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炳昊/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是什么?人们可以有多角度的诠释,也会有不同的解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文理论的提出、形成与发展来看,从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和中国模式的形成过程来看,其成功之道就在于它始终贯穿着尊重人、依靠人、服务人、造福人发展人为基本取向的发展理念,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将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将人作为社会之本、价值之本。综观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无论是对制度体制的改革,还是使中国社会在开放中走向世界,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还是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我们秉持的都是依靠人民、服务人民这一核心理念。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使中国社会在迅猛变革中,一直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社会利益格局在重大的调整和阵痛中,一直使人焕发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潜能的释放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社会发展的物质文化成果也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实现人生价值、创造出彩人生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
尽管我们还远不具备让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还无法实现让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目标,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找到并展现出这一美好的愿景,这正是我们获得“自信”的缘由。简言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充分印证了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践价值,深刻说明“人”的问题始终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深层问题和关键所在:即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实现人的发展的现实条件,而人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因。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不仅过去、现在而且将来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特定历史、特定国情和特定国际背景下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它的发展始终面临着各种矛盾和挑战。应对各种挑战,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其中,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这种价值不仅在于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更在于它是我们迎接各种挑战而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思想。对此,笔者择其要而论之。
坚持以人为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选择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进步性与挑战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发展的奇迹首先在于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的“三形态”说,我国现实社会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同处在商品经济形态上。实践证明,市场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人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方面。市场经济的进步性,在于它打破了人的依赖性关系。在自然经济中,人依附于血缘关系或狭隘的共同体,人的能力被局限于狭窄的范围,人的交往被限制在封闭的地域;市场经济形成的物的依赖性关系,实现了以物为中介的人的普遍交往,形成了人的全面关系、多方面需求和发展的能力体系,为人的发展进入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创造了条件。改革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活力,首先源于经济体制的变革及其对人的解放。市场经济承认个人追求物质利益以及劳动致富、合法致富的正当性,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和尊重创造的价值观念,极大地激发了人的潜能,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释放,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得的成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也说明市场经济对社会的推动也有着其特定的人学基础。
但对市场经济的异化、物化也要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引导社会的健康发展。马克思运用辩证的和历史的观点,对商品经济阶段的异化、物化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相对于传统社会它无疑是历史的进步,而相对于未来社会,它的异化、物化性质又是需要加以扬弃的。在我国,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而社会主义最初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又不能有效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使之完善则是继续推进这种进步。一些人囿于传统观念将我国的这种变革视为历史的倒退,这种非历史的观点是需要警惕的。但另一方面,也必须正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异化、物化,不能天真地认为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这种现象就可以荡然无存了。事实上,过去为社会主义所拒斥的一些现象在我国已经发生,如社会成员贫富的严重分化,人们思想中的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经济活动中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和网络欺诈等,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社会生活中的黄赌毒现象,物质生活富裕后的精神匮乏、空虚无聊,以及商品意识的泛化对公共权力的严重腐蚀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用理想化的标准来裁决现实生活,但对此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需保持一种批判的维度,才能使市场经济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如果视而不见或见怪不怪的话,社会主义就可能成为市场经济的种点缀。
坚持以人为本,在秉持人民当家作主和执政为民的理念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搞好党的自身建设。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不仅对于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也同样至关重要。
民主既是一种权利,即人民的权利,简称“民主权”或“民主权利”,也是一种国家制度,即通过国家将人民的权利制度化,简称“民主制”或“民主制度”。民主权与民主制是统一的,其中,民主制是按照民主权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是服务于民主权利的,而民主权的实现又需要民主制度来加以保障。在古希腊就有了民主和民主制的政治形式,但到了资本主义才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民主政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民主所实现的政治解放,既肯定了其历史进步性,也对其历史局限性、片面性和虚伪性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不需要民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提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标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在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认识到民主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其中,邓小平关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论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实,民主与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使人民当家作主,获得管理国家、社会的权利,建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民主制度,并以此来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就此而言,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类型的民主,它是一种更广泛、更真实的民主,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关键在党、在党的自身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在于,能够自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推进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种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基础。需要看到,党的这种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不断解决自身的先进性问题、能力问题和纯洁性问题。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是我们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