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春辉/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夸美纽斯作为世界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在历史上首次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认识进行了科学的总结,[2]他的“泛智”教育思想至今仍被视作教育思想史上的无价瑰宝。“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这一论述也是对其“泛智”教育思想最为精髓的总结。想要探寻“泛智”教育思想的内涵,首先需要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泛智”教育思想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对这一思想的内涵进行研究和评析,首先需要了解夸美纽斯的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多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592年,夸美纽斯出生于捷克,早年失怙的他在兄弟会的资助下得以完成大学学业。大学毕业之后,夸美纽斯在西欧进行了短期的旅行,这让他切实了解到当时欧洲民众最真实的生活。在三十年战争爆发之前,夸美纽斯始终关怀着儿童的教育,以极大的热忱献身于教育事业,并开始研究教育改革问题。而后的三十余年,夸美纽斯经历了无休止的战争和失去至情至爱之痛,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是他无情批判国家与社会不平等现状的现实根源,同时也展现着他热切渴望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诉求。
在黎撒栖身的13年(1628-1640年)时间里,夸美纽斯积极从事教育实践,在教育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期盼通过改良教育来改善社会环境,在弥留之际仍然对尚未完成的“泛智论”著作而颇感惋惜。纵观夸美纽斯的一生,彰显着一位民主教育家的虔信、爱国与不屈,面对生活的重创,始终保持着不懈的奋斗精神,也正是这段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夸美纽斯伟大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正是文艺复兴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代。人们在科学与艺术的外衣之下开始探索人的价值,并以此来反对教会对人性的压制和禁锢。[3]挑战封建教会统治的意识也逐渐萌发。社会环境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必然对教育的发展提出全新的要求,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各种矛盾交织的特点也体现在了他的教育思想之中:
1、人文主义思潮与落后的传统思想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深受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世俗化时代特征的影响。[4]他以种子和灯火为喻,认为人生来便已具备万物,只需要接受适当的教育便可享受到自身和世间所有的稀世珍藏。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饱含着对人这一主体的尊重和期盼,除了肯定人的本性价值之外,他还根据人的发展规律和自然需要提出了诸多反对灌输、提倡尊重的教育方法,但同时他所生长的环境又决定了他的教育思想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传统的腐朽气息。一方面,夸美纽斯认为人是自然界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事物,一方面他又认为人有所仆从,人的终极目标不在于追求现世的幸福,而在于与一切完善、光荣与幸福的极致相结合。这种落后的传统思想与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潮相悖,相互矛盾的观念使得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充斥着世俗与神圣、进步与腐朽之间的对抗。
2、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与教育研究的方法
意图建立科学教学法体系的愿景与研究方法上的单一,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的又一矛盾。夸美纽斯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在学校无益之事上浪费了最美好的青春。为了不让腐朽的教育继续残害学生,夸美纽斯开始着手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多学的同时,教师还不必劳心费神。他认为,自然的秩序是教学的主导原则,教学体系的建立应当以自然为借鉴,于是,夸美纽斯便通过观察和比较,提出了以自然为启示和佐证的教学法。例如:植物在幼小的时候容易修剪、移植,对人本性的塑造也应该在娇弱的时候进行;万物在春季生长,教育也应实施于人世之始——儿童时期等。这种类比归纳的方式,使得以往零散的有益教学经验逐渐整合成系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法从经验向科学发生转变。但同时,因为完全依赖于逻辑演绎的方式导致教学法研究脱离经验实证,走向了思辨[5],其教育思想始终缺乏说服力。
3、教育为生活准备与教育为永生预备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隐含着“教育准备生活说”的影子,他肯定人对现世生活的美好追求,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尽快对自己人生活动有所准备,以便为自己预备一道幸福生活的保障。此外,夸美纽斯还指出,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全视早期的教育为转移,教育应当使人学到生活中所需的一切事物,使人在面临困难时不至于因为一无所知而犯下错误。在分科教学上,他也强调“务使不学无用的知识”,生活实用性成为了考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从这一层面来看,夸美纽斯是支持教育准备生活的。但同时,夸美纽斯又认为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其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死后的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教育确乎人人需要,但是教育在现世生活中的意义,只是为死后的永生积攒所必须的理性的灵魂而已。由此,夸美纽斯便否定了教育的生活价值,教育成为了为永生预备理性的工具。这种模糊不定的教育目的观,使得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的运用中常常面临着“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疑问。
“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是他进行教育研究、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6]所谓“泛智”,就是指所有人通过教育而获得全面、广泛的知识,并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7]可以看出,“泛智”教育思想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育对象的普及化。夸美纽斯反对中世纪教育排斥女性、穷人的教育现状,他认为每个人所要经历的生活不同,需要准备的知识也就不同,因而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需要,教育是应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必要的准备。此外,夸美纽斯认为即便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不论贫穷还是富有,聪明还是愚笨,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人的资质愈迟钝、愈弱,他就愈需要帮助,使他尽可能去掉粗野的愚鲁和迟钝”。只有人人都接受教育,社会和国家才能够得到改良。
二是教育内容的全面化。在十七世纪的中欧,德行与虔信作为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在当时却最被忽视,对智性的培养也只是空洞无用的口号,由于使用的教学的方法通常都是严酷、粗暴的,以致于学校变成了恐怖场所,变成了儿童才智的屠宰场。夸美纽斯不满这种教育现状,主张学校应使用适当的方法提供内容全面广泛且具有实用价值的教育。他认为,所有来到世上的人,都要知道人生旅程中遇到的任何东西,都能够对它作出健全的判断并将其用于正当的用途,因此,一切人应在学校中受到与人有关的一切事物的教导,[8]只有这种“百科全书”式的周全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在学识、德行和虔信三个方面完满的人。
“泛智”教育思想从“人人皆可受教”和“人人皆有受教之必要”两个方面论证了人人都需要教育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为当时推广大众教育、改革封建等级教育和普及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9]此外,“泛智”思想中通过效仿自然提出的以尊重儿童为前提的教育观念,不仅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教育学家,[10]更为近现代诸多民主教育思想的诞生孕育了土壤。“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但其对世界教育发展的价值和贡献未被时间抹去分毫,其在教育思想史上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