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萍 陶作成 周军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已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具有流行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夏季高温潮湿,猪链球菌病极易发生,必须引起重视。
猪链球菌是具有荚膜的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特定环境里有较强的传染性。所有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但以30~60kg的架子猪多发,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偶见怀孕母猪发病,成年猪发病较少。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5~10月为该疾病的高发时节。此外,猪链球菌病临床常见与猪肺疫、猪瘟、蓝耳病等混合感染或激发感染,可增加疾病治疗难度,提高病死率。
临床特征
根据猪链球菌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将其分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淋巴结脓肿型4个型。
败血症型:主要发生在新疫区的发病初期,病程很短,患病猪常常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急性败血型病猪体温升高至41.5~42.5℃以上,有的高达43℃,大多数病例呈稽留热,少数病例呈间歇热。病猪精神萎顿,极度衰竭,结膜发绀,卧地不起,呼吸急促,震颤,食欲减退或废绝,呆立,爱喝冷水,小便赤褐色。口鼻黏膜潮红,颈下、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现弥散性发绀。头面部发红时有水肿,眼结膜充血、潮红,流泪或有脓性分泌物流出,鼻镜干燥,流灰白色的浆液性、脓性鼻汁。有的病例出现神经症状,颈部强直,偏头或转圈。病猪迅速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或有紫红色出血斑。濒死期可从鼻孔流出暗红色血液。个别猪出现跛行或站立不稳。有的病猪腹泻或便秘,甚至便中带血。
脑膜炎型: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小猪,病程1~2天,长的可达5~6天。初期,猪体温升高,不食,便秘,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转圈、前肢爬行、四肢游泳状或昏睡等,有的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如治疗不及时往往死亡率很高。
关节炎型:主要是由败血症型、脑膜炎型转变而来,或者从发病起即呈现关节炎症状。病猪关节肿胀,消瘦,食欲不佳,呈明显的一肢或四肢关节炎,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关节,病猪疼痛、悬蹄、高度跛行,严重时后躯瘫痪,部分猪只因体质极度衰竭而死亡,或耐过成为僵猪。
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其次为咽部和颈部受侵害的淋巴结肿胀,坚硬。局部温度升高,触摸有痛感,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困难,部分有咳嗽、流鼻液症状,后期淋巴结化脓成熟,肿胀变软,皮肤坏死。病程3~5周,多数可痊愈。
预防措施
实行封闭式管理:养猪场要严禁闲杂人员进出,实行封闭式管理。养猪场(户)之间应尽可能不互相串门,生产区禁止外来人员出入,特别要杜绝走乡串户的猪贩、兽医进入生产区,更不能去已有发病生豬的养殖场观看。养猪场(户)要严禁饲养猫、狗等宠物并定期做好灭鼠工作,彻底消灭鼠类和吸血昆虫(蚊、蝇等),控制传递媒介传播病原体,以减少猪场发生传染性疫病的机率。
坚持自繁自养:养猪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外场引进生猪,并实行全进全出的原则,既可避免购买仔猪时带进疫病,也可降低养殖成本。如确需购进生猪,要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进后需隔离饲养两周以上,经确认健康后,方可并群饲养,以防外来疫病传染。
减少损伤:清除养猪环境中易引起损伤的因素,如钉头、铁片、碎玻璃、尖石头等;注意预防接种、阉割、猪只断尾、断脐齿、去势等手术的消毒,防止感染。
定期消毒:定期消毒可对外界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体给予有效杀灭,阻断其传播途径,还可减轻后期疾病预防与控制难度,是生猪饲养中的重要防病手段。常规消毒包括猪生存环境消毒、猪自身消毒、与猪生活相关的用具消毒及空栏消毒等,若有必要也应对猪排泄物给予消毒。常用的消毒流程是先用3%的烧碱液消毒,再用清水冲洗一次,做好干燥和熏蒸等环节工作,为猪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已受污染的用具和环境用3%苏尔液或0.3%菌毒敌消毒。
加强观察:在每天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多留意猪的健康情况,一旦发现可疑病猪,要及时诊断,若确定为病猪要立即隔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以防病情恶化或延及其他猪。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在该病的控制方面效果好。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苗(包括2型猪链球菌和C群链球菌),妊娠母猪在产仔前20~30天以3ml/头的剂量肌注,仔猪在30日龄与45日龄时分别肌注2ml。猪败血性链球菌活菌苗主要被应用于健康猪群的免疫接种。应注意的是免疫接种前后1周内,不可应用任何抗生素,以免减弱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
药物预防:对于易发生、流行本病的地区和猪场可在饲料中适量添加一些抗菌性药物如阿莫西林、磺胺嘧啶、氟苯尼考等,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没有疫情的地区,不提倡预防服药,以防耐药菌株产生。选用预防药物的原则是药物对猪体没有毒副作用,不产生药物残留,不产生耐药性。
治疗措施
西医疗法:对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病猪,在发病早期使用足量的抗菌药物。按每千克体重2万~4万国际单位青霉素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4~5天;也可用金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及喹诺酮类等药物。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应轮换或交叉给药。发生脑膜脑炎型猪群主要使用磺胺类药物(每千克体重0.2mg),可稀释后肌注或加10%葡萄糖100~200 ml静脉注射。如病猪持续兴奋,用溴化钾5~10g内服,或用苯巴比妥0.25~1g肌注;出现淋巴脓肿的病猪,按常规外科方法处理。待脓肿成熟后,切开,排净脓汁,用新洁尔灭冲洗消毒,并放入抗生素,以防感染。
中医疗法:七叶一枝花15g,紫花地丁30g,野菊花、忍冬藤、白毛夏枯草各60g,煎汁,拌料喂服,每天1剂,连用3剂;蒲公英、地丁草各30 g,煎汁,拌料喂服,每日2次,连用3天;甘草15g,蒲公英、双花各20g,白芍、栀子各25g,郁金、黄柏、黄岑各30g、柯子、黄连各40g,煎汤拌料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