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促进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需着力开展家校合育工作的研究。家校合育工作应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立足校情,从家长、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问题为导向,紧扣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稳步推进,才能不断提升教育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育 问题导向
学校的家校合育工作,只有坚定地行走在知行合一的路上,才能开出美丽的教育之花。面对不同的家长群体,该如何开展家校合育工作?须立足校情,从家长、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问题为导向,紧扣主要问题,扎实研究,稳步推进。下面就五个常见问题谈谈应该采取的策略。
问题一:家校合育工作零散,实效不强怎么办?——目标引领,整体规划,课程建设
1.目标引领,具体细化
学校首先要确立家校协同育人的总体目标,然后将总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南徐小学的家校合育工作就提出“1234”具体目标,即启动一项工程:六年影响一生——好习惯培育工程;搭建两个平台:线下现场培训与交流平台,线上E家校学习与交流平台;建立三项制度:家校合育的信息互通制度、措施共商制度、效果共评制度;实现四项成果,研制一本《六年影响一生——好习惯培育指导手册》,编印一本家校合育案例集,表彰一批优秀家长,表彰一批先进教师。
学校希望通过具体目标的逐步达成,最终形成“家校共建,合作共赢”的育人氛围和工作局面,培养具有学校印迹的优秀学子。
2.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为了实现目标,学校需要统筹谋划,整体架构。首先要成立专门的共育领导小组,通过商议制定出详细的共育工作方案。方案就学校与家长如何有效合作提出具体举措,作出明确安排。
3.课程建设,稳步推进
开展家校共育的课程建设,可使合育工作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学校需制订以家长、教师、学生为对象的课程目标,编写学习材料,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对教师、家长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系统化的家校共育课程的培训指导活动。
问题二:教师家校合育素养难以胜任工作,怎么办?——队伍建设,智慧培训,课题研究
1.专业队伍培育,提升合育能力
学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研讨,力争打造一支校领导班子带头、家教专家专业支撑、全体教师参与、部分家长自愿参加的家庭教育讲师团,来具体实施家校共育活动。讲师团通过分层分级的系列培训,使“无证上岗”的“自然型家长”成长为“持证上岗”的“专业型家长”。
2.智慧课程培训,个案研究提实效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因此学校要对教师开展教育智慧课程培训,引导教师对存在问题的典型学生和特殊家庭进行个案研究。各班教育团队共同牵手两名特殊学生和两个特殊家庭。教师将“智慧课程”所学运用到个案研究上,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更能促使特殊学生和家庭发生积极变化。
3.课题研究导实践,提升共育科学性
学校可以申报像《亲子同窗:家校合育新模式探究》这样的课题,力求以课题研究来指导实践,不断反思总结家校共育的途径、策略与规律,从而提升家校共育的科学性。
问题三:家校沟通不畅,怎么办?——先进影响,开放交流,暖心家访
1.建好两支队伍,促其发挥先进影响作用
其一,借家委会之力促规范办学。学校着力加强家委会建设:民主、规范选举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成员;制定家委会工作章程,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解决成员“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
其二,借家长志愿者之力协助管理。家长志愿者实行自愿报名、按需轮岗,定时协助学校、班级管理。学校还可招贤纳士,邀请有专长的家长走进校园,给学生上“特色课”。家委会、家长志愿者这两支队伍的建设,可充分发挥家长的先进示范作用。这些家长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他家长,从而促使更多的家长支持配合并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2.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搭建沟通的平台
每个年级一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届时邀请家长进班观课,参加家长学校的专题培训,与孩子一起开展亲子活动……学校不断丰富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吸引家长走进学校了解教学情况,见证孩子的成长历程,增进与学校、老师的沟通。
3.“双周集体家访”,促进家校及时沟通
学校设立每月两次的集体家访日,班级教育团队集体进行家访。教师带去真诚:积极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带去方法: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传递给家长;带去温暖:一次次家訪,可温暖家长、孩子的心,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问题四: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匮乏,怎么办?——同窗共学,立体沟通,亲子互动
1.树立“亲子同窗”的观念,促进共同成长
为了促使家长树立“亲子同窗,共学共成长”的观念,学校要鼓励家长主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餐厅,走进课间,走进操场……与孩子共同开启同窗之旅:共同参观一次校园,共同上好一节课,共同读好一本书,共同做一次小实验,共同开展一次志愿服务,共同参加一次研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逐步认识到只有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实践,共同体验,才能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2.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沟通模式,拓宽交流空间
线上:借助学校网站、班级群,定时推送家庭教育文章、视频,供家长、学生学习;开辟“校长热线”,就家长、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面对面”对话。
线下:线下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亲子阅读、家长同读一本书、班级学习心得交流会等。思维碰撞带来的是正能量的传递和知识的分享。
3.开展缤纷的实践活动,增进亲子情感
学校为家长、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沟通交流平台。如,邀请家长参加孩子的入学、成长、毕业等仪式;邀请家长参与校园主题文化节,既可欣赏孩子的表现,也可与孩子同台“演出”;让家长与孩子相约大学校园、海洋世界、科技馆,开启研学之旅。系列实践课程,亲子相融相亲,可共同“秀”出生命活力,融洽亲子关系。
问题五:如何成就彼此,努力做到“更好”?——记录成长,孩子参评,特色评比
1.建立“家有学子”成长袋,成就更好的自己
每个家庭都试着建立“学有学子”成长袋,孩子和家长都参加建设。成长袋可“记录”家长、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让他们共同品味成长的滋味,成就更好的自己。
2.进行“心中的好父母”评选,成就更好的父母
先让孩子制定“好父母”的标准,再让家长进行竞选“好父母”演讲,最后让孩子进行投票选举……以孩子的眼光和需求来评选“好父母”,可以促进家长发自内心地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努力成为彼此心中的“最好”。
3.组织特色家庭评比,成就更好的家庭
“书香家庭”“和睦家庭”“科学之家”“艺术之家”等特色家庭评选,可促使每个家庭都有努力的目标。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共同努力让自己的家庭更温馨,更和谐,孩子能茁壮成长。
总之,家校合育最终、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他们的成长进步是家校合育成果最好的见证。我们只有坚定地躬耕于行知路,与家长携手共同努力,孩子们人生的幸福之花才会灿然开放。让我们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 华莉、凌荷仙《对话家长》,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
[2] 洪明《合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年。
[3] 姜书勤《家长必读》,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
[4] 黄细立《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3期。
(凌荷仙,小学高级教师,镇江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镇江市“十佳教师”,镇江市德育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