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聪 陈晓雪/广东工业大学
由于大学学制以及党员培养过程的因素,高校党员的主体一般都是高年级党员。高年级党员,特别是毕业年级的党员处于实习和就业选择阶段,难以做到长期在校进行集中教育。甚至有部分毕业生党员长期不回校参与党组织生活,从而“忽略”了党员身份。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锋队政党,其党员应该随时接受党的先进理论教育,在岗位上发挥先锋作用,成为引领各行各业的标杆。但这部分特殊的毕业生党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和支部组织生活,其先进性的发挥受到了制约,削弱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大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质量又决定了基层党组织先锋堡垒作用的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①因此,加强和改进毕业年级党员的教育管理质量是新时代党建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体现。
首先,对毕业生党员的管理虚化,无法做到从严管理。一方面,毕业年级的党员处于实习和就业选择阶段,难以做到长期在校进行集中教育。甚至有部分毕业生党员长期不回校参与党组织生活。这类毕业生党员甚至产生了党员身份无足轻重的错觉。另一方面,二级学院投入大量人财物用于应对毕业班行政工作,从而导致大量时间和精力占用,没有认真重视毕业生党员党建工作的教育管理。
其次,组织生活的方式较为单一。目前,部分大学生党支部党员的教育方式存在枯燥单一的现象。学习教育形式还停留在通过开会传达上级精神,观看学习视频,阅读学习文件等简单的进行灌输式教育。这些学习方式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或者刚入党的低年级党员来说,是较为有效的,但对于毕业年级党员来说,面对着就业、升学压力的情况,上述简单的学习教育形式逐渐失去吸引力,由此导致毕业生党员参与的热情降低,学习教育实效性下降,无法取得提升党性的效果。
最后,党员教育培养重管理,轻服务。当前高校党组织在开展党员教育培养时,往往更加强调党员纪律性,重视管理上的“一刀切”,较少从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然而,毕业生党员在临近毕业阶段面临着实习、就业、升学和完成毕业论文等较为繁重的任务。如果忽视了这部分党员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其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组织的重视和有效解决,会使得他们对组织的信任感和依赖程度有所下降,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无法真正形成。
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上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在毕业生阶段,高校往往将毕业生的毕业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业务工作放在首位。这种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所松懈。事实上,党建作为思想教育性极强的工作,一旦学习教育内容能够入脑入心,是能够进一步助推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出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看问题较为短视的原因,高校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性明显,这种工作的倾向性最后导致毕业生党员发挥先进性不足的情况。
其次,组织生活创新不够明显,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强调单向度灌输和填鸭式教育,教育管理形式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是导致毕业年级党员不愿意回校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因。这种模式相对于积极分子和低年级党员还拥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对于毕业生来说,与其毕业阶段所面临的就业升学任务较为繁重的情况相比,这种类型的学习相比之下就变得累赘和失去吸引力了。
最后,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内容未能与日常实践需求有机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作用在于提升党员党性修养,使共产党员成为引领群众开展日常工作,进行群众教育的主体性力量。因此,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依托日常工作而开展,以学做合一的方式提升党员的思想境界和实践水平。然而,当前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往往存在着“两张皮”的情况,即先进性教育脱离生产生活实践,出现为了教育而“教育”的形式主义现象。
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职责,是党的重要肌体细胞,也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力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和改进毕业年级党员的教育管理,就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上,以组织力建设为抓手,激活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要“培优强基”,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任务清单,完善党组织考核制度。定期开展针对基层党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学习。在开展规范性教育的同时,要根据毕业生党员面临的任务和情况特点,制定针对性和精细化的党员教育学习内容。其次,灵活开展基层党组织结构设置。要从发挥党员和党支部先进性的角度,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支部。针对毕业年级党员长期在校外实习的情况,结合毕业生实习地域和行业的特点,通过灵活设置党小组的方式开展党建活动,将党员动员组织起来,延伸党组织的影响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最后,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提升组织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政治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因其具有跨越空间的的特性,已经成为便宜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工具。互联网的革命性影响,已经深刻嵌入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思考思维方式。“互联网+党建”能够延伸大学党建的工作阵地,服务于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毕业生党员由于其处于临近离校的阶段性特点,存在着在地理位置分散,党员流动性大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囿于时间和空间需进行集中统一的原因而无法有效施展。“互联网+党建”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为毕业年级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党员集体活动的开展上,“互联网+党建”提供了灵活的载体,让身处各地的毕业年级党员通过腾讯会议、微信等实时通讯工具开展组织生活会议和党员培训。在党员的个人提高上,利用学习强国app、大学生网络党校等教育平台丰富党员的学习方式,灵活开展个人的教育学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作为开展党建的一种思路,应该是线下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补充。从党员教育的严肃性和全过程性的角度看,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应形成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工作格局。
对毕业年级党员的教育管理应该结合当前毕业生的中心工作,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开展业务中。在服务的角度上,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提升党员对党组织的吸引力。党建组织员应与负责毕业班年级的政治辅导员对接,帮助毕业生党员做好职业规划,结合个人意愿与特点,合理设置求职目标。精准分析每位毕业生党员的就业特点,有针对性利用学校及校友资源,及时提供适合的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推荐推荐工作。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毕业生党员处于离校踏入社会的转折阶段,在日常工作爱岗敬业、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和带头文明离校等工作上更应该发挥大有发挥先进性作用。积极鼓励和动员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党员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特别是鼓励毕业生党员参加西部志愿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加强政策宣传,树立优秀典型,落实优惠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支持他们扎根基层、挥洒青春,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担当和作为。
注释:
①习近平强调: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29/c_116339948.htm,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