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维汉
杨玉环(七一九——七五六),号太真。唐朝李隆基的贵妃,民间传说中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市马嵬街办西五百米处,东距西安六十三公里。
唐天宝十四年(七五五)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叛乱,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逃离京师长安西奔四川。行至马嵬坡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后,请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奈,只得赐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然后陈尸天井,让将士们验证杨贵妃真的死了,以放弃怨心,继续护送唐玄宗西逃。这一年,杨贵妃三十八岁。据文献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七五七)唐王朝军队收复长安,玄宗回朝,密令人将杨贵妃迁葬。
二〇〇九年我去马嵬坡参观时,看见大门门楣『唐杨氏贵妃之墓』横额系近代教育家、政治家邵力子所书。大门两侧挂着冯萌献先生撰联:
鼙鼓断霓裳,犹憾梨花春带雨;
马嵬添胜迹,幸留芳塚土含香。
此联通俗易懂。上联首句为《长恨歌》中两句的缩写,借指战乱断送了太平盛世,连累『梨花一枝春带雨』也夭折了。下联是说,贵妃墓成为马嵬名胜,美人坟土至今含香。
二〇一七年九月我再次去时,看到大门已换作另一副门联:
梨花含恨,一页痛史昭天地;
黄土怜香,千秋芳冢映日月。
上联怀念美人,下联记墓冢。记得那次是与参加由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散曲学会联合举办的『张养浩、康海、王九思散曲作品研讨会暨第三届当代散曲创作学术论坛』的与会嘉宾来到武功参观『康海墓园』后,回程顺道去杨贵妃墓游览的,研讨会代表多是学者、教授以及诗联行家,围在这副门联前七嘴八舌评头论足,指出一副上下联俱仄声收尾的病联居然堂而皇之高挂胜迹之首,暴露了文化大县的兴平是多么没有文化。除了上联『一页痛史』平仄未交替,上下联『痛史』与『芳冢』平仄未对立,上下联落脚同为仄声字是此联最大败笔。早在二〇一七年七月,安徽作家巩思良也撰文批评过这副病联。
进入大门拾级而上便来到献殿,这里作为『唐代妇女生活展』展室对外开放,通过唐代丧葬礼俗遗物展现了唐代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献殿门联为当年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马萧萧撰书:
花开三章清平调;
叶落一曲长恨歌。
上联讲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沉香亭前赏玩牡丹时,命李白所作《清平调三章》。下联指杨贵妃亡故五十年后白居易写的一首叙述李杨爱情悲剧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用典精到,语言凝炼。有人认为此联存在音步未交替的瑕疵。『章』应仄而平,『曲』应平而仄,可以说下联针对上联之拗作了相对补救。我为此请教中联会刘太品副会长,他回答『中国传统对偶辞格里有「全平全仄对」,就是个特定的特殊格式。』当年向马萧萧会长为贵妃墓约来这副联作的兴平市楹联家协会主席张维社告诉我,此联当年在联坛很有争议,论联律明显失替,但马老反而对此联感到得意,自称『全平全仄法』,说只要对得好可视为工对。
献殿后门悬有一副张过撰写的楹联:
秋风诉冤,美人芳魂千古恨;
诗碑放彩,胜迹文物五洲闻。
上联以『千古恨』为杨贵妃鸣不平,下联『诗碑』指毛泽东手书白居易《长恨歌》墨迹刻碑传扬全世界。此联词语形象,比喻细腻,视野宏阔,可惜也存在多处音步未交替『风』『碑』失对的瑕疵。
献殿后是杨贵妃墓,墓呈半球形,冢高三米,整座墓冢都用青砖包砌,正面『杨贵妃之墓』碑为李尔重题写,右侧的『唐杨贵妃之墓』残碑为清代陕西巡抚毕沅题写。
杨贵妃墓原是一个土冢,相传贵妃生前冰肌如脂,死后精气不散使墓体之上土质白而含香,能使丑女变美,黑肤变白,当地人称为『贵妃粉』。村姑游女纷纷拾取,日累年复,致使墓冢愈来愈小,直至清顺治初年冢丘不足三尺。为确保墓冢不被损坏殆尽,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以青砖包裹,并立碑警告,才使贵妃墓延存至今。
墓后有一座高约六米的杨贵妃汉白玉立像,含情脉脉,风情万种。旁边的太真阁、望都亭,尽情映衬贵妃丰姿遗韵。
太真阁门联:
碧玉应天机,太真阁度千章韵;
芳魂壮地脉,故道诗吟万古情。
太真阁是供奉杨贵妃的殿宇。此联四平八稳,用语老套,未能写出杨玉环的丽质灵气与悲惨遭际。
观音殿门联:
总持贝叶慈怀,贵在传薪施法雨;
即是太真玉貌,依然顶礼拜观音。
此联有点意思,上联谈到观音菩萨的职责与功业;下联谈殿中的观音像即便是按照杨贵妃的像貌塑造的,但还是要当作观音来叩拜。
从资料得知,毕沅曾为杨贵妃墓题过两副联,但如今墓园并未悬挂:
莺花尚恋霓裳影;
环佩空归月夜魂。
谷铃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杨李事;
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
此两联情景交融,文采斐然,浓墨重彩渲染出强烈的悲剧气氛。『谷铃如诉』联也有人说为许振祎(仙屏)撰写,『谷铃』作『谷风』。
贵妃墓旧有二副佚名联:
莫叹红颜沦宿草;
尚留白粉艳春闺。
兵变将无权,可怜杨柳芙蓉,到处成朝朝暮暮;
君临妾不返,待到西宫南内,再休问世世生生。
前一联紧贴贵妃身世和当地人争搽贵妃墓粉轶事,高度凝练,文采斐然。后一联回环婉曲,充满惋惜惆怅的失落感,渲染出李杨爱情悲剧的凄凉色彩。
时移世易,物是人非,千余年过去,夕阳秋草中,贵妃墓依旧存在,默默诠释着当年的残酷和暴烈,留给世人多种多样的感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