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业标
摘 要:小学教学体系在不断完善,提出了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然而部分学校、教师并未引起重视,再加上小学生身心尚不成熟,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阻碍了审美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小学新课改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能力
语文本身就具有审美特性,在语文中贯彻审美教学符合当前小学教学的要求。然而,小学生还处在身心发展时期,自身的理解能力薄弱,审美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家长还延续着过去的教学理念,甚至一些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小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来提高审美能力的进程。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不应该照本宣科,也不应该抱着功利主义的态度只追求分数,更不应该将新课改流于形式。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可以通过语文阅读来实现,这样做既扩展了小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了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又丰富了小学生精神世界,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自然、社会和艺术,并在观察和思考中,逐渐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在今后生活学习中能够具备体验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美的感悟。
法国诗人儒贝尔说过“审美观是人的文学悟性”。审美能力,也可以称为艺术鉴赏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都很薄弱,这个时候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新课改提出,小学语文强调审美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为其今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审美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才能形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笔者对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做简要阐述。
1.在情景体验中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这句话是指,作者在写文章过程中,胸中都有一个意境,读者只有充分融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中,才能够和作者产生共鸣。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
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中,诗人寓情于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情景交融,把离愁别绪寄托在诗意之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两句诗,组织优美的辞藻,让学生想象“假如我是诗人,我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感受,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和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情感
学生通过阅读,将自身情感和作者情感进行有效融合,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存在。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小问题。
例如,《匆匆》一文描写了作者朱自清和父亲在车站相别的景象。在阅读之前,教师要询问几个小问题,如“如果你要在车站送别至亲,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作者的父亲在文中是什么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提问可以拉进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3.给学生朗读的机会培养其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育中开展美育,就是教师要借助文学作品,不断地给学生渗透美的概念,鼓励学生多阅读美文、好文,摘抄优美的文字。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一篇课文大意之后,教师要给学生朗读和表现的机会。学生通过朗读,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这里要注意一点,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不局限小学生课本。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的阅读经验少,审美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只讲课本内容,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非常有限。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外书中选择一些辞藻优美、意蕴深刻的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普及文学知识。教师甚至可以选择一些高年级的教材给小学生们朗读,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篇古文是非常困难的,但通过教师的朗读,可以让小学生学习经典名句,增长见识,同时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的美。比如,学习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教师要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学生们感受到秋高气爽,诗人在浩瀚的江边,站在滕王阁上,看着美丽的孤雁在晚霞中飞舞的情景。通过这种美妙意境,学生可以体会到古文的美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建议,使小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4.用審美的眼光挖掘教材中美的元素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同时也是教师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就小学语文教材而言,课文中蕴含着大量的名家名作,这些是培养和发展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辅助材料,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语文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通过学习语言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小学生在年少时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一定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展示语言的生动性、语言的意境美,特别是在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时,教师不能采取以背诵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声情并茂地朗读,耐心细致地解读,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
可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元素,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美的意境以及丰富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桂花雨》这一课时,为了能够使学生领悟到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以对文章进行深入剖析,从文章中的第一句“露从今夜白,月使故乡明”入手,再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总结:每年,母亲都对桂花格外上心,从关注桂花、收获桂花再到品桂花糕、桂花茶,桂花,已经成为母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师引导学生融入文章中,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如果语文教学中没有美育,一定是狭隘且枯燥的。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开展审美研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新时期广大语文教师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要基于教师的合理引导、对课本知识的积累以及课外的阅读延伸。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立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中国校外教育》2020年第9期。
[2] 李伟、苑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与途径》,《华夏教师》2019年第34期。
[3] 杨彦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构建能力培养的作用与策略》,《甘肃教育》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