部电影重复看5次甚至8次。
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电影票房不断突破纪录,但在农村地区,电影市场仍未完全开发。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濟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我国电影院银幕总数跃居世界第一,全国共拥有60079块银幕。但影院多集中于县级以上城市,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影院数量少,甚至没有电影院。与此同时,与高歌猛进的城市文化相比,关注农村、农民的影视题材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10月10日,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三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系列活动,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亚洲第一大平原水库”宿鸭湖湖畔拉开帷幕。刘天金表示,活动的举办,一是以影像艺术的形式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增光添彩;二是关注农村电影、农民电影;三是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拉动地方文旅产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光影庆丰收
本届中国农民电影节以“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光影如行”为主题,包括开幕晚会、农村电影公益展映、乡村及科普题材影视作品论坛、采风、摄影大赛等活动。
作为本届电影节的亮点之一,开幕晚会除了在河南省汝南县设立主会场,还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设分会场,通过外拍片等方式,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晚会分四个篇章:致敬农民、致敬时代、致敬电影、致敬英雄。在“致敬农民”篇章中,多位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全国劳动模范登台分享经历和故事;“人民英雄”张定宇亮相“致敬英雄”篇章,他在接受特约嘉宾倪萍采访时表示,一定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继续为祖国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刘天金介绍,农民电影节与其他电影节的不同之处:一是强调农民为主体,让农民成为主角,发挥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二是强调价值导向,推出更多讴歌“三农”,反映“三农”事业发展的精品力作;三是强调平台价值,不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助力“三农”题材创作
“三农”题材创作成为本届电影节备受关注的焦点。10月10日,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三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关心农业 关爱农民 关注农村 振兴乡村”影视文化产业论坛暨乡村题材影视剧本研讨会在驻马店举行。专家、学者及影视创作人员齐聚一堂,为“三农”题材创作建言献策。
南开大学教授、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刘亚东表示,中国农民群体庞大,但在影视题材的表现上常被忽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会愈加强烈,“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前景广阔。
中国电视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台长赵化勇认为,影视创作者首先要明确农村观众喜欢看什么,区分城市观众和农村观众的不同需求。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陆小华认为,应该对农村观众做更为细致的人群分析。他表示,“三农”题材要抓住两端观众:一端是被互联网影响的新一代农村居住者,不管是农民工还是农民;另一端是年龄较大,只会用老人手机,甚至不会用手机的农民。在陆小华看来,当今影视作品的传播路径是移动获知、大屏观看、社交确认、共情驱动,“三农”题材也要遵循这一传播路径。
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专业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国家电影局艺术处原处长孙丽艳介绍,当前,创作人才缺乏是制约“三农”题材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编剧队伍,一是人才匮乏,二是深入生活不够。“我们要致力于农村,去一线采风,才能做出更多更好展现当下农村新貌、新人的新故事。”
刘天金指出,“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发展,关键在于让作品回归公共文化产品属性,相关组织机构、政府单位要加大支持力度。他介绍,未来中国农民电影节要打造“三农”题材影视创作生产基地,培育更多创作人才、孵化更多优质项目。
拉动地方文旅产业
今年是驻马店连续第三次承办中国农民电影节,河南省驻马店市委书记陈星表示,驻马店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机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在农民电影节带动下,河南当地的文化产业项目正在聚集。据悉,汝南县当地农村汽车影院、火车院线、火车民宿、“国际乡村电影数字馆”等正在建设中。主办方希望以汝南县为起点,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我们要打造永不落幕的电影节。”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党委书记、秘书长,第三届中国农民电影节总策划人季林表示,未来希望以农民电影节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拉动地方文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