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煊 田 娜/江西科技学院
随着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以及国际认证工作逐步开展,这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结合最紧密的领域,新商科也正在全国高校相关学院的努力下,呼之欲出。如今新时代创新已然成为创业服务的创新发展的主旋律,而新商科要根据实体经济供给侧的需求,走企业化、市场化的合作之路。
在新商科的大背景下,培养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商科”人才是时代的需求,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江西科技学院而言,怎么使自身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其实新商科的本质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具有自我内在价值的终身学习者,使学生能够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面向世界和未来。不仅需要拥有批判的思维方式,还应该注重表达和思考,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需求,并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极大推动,商贸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迫使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内容需要更新。在新商科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化需求。具体来说,首先应从认知培育上关注全体新生,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特性和创新能力,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和专业职业知识,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必备的专业技能、创业理论和方法;其次从理念塑造上,应关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激发起学生直面挑战的决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创业人格特质;最后从项目实战方面来看,应有针对性地,通过倾斜化的资源配置,尤其是为了帮助具有强烈创业欲望的学生参与成果转化和创办企业,应对其逬行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和帮扶。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共享经济这些代表着新技术的词出现,科学技术正在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模式、生产方式等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需要结合科技技术的热点问题展开,这也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大的挑战。
不难看出在新商科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团队的构建。新技术的理解应用也好,综合创业知识和技能习得也罢,都需要我们组建跨专业的团队,团队协作能力是创新创业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学校的各类创业类课程授课过程中,采用小组项目驱动、参与式的教 学方法,让学生在项目模拟运营中,不断激发团队成员的优势和专长,学习团队成员授权、冲突、沟通、激励等管理沟通技巧,在同专业的学生团队合作过程中也常会出现冲突无法调节或者搭便车的现象出现,在跨专业的团队建设过程中对于如何协调和分工,如何沟通和解决冲突,如何进行考核和监督提出了大的挑战。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直面新商科背景的现实环境,分析新商科背景下人才需求,理解新商科的本质和创新创业的内涵的一致性,充分认识到新商科背景下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内容,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团队的构建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于如何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在新商科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总体来说在创新创业课程上,高校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国家、省级各级政府的部署,仅仅把握创业教育的目标,精准的设计创新创业课程,在理论的塑造阶段需要开设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针对新商科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的开设必修课、专题课程。在通识课堂中掌握创业的一般理论、方法和新商业模式,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创新创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可以以多种形式展开,比如讲座、专题等。在实践阶段,结合学校的模拟软件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具体的来说可以分阶段进行。
大一主要集中学习管理类的专业课程比如《管理学原理》、《大学生就业指导》,目前管理学类的专业基础课授课范围主要集中在管理学院的学生,而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比如音乐舞蹈学院的同学来说就缺少管理类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创建培训机构的时候常常是力不从心。大二阶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的管理和执行能力,并且通过参加学校的企业沙盘模拟比赛和创业性质的比赛来锻炼和磨练自己。大三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此阶段可以参加创业沙龙、创客训练营、参加互联网+竞赛、创新创业计划大赛锻炼自己的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能力。大四阶段已经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创新创业的背景和环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继续打磨创业计划书,并且在一对一的辅导下将项目落实。
充分利用学校的红绿蓝众创空间,通过空间提供的创业辅导、项目管理、资金融通、市场开拓、事务代理、法律援助、项目推荐等给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完善的基础服务和完备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利用校企合作基地,结合学院的专业体色,建立企业产学研协同育人等平台,比如管理学院的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专业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为学生提供手机店铺,让学生自主运营,指导学生参与社群营销、下单、售后、订单物流等实践环节。
无论是校级还是省级、国家级别的创新创业的竞赛,应该鼓励学生跨专业组建团队,提前磨合,各种社团也可以组队参与竞赛,并且合理调整和分配指导老师。现在可以参加的竞赛类别很多,比如: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创青春”挑战杯创业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等。
学生可以通过报名参加校级的创新创业竞赛认识来自各地专业的创业爱好人,充分的利用学校的众创空间,不断向学校的创新导师和竞赛指导老师学习和请教。对于在创业大赛项目中,学校应该进行甄选,有企业家、校内外专家组成创业导师团队,对小组的创业计划书进行反复的打磨和修正,对于团队结构进行优化,开展一系列的路演、项目落地等事项。对于项目的痛点、市场定位、营销计划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综上所述,在新商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结合新技术,进行沉浸式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国家、社会、学校多维度的力量,将学习、实践、竞赛和团队构建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和复杂的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