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文化涵养青年学生政治品格

2020-11-18 16:48王洪友大连民族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红色思政

■张 琦 王洪友/大连民族大学

当前,我国正处于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收官阶段,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后半程”,即将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征程。伟大的时代,肩负伟大的使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呼唤培养塑造出一批批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优秀人才。青年学生无疑是人才梯队中最关键的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成长成材的关键在于涵养过硬的政治品格,只有率先冲过“政治关”才能更好逾过“本领关”。我国丰富的红色文化是锤炼青年学生政治品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独特资源,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红色文化育人作用,通过鲜活的红色文化故事、丰富的红色教育素材、厚重的红色文化遗产加强政治理论教育。

一、充分认识红色文化涵养青年学生品格的重要价值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红色文化是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1]”。应该更加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把红色文化的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教育效能。青年学生这个群体无疑是接受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践行红色文化最关键的群体之一,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任务已经亟不可待。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对广大青年来说,这是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2]。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只有思想启蒙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生成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内在动力,才会帮助大学生把准人生航向,校对人生目标,投入时代奋斗大潮,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时代精神的精华,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红色文化中流传下来的各类故事、素材、基地,始终折射出为了伟大梦想前仆后继奋斗人生的历史命运和追求人生价值的时代选择,是最为生动的教育素材,也是最不应该遗忘的历史。熟读红色文化经典、践行红色文化精神对于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材是“必修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必备课”。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理想信念培养教育摆在首位

无论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建设,还是育人工作,都要把理想信念摆在首位。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例如,从井冈山的斗争历史来看,正是秉承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励着共产党人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不断走向胜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中建立的。后来,“朱毛会师”井冈山后,建立根据地却也面临国民党围剿,几乎每天都要打仗,有时一天战斗数次。当时的共产党人在缺吃少穿、四面屠刀、流血牺牲环境条件下,毫不退缩,坚持战斗,并且创新工作,稳定发展根据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理想信念,也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的斗争力量。现在,我们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平年代大多数党员不需要流血牺牲,但并不意味不需要奋斗。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大学生们这一代人,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主体力量,是奋斗的一代,不需要流血,但仍要流汗,要发扬井冈山斗争精神,夯实理想信念之基,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理想信念

一是加强理论修养。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思政队伍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自己要先懂,先信,真懂,真信。高校应当帮助思政队伍搭建学习党的理论平台和机会,创造条件鼓励思政队伍深造学习和培训,建立定期学习机制,交流机制,并且充分发挥各高校思政课教师优势,带动全体思政队伍、辅导员队伍形成浓厚学习氛围。二是补足精神之钙。强化针对思政队伍的党性教育。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情景党课教育、劳动实践教育、支教活动教育等多种形式,增加红色文化直观体验和深度理性思考。规范思政队伍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党建工作引领思政队伍建设机制,发挥党员先锋带动作用。三是投身思政实践。让思政队伍在高校具体思政教育改革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积极贯彻思政课创新改革要求,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思政队伍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条件营造思政浓厚氛围,鼓励思政工作者创新开展工作。例如建立个性化思政工作室,开设特色思政课堂,推广辅导员精品工作室,创建模范师生结对工作组等。完善高校管理机制,彻底激活思政队伍的工作积极性,畅通思政工作者上升通道,完善思政队伍建设和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四、依托特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红色文化教育

一是立足高校个性特点。例如,各类民族高校的特点和优势是多民族学生,应把红色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起来,多从不同民族发展史和改革发展实践中,挖掘红色文化教育素材。多用各民族交流互鉴方式,引导学生增强红色基因传承的认识。二是立足区域独特红色资源。例如,大连地区各类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大连城市的独特红色资源。一部大连史,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大连是近代史上的重要城市,这里爆发了甲午战争,经历了沙饿侵占以及特殊解放期,拥有丰富的近现代史料记载和基地。大连的高校可以充分结合大连近代史的特色历史和遗址,开展红色教育,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奋斗意志。三是立足学生主体。身边的故事最有说服力。鼓励学生分享红色故事和奋斗故事,讲述家风和个人事迹,开展自强之星等评选活动,调动学生自主教育,共同教育的活力和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

五、紧扣青年学生实际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入脑入心,必须站在学生角度解决思想困惑。现在大学生是“00”后时代了,成长于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年代,优势是知识丰富,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具有国际处视野,互联网思维,而且都是移动端网民,获取信息主要来源是网络,习惯人机交互社交模式。缺点就是人的直接交往能力欠缺,过度依赖网络,沉溺虚拟空间,对生活过于理想化,对艰难困苦生活缺乏直观体验,党性教育理论教育弱化,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了解不深不透,性格意志薄弱,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力不强。高校思政工作要紧密结合大学生新特点新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和疏导,帮助在人生“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准人生定位,激励大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实践,把个人奋斗和祖国发展统一起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创新方式方法,不能依赖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要结合大学生关注焦点,引入案例、故事、现场、情景等多种元素,提升教学效果和受欢迎度,增强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也不能一味说教,要“润物细无声”,在关注和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中,传递正能量和科学价值观,不仅关注学生外部需求,也要关注内心世界,帮助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生活实践中走向成熟。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红色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