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趁
犬细小病毒是一种无封套的DNA病毒,主要包括CPV-1和CPV-2两种病毒类型,具有较为稳定的个体结构和较高的环境抵抗力。实验表明,CPV-2类型的犬细小病毒可在脱离寄主的条件下于环境中存活5个月以上。犬细小病毒病的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其治疗原则包括维持体液与电解质平衡、预防二次性感染、控制胃肠道症状、维持动物营养、抗病毒治疗等。
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一)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犬细小病毒是一种高接触性传染病毒,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多发于幼犬,幼犬更换生存环境后对环境的不适应以及身体上产生的应激现象都可能造成幼犬身体抵抗能力下降,继而被环境中存在的犬细小病毒所感染。一般来说,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的潜伏期为3~5天,感染初期病犬表现为生命活力下降、食欲降低,相比身体机能正常的犬,病犬身体温度偶有上升;至感染中期,病犬可见剧烈呕吐和腹泻,排便呈黄色、灰色或乳白色,带果冻状黏液,而后随着病情逐渐恶化,排便呈酱油样或番茄汁样血便;至感染后期,病犬身体消瘦、精神萎靡直至休克、死亡。
(二)心肌炎型犬细小病毒病。心肌炎型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时间一般早于肠炎性犬细小病毒病,无早期症状,病情发展较快,感染心肌型犬细小病毒病的病犬可能仅出现轻微腹泻,在无其它症状的情况下,于数小时之内死亡,解剖死亡病犬可见心脏扩张、心肌有苍白条纹、出血性心衰表现。
(一)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犬细小病毒病预防的有效措施之一。饲养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犬细小病毒病对犬造成的伤害,充分重视并对犬进行疫苗接种。目前针对犬细小病毒病的疫苗,主要为犬细小病毒疫苗,已经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犬对犬细小病毒病的抵抗能力和机体免疫力。考虑到幼犬在8周龄前极易感染犬细小病毒病,为使犬细小病毒疫苗接种能够取得良好的接种效果,饲养人员应在幼犬6~8周龄时对其进行第一次免疫注射,基于移行抗体存在时疫苗预防可能无法取得有效免疫,因此,应在幼犬第一次完成疫苗注射后,每隔3到4周对其再次进行疫苗注射,直至幼犬达20周龄完成免疫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在犬接种犬细小病毒疫苗期间,即幼犬20周龄前,应严格管理幼犬的生存环境,尽量避免产生环境迁移,以降低犬与犬细小病毒的接触概率。
(二)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预防犬细小病毒的有效措施之一。犬细小病毒的环境抵抗力较高,对常用的消毒剂也具有较强的抗异性。实验表明,犬细小病毒在4℃~10℃、37℃、56℃和80℃中的存活时间分别为6个月、2周、24小时和15分钟。同时,相关实验调查表明,犬细小病毒对乙醚、氯仿、醇类的抵抗力较高,但对紫外线、福尔马林、次氯酸、钠氧化剂较为敏感,因此,在环境管理中,饲养人员应采用专用消毒剂对饲养环境、使用工具、玩乐工具进行合理消毒,加强环境监控,保持环境卫生,在不损害幼犬健康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环境温度,降低病毒的生存活力。另外,在环境管理中,饲养人员应以保证幼犬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安全为基础,合理应用紫外线、福尔马林、次氯酸钠和氧化剂等进行环境清洁和卫生消毒。
(三)饲养监控
饲养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犬感染细小病毒病,并进行有效治疗,降低病犬死亡率。
由于幼犬是犬细小病毒的易感对象,在饲养监控时,饲养人员应加强对幼犬身体状态的管理,有效调整饲养密度,保持环境温度的恒定,避免过于寒冷和拥挤而增加幼犬染病概率。基于幼犬在感染犬细小病毒后常伴有剧烈呕吐和失水现象,饲养人员可根据幼犬的身体状态判断其脱水情况。一般来说,病犬稍微失去皮肤弹性、黏膜半干而眼睛正常,则代表病犬存在轻微脱水现象,脱水率处于5%以下,而中等脱水主要表现为病犬失去皮肤弹性,粘膜干燥、脉搏快而弱、眼球内陷,此时的脱水率一般处于6%~8%之间,而严重脱水病犬表现为完全失去皮肤弹性,严重眼球内陷、心搏过速、黏膜极度干燥,脉搏相当微弱,低血压,此时病犬脱水率一般大于10%,死亡率极高。在饲养监控时,饲养人员可根据病犬脱水状况判断病情发展阶段,采取有效治疗方式进行病情控制。例如,在初期脱水和中期脱水阶段可采用补液疗法,用等渗的葡萄糖盐水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对病犬进行静脉注射。
总而言之,基于我国日益增加的犬类饲养比例,必须明确犬细小病毒病的危害,并掌握犬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对策。在犬饲养过程中,对犬针对性地接种犬细小病毒疫苗,加强对犬生命体征的关注,及时发现犬感染犬细小病毒的特征,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