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瑶/徐州工程学院
习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养,完善高校学生的素养结构。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美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性情,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
高校在落实全新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应该发挥出美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总结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二者协同发展。一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美育意识,从全方面多角度落实美育教学工作。二是支撑美育教育。高校应该合理开发美育课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精神、物质、制度等方面加大资金突入,为美育的开展提供各方面的条件。三是将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筹规划。高校教师应该强化融合理念,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素材,提升美育教师的教学素养,并通过开展美育的活动,提高思政政治教育的效率。
教师应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中融入美育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组织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是求真。求真是二者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应该遵循的规律,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秉承求真的原则,在讲授的知识中融入“真”情感,用真实的美育去给人力量,用“真”情感教化学生。二是向善。善是美育教师应该具有的品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用善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通过具备善的因素的人物或者事件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善的熏陶,并具有充足的道德动力。三是尚美。美最能够让学生与讲授的知识形成共鸣,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从而让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具备美的党员、教师和学生,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能够触及内心的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从自然的角度丰富融合发展内容。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大自然的馈赠下,人类才能不断成长,学生对大自然无形中就会有亲切感。大自然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大部分学生对大自然都比较喜爱,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休憩之地,陶冶情操,完善超越自我。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学生,品德肯定也是高尚的,也是懂得生活的人,并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教师从大自然的角度丰富融合发展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具备崇高的人格。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大自然是,会感觉到人的渺小,从而认清自身的不足,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认知。
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美感的反映。文学、绘画等作品都通过艺术魅力感染着学生,将学生的心灵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艺术是没有界限的,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发自内心与作品形成共鸣,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享受,还能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文学、音乐等作品都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震撼。艺术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而且非常容易让学生接受,循序渐进改变学生的某些思想和行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融入艺术美不仅能够给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还能提升学生的修养,让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具有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用真知的情感、崇高的品格教化学生,让学生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完美的品格。但是,当今社会中的美正在不断流失,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应该改变这种现状,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相联,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美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融合发展方法,用学生周围美好的人或者事物感染学生,用生动优美的言语熏陶学生。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找到用美教化学生的方法,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一是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多媒体与以往的美育教学资料结合起来,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交互式体验的特点,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丰富。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性,推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络文化产品。二是让学生与教学内容有所共鸣。美育的作用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熏陶。挖掘学生生活中与美育有关的素材,通过美育净化学生的心灵。三是教师可以将高雅艺术、影视作品渗透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
“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并在这些过程中受到美育的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互动;还可以开设美育的选修课程,推广美育的知识,开设美育的专题讲座,组织美育的实践活动。组织演讲、音乐、戏剧等活动,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知识与思想的熏陶,教师也可以循序渐进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寓教于乐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思想政治课程特征,在教学时增加趣味性,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生学习目标。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上,教师应该体现出创新性。创新是民族的希望,是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进步性。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构建完善教学内容和体系,通过网络等技术更新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中与学生交流互动,为学生提供各种有用的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教育环境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的时候应该为学生营造融合发展的氛围。一是教师为学生构建家校合作的美育平台。在网络和实体平台上,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交流互动,推动美育教育的开展,让家长参与到对孩子的美育教育中,让家庭成为美育的小型组织。二是优化学校的环境。在学校的规划和建设中体现出美育元素,教学楼、图书馆等区域都应该是美观的,让高校成为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区域。三是营造社会美育环境。
在家庭方面,家长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融合发展氛围:其一,营造积极健康的艺术环境。受观念的影响,大学生与父母往往有很多代沟,学生平常在学校中上课,即使放假回家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家中上网,与父母互动的时间很少。与父母没有相同的爱好,这让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不小的差距,有时候甚至还会无话可聊。家庭美育能够解决上述困境。全家人可以坐在一起观看电视节目,还可以每人分享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在假日的时候涂过有机会还可以去看电影和文艺演出,提高全家的审美情趣。其二,家庭关系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社会关系,一个没有爱的家庭,可能孩子的身心也不会很健康。但是如果在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人格就会比较完美,也会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交际。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爱护,多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提升家庭的审美教育。其三,注重家庭的起居布置。注重家庭的起居布置不一定需要有高档的家具或者配置,而是要保证家庭的干净整洁,同时,家庭还要多通风,保证充足的阳光,最好摆放一些艺术品,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环境美能够陶冶学生的心灵,学校环境应该具有创造美。美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到心旷神怡,学校工作者应该将美的元素融入到校园中,将美带到学校的规划和建设中。教师可以在教室里面悬挂一些艺术品,课间播放一些高雅的音乐,让学生在学校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每个学校都应该有一些人文景观,最好是能够反映学校特色和传统的景观。学校还应该加大文化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区域。美的环境需要通过文化体现,校园环境主要体现在学校文化和学生文化两方面,其中学校文化是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表现在学校的每个交流和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上。校园文化的重点是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体现出了学校的特色和教学原则,是与其他学校竞争的关键。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品牌和实力的代表,其中组织与制度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表现。学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非常重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能够增强学生的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启迪学生的智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具有崇高的人格。美当今,美育越发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很多的问题,教师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