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璐 孟 竹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教育现代化目标相继出台多部纲领性文件,全国美育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小学阶段作为青少年成长的“扬帆期”,在艺术教育发展的布局中处于关键位置。回顾2019年,我国小学艺术教育呈现出更为细致、更为科学的发展态势。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在制定教育质量标准、师资配备、教材编写等方面共同发力,打造富有中国特色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同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1](下称 《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今后五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目标,强调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至2019年,我国的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5%[2],我国义务教育正在向优质、均衡化的目标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部负责人在答《中国教育报》记者问时强调,2019年教育部将在工作中坚持“五育”并举,增强美育熏陶,“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应有地位”[3]。我国小学艺术教育作为美育工作的重点,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后,将向更加普及化、均衡化、优质化的方向继续前进。
随后,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并决定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活动。美育浸润计划旨在依托高校资源,对本地的中小学美育教学进行持续性支持。毋庸置疑,浸润计划是目前我国美育工作的一次突破性尝试。由于我国的美育资源和美育人才更多地集中在高校,此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打通资源的各级流通,帮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更好地接触艺术教育,真正使其在成长的黄金期接触到更多的美育熏陶,在“浸润”的环境中实现精神世界的发展完善。同时,“一对一”的发展模式,也能够更好地提高中小学美育的教学质量,将最先进的美育精神传递到艺术教育最前线,更加科学地指导中小学艺术教育,惠及更多的中小学生。
1月,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4]。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2019年教育系统要继续深入实施“奋进之笔”,其中提出了将推动美育工作的刚性要求,并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政协十三届会议召开,义务教育成为重点关注领域[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在教育工作中强化美育的应有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月,由教育部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成功举办[6]。本届活动由艺术表演、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艺术作品、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四大类组成。
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7],该计划将探索政府、高校、中小学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依托高校的师资力量,对本地区中小学的体育、美育均衡发展提供持续性的帮助,通过多方联动,打造协同高效的中小学体育、美育新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提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强调义务教育应坚持“五育”并举,并明确提出“让每个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艺术技能”的目标,将美育工作进一步刚性化,促进美育工作的进一步落实[8]。
8月,上海市出台《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在2021年底前,形成“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中小学体育艺术项目布局结构”,并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中统筹考虑学生的体育艺术特色[9]。
11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10]。经过一系列选拔,教育部认定了25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并要求各基地辐射带动当地3所左右的中小学校。该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地区艺术教育资源,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助力。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审美教育,更是关于情操与心灵的教育。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艺术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后,我国艺术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五年的快速成长,艺术教育工作走向了新的转折点。然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学校美育工作仍有不小差距。”面对“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的伟大目标,新时代的艺术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
2019年,“落实”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各项纲领性文件及工作报告中。素质教育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与应试教育相比,最大的短板在于量化难,容易出现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指出美育工作的重要性后,如何量化和考核艺术教育工作、让美育工作从指导思想落地到工作实处等问题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针对“落实”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美育工作提出了多项具体的要求。例如,在艺术教育方面提出,“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名学生学会一两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等,使艺术教育工作实现量化。同时,量化也增强了美育的刚性和科学性,避免了在实际教学中产生忽略或领跑抢跑、加重学生负担等弊端,使艺术教育的发展更加科学化。
随着国家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地区都开展了丰富的艺术教育工作。但在前一阶段的发展中,艺术教育更加突出其与“外部”教育体系的关联性,而较少关注“内部”的协同发展。具体来讲,即几个工作主体呈现分离状态:政府、高校、中小学校各自为战,虽然各主体都进行了非常丰富的艺术教育工作,但各自存在的发展短板无法被及时弥补。例如,中小学校作为艺术教育的前线,有大量需要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群体,但符合教学条件的美育教师数量则呈现出不足的状态,且增长速度很难跟上全国不断扩大的人才需求。而拥有良好的师生资源、掌握专业技能的大学生群体又很少走出校门,由此,艺术教育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相对独立,缺少互联互通的协作机制。
针对这一问题,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下称《通知》),开始在部分学校试点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依托高校美育教师和学生力量,对学校所在地区提供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同时为中小学美育均衡发展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中小学美育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教育”[11]。
在可操作性层面,《通知》要求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试点高校要对口支持1—2所尚未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的农村中小学校,从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供支持。例如,要为对口学校开发和实施2—4门美育课程;帮助对口学校的学生掌握1—2门艺术特长;帮助提高对口学校的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等等。争取在这项行动的推动下,实现以高校为中心,形成区域内各部门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优质资源的流通利用,使美育形成 “一条龙”形态,真正贯穿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中。
但也需看到,美育浸润计划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还将面临不小的挑战,例如各地高校之间的美育师资差距、高校数量和小学数量的差距、城乡地区教育质量的差距等。浸润计划在美育改革中提出了创新性的协同对策,有效地将高校资源引入中小学艺术教育中,但目前我国艺术教育发展仍存在一些基础性问题有待解决,可能导致浸润计划在不同地区取得的成效具有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在浸润计划实施的同时,补齐地区短板,让美育资源的流通更加顺畅,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艺术教育的帮助,是下一阶段需要思考的重点议题之一。
招生一直是小学教育发展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受到以往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艺术学科被部分学生家长当作招生入学的“捷径”之一,市场上也滋生出一批非法的辅导机构,严重影响了小学招生的公平性和学生的长期健康发展。美育作为滋养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要防止其功利化,否则小学艺术教育将与真正的美育精神背道而驰。
为回应社会关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严厉打击义务教育招生中的非法乱象。在国家大力推动科学教育质量观、发展艺术教育的背景下,这项举措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务实性。尤其是在各地相继将艺术水平纳入综合评测机制之后,个别学生及家长可能会误读这项行动的含义,错将艺术学习当作突击的检查测试,而盲目投资,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造成加重负担、抢跑领跑、消磨学生的艺术兴趣等不良的后果。2019年,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出台规定,严禁以艺术特长等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将艺术教育纳入日常的学生素质测评中,实现美育环境的健康发展。
未来,在政策发布之后,如何引导理念的转变也将是一项新的挑战。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2],美育精神的传播,不仅仅需要在教育系统内部流通,也要将家庭教育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将小学艺术教育的去功利化发展落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健康的艺术教育环境。
【注 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3/t20190307_372517.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3/t20190307_372517.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901/t20190129_368518.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3/t20190307_372517.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904/t20190416_378231.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6/t20190625_387596.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907/t20190710_389672.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908/t20190813_394408.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8/201911/t20191119_408864.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6/t20190625_387596.htm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