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晴/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随着我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乒乓球这门课程在高校也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乒乓球也一向都是选修课程中的热门课程。但是学生的乒乓球技术参差不齐,而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这种技术水平差异,就导致了在每学期固定的课程学习时间内,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那么,这就需要在乒乓球课程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乒乓球,对于乒乓球的一些基本知识知之甚少,在上课的过程中会发现他们的技能更差,有的学生甚至不会握拍,也不会发球,乒乓球的基本技术以及规则和裁判知识更是不懂。另外还有部分同学虽然会打乒乓球,但是姿势不标准,发球等动作不规范,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众所周知,乒乓球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不仅要有爆发力还要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所以一般来说,学生如果没有进行规范的训练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技术水平就存在了差异性,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是目前高校乒乓球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之一。教师主要以传统的说教为主,灌输式地给学生将技术动作,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以至于达不到理想教学目标的实现[1]。还有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往往在开始上课后长篇大论地讲解动作要领,重难点,接着就让学生自己练习,乒乓球的技术动作有很多细节,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会很容易形成错误动作定型,而体育教师在解散后并没有逐个进行指导纠错,也没有错误动作和正确动作示范,致使学生学生这样一直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目标也会产生严重偏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但是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相同,对乒乓球的喜爱程度也不一样。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这些,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的技术水平差异加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分层次教学法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在教学对象基础水平不一的情况下,能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技术好的学生和技术相对来说不太好的学生都可以顾及到,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控课堂。
球类项目一般不可控因素较多,很多初学者会因为球老是打不好、或者对乒乓球不太感兴趣而导致他们积极性不高,没有动力持续练习。这就需要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对于兴趣不是很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乒乓球小游戏来提升他们对于乒乓球的兴趣,比如托球接力、颠球接力等,也可以运用对墙打球练习,让学生们熟悉球感,然后再进行教学,循序渐进,从而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乒乓球技术相对来说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类学生已经对乒乓球有很大的兴趣,那么就需要利用比赛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术。
在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技能测试,比如握拍、发球、攻打等基本技术,设定不同的等级进行分层。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个级别,A层级别的学生对乒乓球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较为扎实。那么对于这一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专门的强化训练,比如利用多球训练法以及比赛,提高学生乒乓球各技术之间的衔接和连续性。教师也可以组织班级乒乓球比赛或者友谊赛,鼓励学生参加,比赛的形式能提高学生对乒乓球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乒乓球技能拔尖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乒乓球队伍,积极参加校外比赛,学生通过与对手的切磋,不仅可以在“对手”身上学习其长处,还可以总结自己的不足,积累经验,取长补短。学生在比赛中成长,更有利于技能的提升。
B层级别的学生虽然对乒乓球的技术动作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没有经过规范的训练或者基本功不太扎实,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采取多球专项练习的方式,比如正手攻球、左推右攻专项练习,这就需要看清每个学生的技能的薄弱部分,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专项练习,用来巩固提高他们的技能。
C层级别的是指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乒乓球,并对乒乓球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没有任何了解的学生。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首先需要做的是要慢慢引导,先提高学生对乒乓球的学习兴趣,再进行技术动作讲解。在讲解技能的时候需要有耐心,尽量做到每位学生都能吸收领会到动作要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了解自己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认识和了解分层次教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其运用到乒乓球课程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高低和需求进行认真备课,使学生在分层次教学中得到更高效率的学习。为了使学生对乒乓球技能有足够的认识,上课时,教师要认真地为学生进行示范和讲解,并对学生的技能学习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2]。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师应避免讲的过多、学生练的过少,应运用“精讲多练”这一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课堂时间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在练习中找不足,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分层次教学时,应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个别指导,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明白学生的学习瓶颈出现在哪里,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在乒乓球课程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时,体育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3]。对于B分层和C分层学生中进步较大的,可以通过阶段技能(基本动作)考核,若合格可进入到A分层进行更深入的乒乓球技能学习。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采用互助的学习模式,让技能较强的学生帮助技能相对较差的学生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还可以培养他们之间的社会交往能力,从而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加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乒乓球教学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步调不可能保持一致,所以教师更要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而分层次教学法的使用,使每个技术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指导,不仅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能够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