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支架默读”生态模式在高中古文阅读教学中的构建

2020-11-17 02:19张宏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生态模式高中

摘 要:“支架式持续默读”是指:在老师的适当干预下,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自由、愉悅、有趣味、足量而无干扰地进行持续性默读的学习模式。它是基于定势理论、输入假设理论、阅读圈循环理论,以及布鲁纳自主学习理论,且结合本国实际而提出的以学校为基础,但可扩展到课外、校外的生态阅读模式。而在农村高中,古文学习环境缺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古文阅读普遍缺失。故此,将支架式持续默读运用到古文学习当中,能为学生以后的古文学习及古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开拓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支架默读 高中 生态模式 古文阅读

一、构建支架默读的历史依据

持续默读起源于让学生采取持续性默读方式进行的自愿阅读。21世纪初,Gardiner明确指出持续默读的特质:学生定期地安静阅读,自发选择图书,阅读不受干扰,无读后测试。Krashen称持续默读的时间越长,阅读素养的促进越显著。教育家Pilgreen重新审视了32个相关研究,总结出成功的持续默读的八个特征:材料的合理获得、兴趣的点燃、安静环境创设、教师示范鼓励、教师的被培训、无测试压力、所得分享活动、时间的分配。而后Kelley和Clausen-Grace提出了“5R”教学成功要素—专注阅读、愉悦状态、反思阅读、及时反应和分享阅读。在国内,2014年罗少茜等研究了材料的选择,来源及分类。同年,黄少珠等运用Chambers的阅读循环圈理论,创立了“阅读准备,持续默读,读后活动”的持续默读教学模式,反响不错。古文方面,纪秀辉指出了对于古文的破碎性理解,以及古文教学中环境缺失、动机不足、素养缺乏的问题;朱倩谈到古文的育人功能,并运用情境创设提升古文阅读生态化。张志公、余成总结了古文及古文教学的特点:言语分离,历久不变,行文简练,古奥难懂;进而指出传统的古文教学的风格是熟读精思,释文明道。

二、支架默读生态模式的构建

支架默读在高中的建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组成要素和阶段

Krashen、Pilgreen对于持续默读的时长、环境、教师培训、学生心态准备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张志公对古文及古文阅读做了精准的评价。结合两者可知,支架默读的构成要素应为以下几点:学生、古文阅读材料、老师、家校环境。其中 ,老师是参与者、疏导者、示范者,学生是主体和实施者,古文阅读材料和家校环境属于客观因素,是实施支架默读的物质基础。整个实施阶段,我们结合农村现有资源,争取可能资源,在实践中尝试这样的持续默读古文学习模式:读前动机引发阶段;读中铺设全语境,整体阅读的真实环境;读后提供共享—反思—扬起平台。不断地反复实践,提升学生的古文阅读素养。

(二)实施原则及风格

Pilgreen总结出成功的持续默读的八个特征,Kelley的“5R”教学成功要素,这两种理论结合古文阅读的特殊性和农村高中的现实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的实施原则:教学相长、收放平衡、环境匹配、技巧融合、扬起求道;风格特征应该是和谐共生、自由开放、整体统一、动态愉悦。

“教学相长”意味着在生态模式中,老师是一个指导者,要以极高的解读水准去帮助学生理解,并能在技巧和心态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和激励;老师也是学生在泛读中的朋友,即对话者和学习者。“收放平衡”涉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认知程度与所读材料的匹配性,越接近学生认知的材料,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环境匹配”即指家校阅读环境的营造,要考虑到光线、位置、噪音、学生的喜好等,总之,要让学生有一个能舒服地进行“全息沉浸式”泛读的场所。“技巧融合”,指为形成生态模式所需要的一些策略支持:多读、真实材料读、自由读、无困难读、跳读、浏览读、非测试读、元认知读、互动联系读等。“扬起求道”,指整个过程要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满足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探求,使学生在读中或读后都能有开放自由的展示和倾诉机会,推进可持续生态阅读的形成。

(三)实施要领及构建

按照支架默读的要素、步骤、原则及风格,我们将支架默读的实施和构建策略分成如下几个方面。

1.家校环境的构建策略

在农村,虽然文化资源匮乏,家长和学生学习意识淡薄,但是农村人对传统古文经典有一种由来已久的敬畏和仰慕,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心理定式”;再加上农村人具有朴素的道德价值,是可以大范围开展支架古文默读的。首先,可以家校联动,创设家庭阅读场和班级阅读场。其次,在时间安排上,班级阅读场主要选择在早读15分钟、下午上课前15分钟、晚自习前15分钟,分三个阶段限时持续默读;家庭阅读场由家长和学生自由安排;每周一或五安排一节课作为交流时间和“扬起平台”。再者,在古文默读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坚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按照不同的层次,在老师的推荐下挑选古文材料。

2.读前策略

在农村地区进行古文教学,教师先应打破学生的固有心理—古文难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品格,同时增强自己的信心和水平。其策略如下:首先,开展周或月讲座,向老师、家长和学生讲述我们古文学习的缺憾,以及阐释持续古文默读的作用和实施方略,还有阅读古文的益处,并且设立经典古文、经典诗歌书架、题诗墙等。其次,针对老师、家长、学生展开培训,重点放在支架默读的一些技巧和激励措施上:多读、广读、真实材料读、持续默读、自主泛读等。再者,降低阅读材料的难度,教师在读前协助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古文材料,鼓励学生多读古诗,并定期在“扬起平台”上进行的展示和分享,而无测试或考试活动。此外,每次开始前都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提升兴趣,顺利导入默读,加强古文语境的创设。最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制定短期目标,填写默读学习记录表,老师和家长及时给出养成性评价和鼓励。

3.读中策略

古文简洁雅致,富有美感,但言文分离、古奥难懂,会让学生学起来绞尽脑汁。故此,读中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第一,我们加强古文语境的创设,提高学生与上下文互动阅读的频率,少查字典,力求通过语境和背景知识理解阅读材料。第二,老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养成沉默式自主泛读的习惯;学生有疑,教师给予解答点拨,并时刻注意动机激励。第三,鼓励学生进行长篇文章的阅读,让学生突破自身背景的限制,更容易地持续阅读,从而提升阅读能力。第四,教师作为疏导者和参与者,尽可能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多采用激励性的动作和语言。第五,老师通过训练和培训,可以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在这些方法间自由切换。第六,学生在加工知识时,可采用思维导图和阅读记录表等方式进行汇总和记录。

4.读后策略

读后分享可兼顾“扬起”,让学生有所巩固。选择一节课作为扬起平台,在平台课上,我们建议学生互动讨论,用节目表演等方式进行自由的分享和交流,尽可能呈现一种愉悦而高效的学习状态。学生展示后,老师通过阅读记录表和计划表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评估: 第一,计划方面,老师提前让学生根据小阶段支架默读的特定目标,在阅读之前制定计划,预计结果,选择方法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计其有效性。具体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古文材料、提出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任务。第二,监控方面,在默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根据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的程度、水平,并通过阅读记录表进行自我提问、自我升华。

总之,结合农村地区的教育实际,以最大可能将持续默读的学习模式嵌入贫困地区高中古文阅读教学中,并一直坚持下去,通过反思性、本土化的实践研究,构建一个本土化的、生态化的古文泛读模式,切实解决当前农村高中古文泛读缺失的问题,是我们农村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黄少珠、吴思廉《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持续默读”教学模式研究》,《福建基础教育》2014年第7期。

[2] 何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中青年教师语文沙龙纪要》,《语文学习》,2003年第1期。

(张宏燕, 1983年生,女,汉族,甘肃永登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生态模式高中
乐视“生态模式”争议
高职英语教学生态模式构建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简论中国古典戏法生态建设
数学课堂中的“绿色生态创生模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