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期母亲心理健康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调研报告

2020-11-17 02:18宋英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7期
关键词:总数学历调研

一、引言

1、调研主题:

该调研围绕儿童期母亲目前的心理现状以及对儿童成长的影响、需要提供的服务内容等展开调研,旨在分析其儿童期母亲的心理健康情况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并结合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干预对策和建议。

2、调研对象:

该调研的调研对象共两类群体,分别是母亲群体和儿童群体。儿童期亦称学龄初期或童年期,儿童期是指约7岁至12岁前的时期。故儿童群体为7岁至12岁前的儿童,母亲群体为7岁至12岁前儿童的母亲。

3、调研背景: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变化最快的时期,他们的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丰富、复杂。他们需要家长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给以情感上的支持和行为上的帮助。尤其是母亲作为在儿童成长期的重要家人,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女性在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受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更多的母亲产生了相应的群体心理应激反应,如恐惧、焦虑、疑病、强迫等。

为了解家有儿童期的家庭中母亲的心理现状,分析母亲心理健康对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特进行此次调查。

4、调研目的:

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儿童的成长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通过调研,目的在于深入调研分析目前母亲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儿童成长产生的影响,并积极回应妇女家庭对心理健康的需求。

5、调研方法:

本调研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制定调查问卷与访谈方法相结合。调查问卷设计了两个模块,分别针对母亲群体和儿童群体制定不同的问题,分别发放了一百分进行定量研究。此外,访谈了五位儿童期的母亲。因为疫情原因,问卷及访谈大部分采用线上形式进行。最终结果可能会受到部分影响。

二、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研我们组三个人分别发放调查问卷每个人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辽宁省的母亲占总数的96%,北京的母亲占总数的1%,上海的母亲占总数的1%,吉林省的母亲占总数的1%,厦门的母亲占总数的1%。现居于城市的母亲占总数的89%,现居于农村的母亲占总数的11%。

母亲年龄34岁的占总数的9%,35岁的占总数的19%,36岁的占总数的28%,37岁的占总数的18%,38岁的占总数的7%,39岁的占总数的12%,40岁的占总数的5%,41岁的占总数的1%,42岁的占总数的1%。

(一)从母亲的家庭结构来看:

母亲的婚姻状况为已婚的占总数的82%已婚且异地的占总数的4%离异的占总数的14%未婚的占总数的0%。有1个孩子的母亲占总数的88%,有多个孩子的母亲占总数的12%,其中男孩的个数占总数的65%,女孩的个数占总数的35%。孩子的学历为幼儿园的占总数的1%,学历为小学的占总数的83%,学历为初中的占总数的13%,学历为高中的占总数的2%,学历为大学的占总数的0%,学历为已经工作的占总数的0%,赋闲的占总数的0%,其他占总数的2%。

母亲对孩子养育方式为夫妻带孩子生活占总数的75%,母亲自己带孩子生活占总数的14%,父亲自己带孩子生活占总数的4%,和老人一起带孩子生活总数的6%,老人单独带孩子生活占总数的1%。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婚姻状况相一致,说明了母亲的婚姻状况同孩子的教养模式是相对应的。

(二)从母亲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母亲的文化程度为本科的最多,占总数的33%,硕士及以上占总数的3%,大专占总数的26%,中专或高中占总数的18%,初中及以下占总数的10%。

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母亲是上班族的比例约占其儿童父母亲总数的77%;其次是全职太太,全职太太是其母亲总数的12%;而自主创业占8%。其他占总数的3%。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是相对应的。

(三)从母亲的教育观念来看:

从调查问卷及访谈我们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为了照顾孩子我付出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的母亲中,“非常像我”选项占比最高,占总数的95%。我常常教育我的孩子做人处事的道理,“非常像我”选项占比最高,占总数的95%。孩子的要求我会适度满足,“中立”选项占比最高,占总数的68%。我通常会给予孩子相对独立的空间和自由,允许他做喜欢的事情,“像我”选项占比最高,占总数的53%。孩子愿意跟我分享他的秘密“中立”选项占比最高,占总数的64%。

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几乎所有的母亲都在为孩子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上选择了“非常像我”这个程度,根据前面工作的调查发现,上班族的母亲是大多数,但是无论母亲的工作多忙,仍在尽全力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到自己认为的“非常像我”程度。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81%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7%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6%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7%的自我服务性勞动是被动的,有53%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5%的母亲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母亲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55%的母亲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增加作业量”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母亲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虽有95%的母亲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她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母亲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聊天、参加自娱等活动上,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占95%。

(四)从母亲的沟通方式上看:

关于“我不能接受我的孩子会失败”这个问题,选项的占比数比较相近,像我、中立和不像我三哥选项分别为30%、33%和34%。关于“当别人告诉我孩子犯了错时,我会觉得很没面子”这个问题,选择中立和像我的母亲较多分别为56%和40%,关于“我很难与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这个问题,选择不像我的母亲最多,占了63%其次是中立,选择中立的母亲占总数的25%,关于“我常常向孩子发脾气、吼叫,甚至打骂孩子”这个问题,选择像我的占总数的52%,选择中立的占总数的31%。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可能由于地区原因,平时会有打骂孩子习惯的母亲占多数,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思想和沟通方式,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儿童心理健康程度和人格发展水平。

(五)从母亲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孩子的期待上看

关于“我不太清楚我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选择中立的母亲占大多数,占总人数的43%,其次是不像我占总数的35%;在“我自己时常弄不清为什么会这样爱生气和发牢骚”这个问题上;选择像我的母亲最多,占总数的45%,其次是选择中立的母亲,占总数的33%。在“我经常感到没人需我,有时我觉得我真是毫无用处。”这个问题上,选择中立的母亲最多,占总数的43%,其次是像我,占总数的34%。在“当我正在做一件重要事情的时候,如果有人向我请教或打扰我,我会不耐烦的。”这个问题上,选择像我的母亲最多占总数的40%,其次是中立选项,占总数的31%,非常像我占总数的11%,不像我占总数的10%,非常不像我占总数的8%。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母亲在对孩子的期待上喜欢选择中立和清楚对孩子的期待,爱生气且不耐烦的家长也占多数。可能由于调查对象多来自于东北地区,然而又受到了东北地区的家庭教育文化习惯的影响,母亲的情绪多出现焦躁,容易情绪化的特点,对孩子的期望也略高,习惯为孩子计划未来。

(六)从家庭业余活动上看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调查中,在“我对自己的判断非常自信”这道题中,选择像我的母亲为大多数,占总数的64%;在“我们一家经常有集体活动”的问题中,不像我的选项较高,占总数的42%;在“我努力为家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的问题上,中立和不像我较高,占总数的43%和32%,在“我不会在孩子面前和丈夫争吵”的问题上,不像我最高,占总数的59%;在“我总能感受到自己生命中有爱存在我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孩子的成长变化。”一题中,选择中立和不像我的母亲最多,分别是31%和57%。

通过问卷的数据和访谈的结果看,由于母亲大多数的工作是上班族,陪孩子进行家庭活动的时间不多,缺乏业余活动时间,并且在改变自己方面有欠缺,很少有家长能根据孩子的成长进行自我不断改变以适应变化。

总体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国人受中庸思想的影响,选择中立态度的母亲往往呈较高的趋势,而选择极端选项:“非常像我”和“非常不像我”的人比选择“像我”和“不像我”的母親人数要少得多,可见,母亲在程度的选择上,更喜欢选择较为灵活和中庸的选项,而不去选择过于极端的选项。可能由于被调查的母亲大多数来自于辽宁省,会受到一些文化习俗的影响,所以调查结果略局限,未必具有普世性。另:由于疫情影响,问卷的填写和访谈的进行大多采用线上模式,对问题回答的真实性和认真性有待商榷。

三、对策及建议

(一)母亲要不断改变: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母亲对自己的行为和认知都呈现着极度的自信,认为自己作为母亲的角色,不需要学习,不需要反思,甚至不需要任何的改变,当然这知识一部分的母亲,也会有少部分母亲认为,自己也是第一次当母亲,要不断的反思自己,从而减少偏差行为的出现,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传统母亲而言,母亲这个角色,好像天生就会,总是相信自己可以胜任,从而在教育孩子和陪伴孩子上,会出现种种因为母亲角色的失职而给孩子带来的很多不可弥补的错误。比如母亲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身上,而不去考虑因为时代背景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环境,阅历等的差异性,一味的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价值观进行价值介入,一旦与孩子的价值观发生碰撞,母亲总在试图用自己的道理讲给孩子听,更有甚者,运用道德绑架的形式,让孩子完全顺从自己,反抗和拒绝就是不孝顺。作为一名母亲,应该与时俱进,要学会虚心接受自己的不足,不断的改变自己,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自己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去适应孩子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母亲要给孩子赋权:

在调查的同时,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母亲依然喜欢“一言堂”的模式与孩子进行相处和培养,然而这样的培养模式下的孩子,往往造成不自信、经受不住打击、不自立等特点,这就需要母亲学会放手,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和权利,让孩子有做选择的权利和不断提升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态度。现在很多孩子接受不了打击,遇到一点小事就跳楼自杀,或者身患抑郁不能自拔,这种儿童的精神疾病和极端行为,都与其家庭环境、教养模式、母亲的品格等有着直接关系,通过调查可见,大部分的母亲把自己孩子的未来看得很清晰,对孩子的期待过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没有喘息的余地,家长要学会适当的赋权,从而给孩子更多的自信,更多的面对社会的能力和抗逆力,这样才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遇到问题学会找家庭社会工作者来介入:

调查对象多为辽宁省的母亲,在辽宁省,关于社工,很多母亲还不太了解,这在我进行访谈和问卷的前期说明上,有所体现,我在进行自我介绍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为其解释自己的专业和社会工作这个职业,只有让接受访谈的对象,充分了解了我们的专业和职业,才能让其更放心的配合我们的调查,然而,对社工的概念缺乏,导致很多家庭问题、孩子教育问题、孩子身心成长问题等出现的时候,多数家长比较棘手,甚至一贯采用“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艮啾啾”的心态去教育她的子女,错误的教育会引起对儿童诸多负面的影响。然而,家庭社会工作者,是经过了专业训练的,有着大量实务经验的专业化职业,如果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想到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很对问题都会以一个专业的视角被解决,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危机也都迎刃而解了。

作者简介:宋英潇(1997.2),女,汉族,辽宁省铁岭市,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总数学历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六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减员3.4万人
《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发布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膨胀学历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知识无力感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