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鲁土司先世谱系商榷

2020-11-18 15:39雷占元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23期
关键词:洪武土司甘肃

雷占元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代统治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区的重要手段,是由当地少数民族的豪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政治制度。甘肃土司制度起源于元朝在甘肃实行的宗王世侯政治,并延续至明清两代。据《清史稿·职官志》与《土司列传》的记载可知,清朝在甘肃地区一共有土司四十一家。明朝洪武四年(1371)元安定王脱欢率诸子部落归顺明朝,被明朝安置于连城,封为平番县庄浪卫的指挥使,后其子巩他卜世皆、孙失伽(因屡立战功赐姓为鲁,改名鲁贤)世袭其位。历明、清两朝,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才正式“改土归流”,合计五百六十一年,十九世,任廿二个土司。虽然永登鲁土司的相关事迹并不见于《明史土司传》之中,但是四世鲁鉴,五世鲁麟,六世鲁经在《明史》中皆有传。鲁土司为明清鼎革之际,甘肃最为强大的土司之一。史书记载为“河西巨室,推鲁氏为最”,其势力以永登为中心,辐射至周边的天祝,青海乐都、互助等地。鲁土司作为明清两代统治西北的重要力量,曾对甘青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民族变迁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关于鲁氏家谱,明代家谱两种:《鲁氏忠贞录》三卷(嘉靖年间作)、《鲁氏家谱》三卷(万历年间作);清代家谱两种《重修鲁氏家谱》三卷(乾隆年间作)、《鲁氏世谱》不分卷(道光年间作)。

1 安定王脱欢是否为鲁土司先祖考

《永登县志》载有:“脱欢,鞑靼人,故元平章政事,洪武初率部来归,安插庄浪西山之连城,卒后巩布失加嗣”,《安多藏族史略》载有:“脱欢,蒙古贵族,阔端属臣”;《旧通志·资料类编》载有:“脱欢,元裔”;《甘肃民族源流》载有:“脱欢,元裔,成吉思汗太子阔列坚后裔”;《鲁氏家谱》记载:“始祖讳脱欢,元世祖之孙也,仁宗皇庆二年,晋爵安定王[1]。”《河湟蒙古尔人》中记载:“文宗天历二年(1329 年)封脱欢为安定王”,根据《元史》的记载,安定王脱欢受封于皇庆三年,且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的脱欢是女真人刘国杰之子,与安定王脱欢为两人明矣。《元史·诸王表》安定王条,安定王脱欢下有安定王朶儿只班[2]。关于朵儿只班,俄藏黑水城文书TK248 中:“朵立只巴安定王位下,计禀军花名勾当,住至十三日起程,计支二日://正二人//面四斤 酒四升,肉四斤,米四升,杂钞支一两//从一人,米二升。”关于TK248,日本学者赤坂恒明认为,应作于天历二年之后,由此可知,安定王朵立只巴袭爵应在天历二年之后,但是《明实录》:“歧王朵儿只班不奉诏,遁甘肃”,此明显反映了元末甘肃应存在两“朵儿只班”。日本学者杉山正明《ふftxiiiのチャ(Ⅰ)(IX)イ家—チュofイ王家の興亡》一文中,因《史集》jāmiʻal-tawārīx 与《贵显世系》 muʻizz al-ansāb 阔列坚系谱中并没有此拜答罕的记载,但是《贵显世系》中察合台庶长子莫赤之子迭克失之下却又一名为Baidaghan 之人,且《贵显世系》所载的蒙古王室系谱中,拜答罕(伯)baidaghan 只有此一处,故杉山正明先生认为安定王脱欢之父拜答罕并非如《元史宗室世系表》中所载为阔列坚的后代,而是察合台之子莫赤的第三子迭克失的儿子[3]。但是,笔者认为安定王脱欢不太可能为鲁土司之先祖,原因有两点:(1)明袭元部落制,袭故元封王辖地或王号设卫,兰州以西至西宁岐王(弘吉剌部)以今青海西宁附近为根据地,故设岐宁卫,而明安定卫在今新疆地区,距离永登县过远;(2)《元史·宗室世表》安定王脱欢下有安定王朶儿只班,安定王脱欢卒于洪武四年前明矣。据此两条证据,鲁土司先祖并非安定王脱欢可盖棺定论。

王瑛《永登鲁土司家族祖源再探讨》一文,考证了《经世大典·站赤》中“火儿忽秃”“红城儿”两地属于今永登县[4],其说甚是,但仅仅根据此条即判断以永登为根据地的鲁土司为弘吉剌部岐王的后代,笔者对此观点持有几点不同意见。若鲁土司先世为弘吉剌部岐王,那么鲁土司又为何于《鲁氏家谱》中特意安排其先祖为安定王脱欢,而不是岐王?王继光先生在其大作《明史·鲁鉴传》一文,认为脱欢为蒙古人,但并非蒙古王族,其说甚是,但是王先生并没有深入探析其为何附会安定王脱欢一事。《明实录》卷一百三十一洪武十三年五月壬寅条:“都督濮英兵至白城,获故元豳王亦怜真及其部属一千四百人,金印一。”;卷一百三十二七月甲辰条:“都督濮英兵至苦峪,获故元省哥失里王、阿者失里王之母、妻及其家属,斩部下阿哈撒答等八十余人,遂还兵肃州。”,关于白城,根据《元史》卷三十九《顺帝纪二》至元二年(1336)岁末云:“以甘肃行省白城子屯田之地赐宗王喃忽里。”,应为豳王的禹儿惕,在肃州东北一百二十里(今金塔县绿洲),从此两条来看在洪武十四年(1381)前,察合台后王出伯豳王家族已受重创。因此洪武三年(1370)沈儿峪之战很有可能豳王亦出兵助扩廓帖木儿。沈儿峪之战后,明军迅速西进,元朝溃军多投降明军,一世鲁土司很可能就是此时被明军击溃的察合台后王军中的低级将领,且与安定王家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因此才故意附会为安定王脱欢之后。鲁土司自洪武四年(1371)一世脱欢归附,洪武八年(1375),从沐英征河西酋尕尔只巴,大破其众,因目疾未还京叙功,生前并未受职。朝廷授其长子阿实笃为百户长,供职于岐宁卫。洪武十年(1377),阿实笃由兰州卫改调庄浪卫,与母马氏擒达官擢只,明政府封长子阿实笃“治第连城,建楼七楹”,开始连城的统治。《鲁氏家谱》记载洪武十一年诰敕:“尔巩布失杰久居西土乃能委心效顺,今授以昭信校尉,岐宁卫管军百户[5]。”笔者认为,此“西土”极可能指察合台后王所居的哈密、肃州一带。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世鲁土司初为察合台后王向扩廓帖木儿派遣之援军,在沈儿峪之战被明军击溃后,游荡于今永登一带,洪武四年,明朝对今兰州一带的控制力增强后,一世鲁土司才不得不降明。且洪武五年,冯胜西征后并没有立刻实现对甘肃的完全掌握,而是采用了先青海后甘肃的策略,明朝在洪武二十六年才最终确立了在河西走廊的统治,在此过程中来降的诸如鲁土司等蒙古力量,互相牵扯,共同构成了明朝在河西统治的合力。

2 鲁土司先世降明前事迹考

那么,为何察合台后王的降将会被安置于弘吉剌部岐王的势力范围内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二:(1)洪武四年(1371)明朝并不及察合台后王的根据地肃州、哈密等地,甘肃水草丰美适合安置蒙古降众的地区除了河西之外,仅有弘吉剌部岐王的势力范围(天祝县一带);(2)弘吉剌部岐王身份尊贵,为成吉思汗妻父德薛禅(薛特禅)后裔,世代与元朝皇室联姻,弘吉剌部德薛禅家族世代皆驸马,其家族曾被封三个称号:宁濮郡王、濮阳王、岐王,其封王简称为河北诸王。且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元帝鞍前马后镇压元末农民起义(松田孝一《红巾の乱初期陕西元朝军の全容》[6]),对于此一族的动向,明政府亦很重视。永登作为弘吉剌部岐王南、北两大草场的通道,对弘吉剌部岐王相当重要,明廷将鲁土司安置于此极有可能是有遏制弘吉剌部岐王旧势力的意思。王继光先生在《安多藏区土司家族族谱辑录研究》一文,分析《鲁氏家谱》中关于岐宁卫军队构成的信息,因朵儿只班反复无常,故岐宁卫采取了混编的模式,也就是说,抽调附近诸卫所的明军前往混编[1]55。周松《军卫建置与明洪武朝的西北经略》一文认为:“洪武初,巩卜失杰(加)降明后,大约驻扎在今兰州市红古区境内。此时由兰州卫调往岐宁卫,自然是为了稀释岐王集团的部众数量[7]。”郭永利在《甘肃永登鲁土司家族的始祖及其家族的辩正》中从鲁光祖的《鲁氏家谱》及鲁璠《鲁氏家谱》的一份敕谕的年代得出鲁氏家族率众归附者是巩布失杰,并非始祖脱欢,指出攀附始祖脱欢具有有意附会之辞[8]。无论一世鲁土司为脱欢,或是巩布失杰,其人活动于永登一带,并为鲁土司数百年之业奠定了基础是毋庸置疑的。

3 结语

鲁土司作为明、清时期,活跃在中国西北的一股重要的力量,为稳定边疆,团结各族人民,发展边疆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先世很有可能为洪武三年沈儿峪之战后,落草为寇的察合台后王军中的低级军官,而且,可能与察合台庶长子莫赤有某种血缘关系。明朝将一世鲁土司安置于今兰州红古区一带,后为分化岐王朵儿只班的力量,而调任岐宁卫。

猜你喜欢
洪武土司甘肃
甘肃两当县站儿巷镇:“民事直说”小程序派上大用场
书法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书法作品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致敬甘肃
书法作品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春满人间
第17站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