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铮铮 金心岫 杨 鹏 韩 静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3.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甘肃输油气分公司;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
当前,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正处于黄金时期,其油气资源具有“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特性,点多、线长、面广。以长庆油田为例,其油气水井多达8万多口,各类场站近2 500座,油气管道超过8.3万km。油气用地分散、新增数量大、类型复杂、自然生态脆弱,属地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管理政策差异大。此外,陕北、陇东等重点油区属于革命老区,社会关注度高,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为节约利用土地,公司全面推广水平井、大井丛、工厂化、立体式建产模式,推行井站合建、多站合建、集成建站,充分利用废弃闲置土地,探索建设油气区自有主干道,每年节约用地333 hm2以上。但随着鄂尔多斯盆地油气二次开发战略加快实施,每年仍需建设用地2 000 hm2以上,这些新增建设用地必将增加水土保持工作的艰巨性。
随着水土流失防治相关法律、制度密集出台,水土保持违规问责追责力度逐步增大,严监管、狠问责、动真格趋于常态。油气生产必须以建设绿色矿山为目标,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将水土保持工作与安全环保生产紧密结合,抓好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美化工作环境。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已成为油气“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水土保持管理规定见表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写和印制方案格式规定(试行)》(办水保[2018]135号)等6项水土保持新规定,及修订后的GB 50433—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T 50434—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1]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更加严格。
表1 近年出台的水土保持管理规定
国家水土保持政策变化分析如表2所示,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新规定中取消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验收监测或调查、验收技术评估等中介服务;降低了水土保持补偿费标准;修定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及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按区域细化了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值,明确了北方风沙区、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拓展了生产建设项目开展监督检查、自主验收报备、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同时,要求无设计不得通过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
表2 国家水土保持政策变化分析
1)在国家及省属地规定的禁止线外,拓展油田发展空间。新(扩)建场站、井场及管线选址,要综合考虑矿权重叠、泥石流、铁(公)路建设等影响因素,只能在黄土高原塬边缘、半山坡、盐碱地、沼泽地、草原等有限区域布置时,工程量大,资金投入有限,综合预防治理难度大。以长庆油田为例,将水土保持提前纳入产建项目管理,保障资金到位;项目建设初期,与政府工作人员密切联系,深入现场踏勘,确定址界;结合本单位实际,招标引进水土保持编制单位,按县或区块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审批,审批后组织在审批范围内施工。施工方案变更,水土保持方案也相应变更,取得行政许可后才能施工。
2)严防频繁的自然灾害破坏,建立水土流失防范长效机制。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降雨量集中在夏季,对油田生产建设环境破坏性大。境内40多个市、县被国家和省区分别列入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重点防治区。每年汛期,油区多条主干道路塌方、塌陷、中断,出现坑槽、暗洞、拉渠、地基下陷等,影响车辆正常通行,造成油井停产,外输管线裸露、悬空,经济损失数亿元。调查定边区域70多个井场,崩落51个,100 m3以内有48处,500 m3以内有3处。为此,长庆油田从抢救性的恢复生产转为主动提前防范,合理选址,防范领先,转变过去“边建设、边破坏、边治理”状况,从生产建设初期施工设计源头抓起,组织专人现场调研,分析原因,重灾区重防治,补充完善施工方案,提升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水平。如采用雨水叠加利用和易地利用模式提高平台土壤水分含量,铺设维网草皮和土工格室,种植适生乡土草木等技术措施,减少路边高陡坡的水土流失,加强预防和治理。
3)加大对新增水土流失面积监控,重点防治。过去,油田基层单位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通常只注重永久性水土保持设施建设,而建设初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常被忽视。针对这种情况,油田加强对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临时性防护措施监管,采用拦挡、苫盖、截排、疏导、防渗、回填、种草、借植回迁等临时配套措施,做到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落实到位,植被恢复率100%,植被覆盖率达到25%以上。同时,不定期抽查施工现场,加大动态监测力度,将承包商信用和承诺行为列入考核范围。对信用不良的承包商,列入“黑名单”,禁止在油田管理区域内施工。内外防范,严格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扩大。
4)强化企业责任,牢筑安全风险防范屏障。新政策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由政府监督验收调整为企业自主验收,政府职能由事前监督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督,企业生产单位成为直接责任主体[5-6]。责任主体的转变,使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越来越大。政府水行政部门监管范围全覆盖,采用“互联网+监管”开展生产建设项目监管,如利用无人机、卫星监测、移动端、现场录像、视频、暗访等多种监管手段,进行遥感监测、图斑精细信息采集等,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油田大部分工程都是跨年工程,时间长,工作量大,季节性强,生产建设单位由原来的被动工作转为积极主动,重点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季节组织施工,严抓春季种植,严控施工过程方案落实,严格秋冬项目验收,避免和减少质量安全隐患。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油田企业应树立新观念,高瞻远瞩,紧跟形势,规范运作,对绿色矿山建设、环保、绿化、水土保持实行一体化管理,补充和完善油田企业水土保持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精减企业机构部门重复职能,合力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工作。同时,依托属地政府,加强对专(兼)职水土保持业务人员培训,掌握国家自然资源部门和地方水行政管理部门出台的新规定,提高业务技能;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及时上报审批要件,并与当地政府密切联系,加强信息沟通,督促加快审批进程,缩短审批周期;方案审批后,及时组织实施工程项目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按期开工,严防工程验收滞后,延误生产项目投产。
水土流失预防治理是一项季节性强、时间跨度长、工程量大、费用高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保障。工程设计是资金落实的前提条件,也是杜绝“无设计施工”“未验先投”“未批先弃”行为的一项重要保障。针对国家新政,油田企业首先要树立安全风险预防意识,建立安全防范体系,生产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责任到人,结合本单位生产建设项目规模,按照省、市、县(区)属地原则,因地制宜,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依据已批方案,做好工程初步设计。在地面工程施工设计中应有水土流失预防预案。针对新增水土流失面积,特别是布置在边缘、山坡等特殊地方的井场、道路及站场,以及沟壑、河床地带的管线选址,因地制宜,合理编制水土保持专项设计。坚持“预防优先,先拦后弃”的原则,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严控建设用地,有效控制井场、站点、道路及管带等面积,禁止随意扩大钻前井场、拓宽道路或管带,节约用地,避免增加后期绿化和植被恢复难度与工作量。充分利用项目投产资金,合理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组织开展生产建设期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做好水土保持生产设施验收工作。利用绿化及防洪防汛专项资金,做好生产期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全面保障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稳定发展。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自然灾害频发时段、弃渣场开展重点勘察与设计,突出风险标识,为后期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奠定基础。
水土流失预防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油田企业在生产建设初期就应当高度重视水土流失预防治理,树立“谁破坏、谁治理”思想,精准治理,清洁治理,由承包商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油田企业承担监管责任。一方面择优选择承包商。承包商的能力是决定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是否达标的关键。在引进承包商时,应当将承包商资质、信誉、近3年的施工案例、协调和施工能力的评估做为招标文件评分项,择优录用施工队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监理、监测职能监督作用,加强过程监控。监督承包商是否严格按照已批水土保持方案组织施工,抓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的落实。针对自然灾害频发重点区,修建截排水工程、雨洪集蓄点、流沙蓄池、平台阶梯,改造弃渣场,种植易活植被,提高表土保护率等预防措施。对于单个井场、站点,严格控制扰动地表土范围。在施工过程中,对防治效果进行定期监测、监控,做好监测报告,综合分析数据,并在重点部位建立风险标识,发现问题督促及时整改,确保竣工数据与方案数据基本一致。若遇改变原方案的施工数据,应及时补充方案,报原审批水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组织施工。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对已通过自验收的工程项目组织“回头看”检查监督工作,如种植的植被成活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周围环境的变化等,使油田生产环境成为绿色矿山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针对不同地形地貌,提倡建设水土保持标准示范区、示范点,并在油田内部广泛推广和应用。在油田管理范围内,对于已建水土保持标准示范区,加强对其投入使用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使施工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成为一项持久性、效益性的工作。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油田企业不仅要抓好技术创新,工艺应用,提高产量,上缴利税,更要适应当前国家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要求,依法合规经营。
近年来,油气田企业积极落实水土保持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以长庆油田为例,公司先后建设了白465井区、93-40中心站、靖60-03H2井丛等32个水土保持示范点,继西峰油田、安塞油田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单位称号之后,南梁油田通过甘肃省绿色矿山单位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