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哲学主观题的考查特点和备考策略

2020-11-18 00:09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0年3期
关键词:主观题村落本题

湖北

一、2015—2019 年高考全国卷哲学主观题考点细目表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哲学主观题的命题特点和应对策略

通过对近五年的高考哲学真题的共性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高考哲学主观题的命制偏好。

(一)大概率:小切口,深度考查

该类“小切口”的题目,往往考查学生对哲学理论知识理解的深度和阐释能力,命题人会选择基于某一具体知识阐释某一具体问题的做法。如2017 年全国Ⅰ卷“社会历史主体”、2018 年全国Ⅰ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2019 年全国Ⅰ卷“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等。命题人选择“某一具体理论知识”是否有偏好呢?纵观近五年高考全国卷的哲学主观题,我们发现选中的教材理论知识,往往是学科中思维含量大,逻辑层次强的核心主干知识。而且,高考不回避对学科中思维含量大的核心知识重复考查,换材料换角度多次考查,如“意识的能动作用”,在2015 年全国Ⅱ卷、2019 年全国Ⅰ卷都有考查;“价值观的知识”,在2016 年全国Ⅰ卷和2018 年全国Ⅲ卷也有考查;“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在2017 年全国Ⅰ卷和2019 年全国Ⅱ卷和Ⅲ卷都有考查。

既然高考哲学主观题对思维的深度有较高的要求,考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层次性决定其演绎分析能力,首先要过“知识基础关”,二轮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可以选择性记忆核心主干知识。比如可能小切口考查的知识点,“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联系的多样性”及“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等。

其次,由于设问限定了原理,学生作答时难度不在于调用教材理论,而是考查学生的演绎分析能力,即运用哲学理论分析具体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训练学生掌握演绎分析的方法,可以学习“核心概念置换法”。即检索教材理论内部的层次,根据理论要点,按图索骥,解读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最后,有选择性的确定理论依据并对应材料解析书写。在材料分析的过程中,用材料提取的具体信息置换教材的理论概念。以2018 年全国Ⅰ卷为例:

作答小切口的题目,要避免错误倾向:一是,依据设问理论要求,全盘照抄教材理论要点,没有挑选性和针对性,泛泛而谈。如果学生如此堆砌教材要点,就不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思考深度,不符合高考题“区分度”和“选拔”的要求。二是,理论和解析两张皮,前后不对应或者材料解析口语化,无关键词,无得分点。高考哲学题愈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愈发重视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至少占据1/2 分数,甚至2/3 的分数,因此,当学生重视材料解析,将其当作得分点作答,相信学生一定能有不俗的表现。

(二)小概率:中范围,广度考查(注意依旧强调:深度考查)

该类试题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往往较大,如“认识论”“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价值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寻觅社会的真谛”等中观知识,此知识范围中包括多个哲理,对考生精准定位最佳哲理,增加了难度;但纵观2013-2019 年高考试题中,此类试题在地方高考卷中更常见,如2016 年天津文综(唯物论)、2017 年天津文综(联系观)、2018 年北京文综(哲学知识)、2018 年江苏文综(历史唯物主义)。

由于设问限定的范围较大,不局限于单一哲理,因此增加了考生精准定位原理的难度。学生看到中观范围时,心中要有框架和要点,熟知范围内可供选择的原理有哪几个。由于备选要点多,学生千万不可“一泻千里”,从头写到尾,浪费时间和空间。范围变大愈发要精挑细选,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理论阐释问题,着眼于深度考查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范围变大,可能暗示不仅一个哲理(除非真的有且仅体现一个哲理,如2013年浙江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全面布局,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只写一个哲理,导致“会而不全”丢分。因此,最佳的状态:既要选定原理深度分析,又要全面兼顾广度分析,只有做到“又准又全”才是最后的赢家!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2 分)

【审题】本题围绕“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题,选定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话题,要求利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由于知识范围限定明确,所以材料分析尤其重要。进一步分析材料,发现材料信息非常丰富且呈现出结构化特点,因此,本题可采用“材料信息提炼法”。

【省评分细则】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原理层次3 分)

②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方法论层次2 分)(或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或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 分)

③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出发点:从群众中来/依靠群众3 分,或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或适应社会的需要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都可得3 分)

④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方式和目的:到群众中去/为了群众4 分)(强调喜闻乐见的形式、文化获得的目的)

三、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哲学主观题审题及评分细则分析

【例1】(2017·全国Ⅰ卷·40(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 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

【例2】(2018·全国Ⅰ卷·40(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 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1978 年冬,小岗村的18 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 万斤,一举结束20 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 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颁发股权证,实现了村民“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 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 万元,农村人均收入比2012 年增长70%以上。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0 分)

【省评分细则】

原理部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 分),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1 分),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1 分),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 分)。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 分)

分析部分: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三个措施2 分),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任意一点给2 分)

【审题】本题是说明类题型,属于复合型设问,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入手。由于本题是宾语前置句,更强调原因。因此凭借句型和生活常识,本题设问转化为: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了,唯有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由于理论已限定,检索理论内部层次,按图索骥,寻找材料的具体信息支撑,尤其关注材料分析的精准度。

【例3】(2019·全国Ⅰ卷·40(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 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0 分)

【审题】本题是说明类题型,属于复合型设问,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入手。

【省评分细则】

(原理)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 分)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2 分)(回答意识的特点、对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2-3 分)(原理缺乏解释核心词扣1 分)(正面分析)②增强文化自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自觉地加以保护和传承;(3 分)(反面分析)③克服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把保护、传承与利用有机统一起来。(3 分)

由于本题是宾语前置句,更强调原因。因此凭借句型和生活常识,本题设问转化为: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说明,为什么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本题尤其要警惕意识作用的双重性,即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题目中在错误意识指导下有破坏性开发的行为,因此答题中要从反面论述,切不可忽视。

四、关于高考主观题的部颁答案与省级细则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对于部颁答案,学生往往有很多困惑?对此,笔者也曾向高考阅卷组组长请教过这些问题,以下做简短的说明。

第一,学生们质疑,哲学题的高考部颁答案,理论部分往往较少,或者直接与材料分析融为一体,那么作为考生是否可以不写或少写理论部分?笔者的建议,如果材料明确限定理论知识,最好还是检索理论内部的层次,“理论+材料”表述,理论部分准确阐明,不可遗漏。

第二,学生们追问,哲学题的高考部颁答案,书写格式很特别,采用“一段理论+一大段材料”,而不是理论与材料一一对应的格式。然而,复习备考过程中,一线教师往往要求“理论与材料一一对应”,这会影响得分吗?对此,笔者也向高考阅卷组组长咨询,她说书写格式不影响得分,两种书写方式都可,只要论述清晰、关键得分点命中,同样得高分。

最后,笔者也想告诉备考的考生们,当你们看到部颁答案的时候,不要气馁。因为每个省的省级评分细则,会在尊重部颁答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一线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答题情况。通过第一天的试评改卷,制定出合理的省级评分细则,包括与部颁答案意思接近的替代得分点和关键词。因此,只要慎审设问、严谨作答,即便表述与部颁答案有差异,依旧能得分。鉴于此,最后冲刺阶段复习,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培养思维,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主观题村落本题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例析诗歌鉴赏主观题解答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