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祖国 罗敏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上海 201804)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开放系统,是宇宙,或宇宙的子集,“开放系统”一词可视为我们生活的环境的学术性称呼。环境一词相对“狭义”的“个体”的“错认了主人翁”的人而存在,人与环境其实是截然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如果一定要分割开描述,则讲到环境时,应强调“环境偶”——环境与环境中的人同时呈现。这种整体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庞鹤鸣教授在其原创的《宇宙三层理论》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伊里亚·普里戈金(Ilya Prigo gine)教授在研究非平衡系统自组织性时创立了耗散结构理论。它以开放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阐明开放系统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通过内部的作用产生自组织现象,使系统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自发地转变为时空上和功能上的宏观有序状态,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这种非平衡态下的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提出后,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如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经济学、哲学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能自发地转变为时空上和功能上的宏观有序状态,但驱动力是什么,来自何处?我们认为开放系统中有“有思想的”人,那么,人在非平衡系统自组织过程有无起到作用?起着怎样的作用?对此类问题思考后,能回答驱动力的来源之问。
人对外进行发散性思维,但又想着自己,想着我“怎么”“怎么”。人用于思考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中“精气神”的“神”,姑且暂称之“思考物”-庞教授称之宇宙第三层面物质,这个“思考物”思考了整个开放系统,整个开放系统作为被思考的对象,她便被“思考物”全覆盖了,“思考物”与开放系统融合。因为“思考物”思考“思考物”自身,即不是向外,而是返回,回向地想自己,“思考物”将客观地内聚、内向地回缩,促使开放系统内聚,耗散结构回缩,走向了平衡。
“一就是多,多就是一”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一”是什么,“多”又是什么?“一”与“多”怎样区别、怎样联系?是理论,还是真实世界的本然状态?
西方科学家在研究光时,发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波”态展示的是对象的“一”、“整”的属性,“粒子”态展示的是对象的“多”、“个体”的属性。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中华文化“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的宇宙真知在“光”类物态的展现。
“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多,可简称为“量子”,它具有“整”性,固“量子”纠缠。超弦、中微子是“量子”的另一种称谓,也会有“纠缠”特性会报道出来。量子力学、超弦理论、中微子假说,没有“直达”“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的“一”。
人具有特异功能。《论语》中记载说颜回看到“吴门白练”。“一”“多”无别了,人的特异功能就能呈现。而量子、超弦、中微子等理论没有提及类似光的波粒“一”“多”性,故无法解释、无法揭示特异功能奥秘。耗散理论没有解释动力源,没有把整体性的人纳入。开放系统出现新平衡因为真正的“人”——“宇宙第三层面物质”,人的特异功能是重要佐证。
特异功能人人具备。怎样摘除“特异”二字,回归为常态功能,需要新理论,需要基于该理论的技术,需要该技术的普及。
庞教授在“宇宙三层物质理论”中指出,所谓“多”的这个“多”只是理论存在,任何捕捉个体“多”的作为都是宇宙探索的阶段、过程,有这种思想者不能涉及宇宙真谛。
庞教授的“宇宙三层物质理论”及其技术体系能使人对环境偶双方的认识进入新时代。
人和环境构成宇宙。当代哲学与科学的宇宙观有很大的不同。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为,空间是长宽高三维的延展,是无限的;时间是古往今来的延续,也是无限的。现代科学认为空间和时间都是从大爆炸开始。我们认为宇宙是空间(宇)和时间(宙)的统一整体;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涯无际(人只是宇宙中的一份子)。
宇宙时间结构的整体性就是宇宙本身的演化过程。现代科学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岛是从大爆炸开始的,大爆炸以前是什么样子尚未知晓。
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算,一般认为我们的宇宙有一百多亿年了。从简单的演化到复杂,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的生存依靠了太阳能量,太阳能量来自于自身的氢气燃烧。太阳现在还处在主星序阶段,等氢燃烧完了之后,太阳向内收缩,到一定程度,里面产生高温,往外一爆炸,就产生体积非常大的红巨星。红巨星变到白矮星,再变到中子星、简并中子云,最终成为黑洞,再到大爆炸,黑洞大爆炸的周而复始构成时间整体。
从宇宙的结构看它的整体。现在天文学认识到,在宇宙结构里,单独的“独立核算单位”是星系。一个星系里面有很多的恒星,但是星系上面还有星系团,我们的整个宇宙岛是由十亿多个星系团组成。
从现代混沌理论的碎形结构来看整体。即混沌整体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似乎重复着整体的特性,但只是相似而非真的重复,每次都有新的内容;比如从一个整的三角或圆形发展,每发展一圈都是前面的重复,螺旋发展,大的结构发展出小的结构,小的结构跟前面有相似性,但稍有差异,这是因为它们的联合构成完整空间。
任何一个事物,从本体论看,都是时间和空间的混合整体。任何一个时间都包含着它的过去也孕育着未来,任何一个局部的空间都是事物运动位置变化延续的表现。
时间整体、空间整体是混合为“一”的,所以也叫混元时空整体。从宇宙来说,它是宇宙的本体;在每一个具体事物来说,这个事物的时空结构就是这一事物的本体。
西游记的故事几乎在全世界家喻户晓。孙悟空的筋斗为什么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细细理解和实证中华民族祖先的“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就能悟出。
孙悟空的筋斗是后天作为,是技术的“术”,如来佛的手掌是本态,是“先天地生”的道,“术”只用到“道”的一部分,“小于”“道”。
真我的“我”与“道”几乎合一。庞教授在其《中华心学沿革简述》等著作中进行了深入剖析。认真学习、勤奋践行,有望认知真我。
人们应事、谋事的准则体系,可谓为“参照系”(详见庞教授的系列理论专著)。越来越多的世人或通过修炼,或特殊事件的激发,展现出某种层次的特异功能。“真我”稳态寂静时浑浑融融,发动展开时透遍万物,透映真正的宇宙。
系统有大小,人群有大小,当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大到覆盖全部人时,则接近真我了。到那种状态,画地为牢,地上的“牢”人人皆见,有目共睹。所行之事皆符合宇宙运动规律,且随心所欲,且皆不逾矩。
“一”“多”无别了,心想事成。释迦牟尼所说的“神通”,可谓用“精气神”的“神”贯通而呈现的,神通人人皆有,所有系统中都有人——人的思考物。对自然、环境应这样整体地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分成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难道自然中没有“人”。这种分类注定着现代科学不能认知宇宙本质,只能被宗教“笑话”。
人与环境合一研究,环境呈偶出现,科学理论、研究方法这样地革命,人类新文化将越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