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背景下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问题的创新思考

2020-11-18 17:01陈龙李浩然曹明扬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知识付费适应能力社群

陈龙 李浩然 曹明扬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智能化的普及,各种学习平台增长迅速,大学生更是被裹挟其中。但相关研究表明,大学新生尤其缺乏适应能力,不能在面对网络世界扑面而来的信息时快速融入大学环境。所以,是否能在现有背景下搭建一个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的平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1 背景

1.1 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良好前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1]自2004年,我国网络教育用户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年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中国网络教育市场已经形成一个庞大而稳定的基数。同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等规划的出台,为教育行业发展设立了科学的建设目标,同时也为教育行业信息化投资经费提供了稳定可持续的保障。

1.2 知识付费的初期火热与市场同质化

知识付费的发展始于2016年,其火热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市场,是资本投资的新风向。其广义是指“一种通过分享知识信息来获取收益的传播模式”,狭义是指“个人通过线上交易手段有偿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有学者将其誉为“信息分享市场的供给侧改革”[2]。最早被人熟知的“知识付费”平台“得到”现已经较为成熟。之后,大量互联网公司相继涌入市场,制作出大量同质化的产品,然而在产品使用率、购买率持续下降后,又纷纷叫停产品生产。[3]可见拙劣模仿、没有针对性的“知识付费”产品未获得大众认可,市场缺少具有针对性的“知识付费”产品。

1.3 不可忽视的大学生心理因素

新生在迈入大学之后,面对各方面的挑战,在学习环境出现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能否适应新环境成为挑战之一。经学者的研究发现,大约36.3%的新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对1000多名新生的学习适应调查发现,他们的总体适应性水平偏低,尤其在学习环境这一维度上表现最差[4]。适应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之后的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方法改善此现状,成为值得讨论的问题。

以上三个背景下为构建一个能够借助网络教育、“知识付费”市场发展契机,针对解决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差这一问题的平台提供了可能。

2 实际问题分析

根据上述背景分析,在市场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进入“知识付费”市场还需明确自身定位。本文旨在搭建一个针对大学生的平台,以下问题分析主要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2.1 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问题

新生在身份转变过程中面临着“自学难”的问题。在高中,学生经历的是集体性的、被人监督式的学习,并且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或多或少听过“等你们上大学就轻松了”,但是步入大学之后,更强调的是自律式的学习,这并不比高中轻松。大学的环境更为自由,很多在高中被压抑的学生,反而从高中时期的“好学者”变成了大学里的“厌学者”。根据2018年的一份社会调查显示,仅有49%的学生具有与高中类似的良好习惯。但调查同样显示,“变坏”的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人还是具有较高的学习热忱,只是由于适应性较差,无法快速融入大学校园。

2.2 学习能力与专业要求不匹配的问题

大学专业的划分对大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有着不同要求。因为每个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擅长学科不同,所以会在不同学科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问题。在高中,课堂形式是老师传授为主,并且老师会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知识也是基础性的,理解起来更加容易。而大学更注重思维的培养,知识点基本都是讲一遍就过,并且知识更加难以理解。在这一情况下,许多同学会发现大学的学习更加难了。

2.3 有效学习资源难以获取的问题

学习资料的供求不平衡,学习资料的需求远远大于学习资料的供给。相比于高中,一门课程有五花八样的学习辅助资料,大学的资料主要就是教材和老师课件。但是由于自己专业唯一和任课老师单一的限制,面对一个问题时的角度会相比更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意愿较高,但由于自身适应能力与学习资料缺乏等问题,导致学习意愿与实际结果无法匹配。因此,搭建一个能够顺应“知识付费”潮流,帮助大学生解决知识获取问题的平台,成为该问题的一个出路。

3 平台搭建指导理论及思路

3.1 理论分析

3.1.1 “KOL”的引入

KOL即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定义为在特定领域拥有专业知识,并且对用户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号召力的人,平台通过他们的话语来刺激用户对于付费知识的需求。[5]在针对学生群体时,KOL可以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提供的信息和知识更有影响力。

3.1.2 建立“社群经济”

“社群经济”指在互联网时代,拥有共同知识、价值观的群体,聚集在一起交流,产生对群体的归属感,并对相关平台反哺的价值关系。大学生群体本身具有相似的知识背景,能够更快的建立“社群经济”,与平台进行良好互动。

3.2 搭建思路

3.2.1 “你讲我听”的线下辅导

平台利用不同学科中“KOL学生”的影响力,来解决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每位大学生学习能力与擅长学科不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帮助其他专业的学生解决不擅长学科的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例如:一位来自数学专业的“KOL学生”可以帮助来自经济学的学生学习高数,来自经济学的“KOL学生”能够帮助数学系学生解决一些理论问题,正是这种特长互补,能够给大学生适应能力弱的问题带来一个比较完善的解决措施。

3.2.2 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线上学习

搭建相应的线上学习社区,利用“大学生”这一相同的社群背景,快速形成“社群经济”。“KOL学生”在社区里可以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对于某一事情的看法。还可以自主上传、推荐有关的学习资料,包括一些上课的笔记、课后的知识点总结,让知识资本流通,让“KOL学生”的知识都能够在“知识付费”时代中完成价值实现。在线上学习时,可以选择相应学习伙伴,互相监督,便于大学生产生良好向上的社交关系,并产生一个持续性的督促效益,帮助大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自控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建立起“社群经济”之后,参与其中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归属感,并对平台产生反哺。

4 结语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新概念不断涌现的时代,解决问题也需要跟进时代,将知识赋予其价值,利用互联网搭建“知识市场”,才是“知识付费”时代中解决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问题的方法。同时,知识更迭的迅速以及大学生的知识焦虑也在倒逼着传统知识获取途径融入创新的知识获取方法,让大学生在“知识付费”时代中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知识付费适应能力社群
雷鸟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营销的最短路径
社群短命七宗罪
“知识付费”当前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探析
“吴晓波频道”社群运营之道及对图书社群营销的启示
“知识付费”风口来袭
“知识付费”是否需要新法律“保驾护航”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沙漠里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