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娟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4)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充分对工匠精神进行挖掘,这样不仅会丰富工匠精神的内涵,还能不断发展育人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看,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有效实现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了给社会培养高素养人才,这与工匠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高校应挖掘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品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精神。
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学校,从高职院校中毕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都参与到了生产、建设和管理等工作中。毕业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仅要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不断创新与传承。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注重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中,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让学生具备大国工匠精神,将做人与做事、技术素养和非技术素养结合起来,踏实践行爱岗敬业,从而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推动学生成长成才[1]。
职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是道德准则、情操和品质等方面的体现。既是工作人员的行为标准,也是工作人员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工匠精神展现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涉及到了敬业、专注、奉献等品格。这既是历史的积淀,也展现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工作人员的精神品格。将工匠精神融合到思政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思想。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5000 多年历史文化在生产生活中的积淀,是思政教育的本质,蕴含着专注、严谨的品格,也包含着精益求精的理念。在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对学生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对落实思政教育实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既有利于工匠精神的树立,又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只有这样,在发挥出育人功能的同时,思政教育的职责也能体现出来。教师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时应该秉承这样的原则[2]:
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而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思政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紧密融合。
榜样激励在思政教育中是比较常见的教学途径,能够不断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思政教育顺利实施。工匠精神是工匠体现出来的优良品格,是先进的典范,借助榜样的资源,用工匠精神激励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鼓舞和启发,将工匠精神落实到行动中。
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有很高的切合度,工匠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教学素材。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途径,就不能发挥出工匠精神的育人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就是两种主要的渠道,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应该发挥出思政教育课外活动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
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出思政课堂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历史、理论知识和相关事例。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大量的思政教育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堂中,可以运用以下教学形式:
3.1.1 作为情境案例
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不只是为了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职业品格,这个教学目标不可能靠口头讲述的形式去完成,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可以为学生描述工匠的情境,将情境案例融入到课堂中,这样既能将知识形象生动展现出来,还能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3]。
3.1.2 作为课堂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在课堂中是不可缺少的,在课堂中既要展现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起来。将工匠精神作为课堂活动资源,可以让思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还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探究的项目,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知识,从而对工匠精神产生透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的作用和表现,并将“工匠精神”当作是职业习惯。
3.1.3 在作业中巩固
课外作业也是教学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不断启发学生的智慧。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然后将对工匠精神的感悟写成论文和心得体会。
课外活动课程与活动课是存在差异的,是课程的一部分,既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也能够提高课程的实践性。教师不断发展工匠精神,可以发挥出课外活动的作用,将工匠精神统一起来。报告会、调查、访问都是课外活动的途径。
3.2.1 报告会
报告会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为学生提供新鲜的学习素材。可以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为学生举办报告会,组织工匠人士来学校为学生做报告,将报告的内容与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融合起来。
3.2.2 参观访问
参观访问也能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可以让学生了解与工匠有关的文化,同时让学生与先进人物进行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起来。每个行业都有工匠人士、物品和文物,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进行参观,将参观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还能让学生向工匠学习。
3.2.3 参与实践调查活动
实践调查在思政教育课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带领学生参与到实践调查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习的形式,增强职业素养,完善教学手段,增强对社会的认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
3.3.1 发挥出家庭的基础价值
家庭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首要环节,关系到学生品格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与家庭是息息相关的,家庭是学生价值观树立的主要场所,也是接受思政教育的第一课。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工匠精神,社会也需要工匠人才。家庭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部分,父母关系着学生工匠精神的树立。
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应该发挥出家庭的作用。完善家庭的育人作用,在政策上为家庭教育提供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育人思想,家长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时应该既要注重智育,也要注重德育,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起来。
3.3.2 发挥出校园育人的作用
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可以让学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为工匠精神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应该发挥出隐形的教育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中,让学生处在工匠的氛围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调动学生的职业情感。
3.3.3 发挥出社会的育人作用
日常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可以发挥出社会的育人作用。从细处、小处着手,让学生将工匠精神当成生活中的习惯。对高职学生来说,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在学习知识时都应该做到精益求精、不断摸索和创新。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制造业也在不断升级,工匠精神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因此在思政教育中应该注重融入工匠精神。当然,不仅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国家、政府和企业等主体都应该为学生营造工匠精神的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出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