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英,豆中州,曹 伟,李修成
(1.国家能源集团吉林龙华白城热电厂,吉林 白城 137000;2.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长春 130021;3.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九台电厂,长春 130501)
随着火电机组分散控制系统(DCS)重要性的提升,保证DCS的可靠性已成为热工专业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对于一些老机组的DCS,受当时技术水平和标准规范的局限,均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不完善之处。尤其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故障会越来越多,隐患越来越大。为提高DCS的可靠性,彻底消除固有安全隐患,有必要进行DCS改造。为保证改造的效果,要从DCS的选型、程序设计、设备安装和调试验收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完善的措施[1]。
某电厂330 MW机组于2005年投产,原DCS对单元机组炉、机、电集中控制,已运行十几年,硬件故障、隐患问题逐年增多,机组稳定性下降,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机组于2019年对控制系统进行了整体改造。
DCS控制器配置偏少,个别分散处理单元(DPU) I/O点数量较多,如数据采集系统(DAS)、顺序控制系统(SCS)单对DPU I/O点数量已接近1 000个。I/O模件集中布置造成了散热不畅,模件故障较多。
部分DPU功能过于集中,单个DPU故障影响面过大,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所有给粉机监控集中在一对DPU,协调控制系统(CCS)、风烟监控系统集中在一对DPU。CCS曾有一对DPU发生故障,因监控设备较多,无法在机组运行中及时处理,造成多次险情。
部分系统未引入DCS,造成功能受限,如吹灰系统采用独立可编程控制器(PLC),大小机保护采用继电器搭接等。
部分重要保护、自动I/O点未冗余配置,可靠性较低,如六大风机停止信号、汽轮机主控调节指令等。部分保护测点取样未实现独立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如真空低保护测点、润滑油压力低测点等。
DPU电源与就地电源存在混用问题,如FSSS一般检测电源和DPU采用的一路电源。
只有一面仪表电源柜,用户过于集中,重要系统(汽轮机安全监视系统、火检、大小汽轮机保护等)与就地设备电源共用,存在极高风险;且仪表电源柜两路电源切换时间过长,不能实现无扰切换,无法满足重要系统不间断电源的要求。
大小汽轮机危急遮断保护系统(ETS)由继电器搭接,未采用DCS或PLC系统,保护逻辑简单。存在单点保护问题,可靠性较低,如快速减负荷(RB)用风机停止信号、高低加水位保护、小汽轮机真空保护及润滑油压低保护等。
1.5系统接地问题
a.原DCS采用电气接地网,目前已找不到连接点。
b.机柜安装极不规范,部分机柜保护地与屏蔽地均连接至电缆夹层桥架。
c.电缆敷设不规范,存在控制电缆与动力电缆交叉、混放情况。
d.部分信号存在较强感应电,最高可达到110 V(AC),曾多次发生信号误发问题。以上问题的存在,使DCS及其保护系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无法保障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多年来虽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基本满足了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但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为彻底消除以上隐患问题,2019年改造中采取了以下完善措施。
系统DPU数量由17对扩展到24对,原则上控制每对DPU I/O点数不超过400个;按系统功能对DPU进行分散配置,其中FSSS增加1对,将给粉机、燃油控制按层分散到2对DPU;CCS增加1对DPU,将风机、给水泵、制粉等控制分散到2对DPU;SCS将炉侧风机、空气预热器和机侧给水泵、开闭式水泵、凝结水泵、循环水泵等主要辅机进行两侧分散布置。
ETS采用与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一体化控制方式。大汽轮机ETS配置1对控制器,A小汽轮机ETS与A 小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MEH)共同配置1对控制器, B小汽轮机ETS与B小汽轮机MEH共同配置1对控制器。
吹灰、灰渣、胶球清洗等PLC系统改为DCS进行监控。
重要自动、保护用I/O点按规范增加了配置,其中CCS至DEH汽轮机主控指令、CCS至MEH小汽轮机调节指令信号均由1个增加为3个,实现了三取中逻辑;用于总燃料跳闸(MFT)、RB保护的六大风机停运信号、ETS电气跳闸保护信号、ETS 的MFT保护信号均由1个增加为3个,实现了三取二逻辑;高加、除氧水位等均增加为3个水位计,水位保护实现了三取二逻辑;MFT跳闸板至一次风机、磨煤机停止指令出口、至各DPU均增加了MFT硬接线信号等[2]。
在DCS逻辑中对I/O点采用了一些防范措施,其中TC模件温度补偿点增加上下限、品质判断;温度保护测点增加了品质判断和速率判断切除逻辑;部分保护、自动用流量测点采用了定温度补偿,如风量、给水流量等;主要自动调节回路设定值均增加上下限值、速率限值;部分手操器输出取消直接置数功能,避免误操作;重要冗余开关量信号增加了不一致报警;重要冗余模拟量信号增加了偏差大报警等。
对热工电源进行了重新分配,共配置了4面DCS电源柜和2面仪表电源柜。DCS 控制柜电源、操作员站电源、汽轮机安全监视系统、火检系统等均采用DCS电源柜电源。 DCS控制柜不再配置电源切换装置,两路电源分别引入DPU柜一套24 V DC电源模块,两路24 V DC电源经二极管耦合并联高选输出,每套电源模块均按全负载配置。
仪表电源柜分为炉侧、机侧2面电源柜,分别为机侧、炉侧就地仪表供电;FSSS就地信号检测电源与DPU电源分开,改至仪表电源柜;各操作台风扇电源、DPU柜风扇照明电源均采用仪表电源柜电源。仪表电源柜配置了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实现了双路电源无扰切换。
完善了各级电源电源异常报警,包括电源柜、DPU柜等。
ETS保护模件采用三重冗余设计,满足三取二保护要求。高低加、除氧水位保护均将电接点水位计更换为导波雷达水位计,实现了三取二保护逻辑。大小机真空、润滑油压低保护开关均改为独立取样,并实现了三取二保护逻辑。MFT、ETS硬手操打闸按钮均配置双按钮,接点采取串并联连接,一组接点引入DCS,一组直接接入跳闸驱动回路。大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增加了压力低试验电磁阀,实现了在线油压低联泵试验功能,解决了试验时需解除润滑油压低保护问题。冗余配置保护信号增加了不一致报警。完善了事件顺序记录(SOE)功能,MFT保护信号、ETS保护信号全部实现了SOE功能。
受工期所限,为减少工作量,部分机柜利旧,仅对内部模件进行了更换,未能彻底解决机柜外壳连接到地基钢筋及电缆桥架上问题。为规范接地系统,采用了以下措施方案。
独立配置了DCS接地系统,采用了七井群独立接地网,以吸收式石墨接地极作为接地网的垂直体,以传递高频信号较弱的石墨防雷接地体作为水平体,汇流连接至中心接地极(见图1、图2,图中数字单位 mm),再通过接地电缆连接至专用接地柜汇流铜排。
图1 接地网平面示意图
图2 接地桩埋设示意图
DCS机柜接地分为保护接地和屏蔽接地,两个接地铜排采用绝缘垫片实现完全隔离,保护地连接至钢筋和电缆桥架,电缆屏蔽芯连接至专用屏蔽地接地铜排。各机柜屏蔽地接地铜排星形连接到一起,再用接地电缆连接至接地柜汇流铜排。为防止原有电缆屏蔽层与机柜外壳导通,各电缆屏蔽层均更换为绝缘导线连接至机柜屏蔽地铜排。
为解决部分电缆无屏蔽层、存在较强感应电问题,将部分电缆重新设计,更换为计算机电缆或控制电缆,主要集中在FSSS保护信号电缆、SCS部分电动门、保护开关电缆、DAS部分温度信号电缆等。
在机组公用操作台增加1台操作员站,仅用于数据监视,无操作权限,方便管理及检修人员查看数据,并避免影响监盘人员或发生误操作。
对各DPU登录密码进行规范,设置统一的只读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各班独立设置DPU写入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严格执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将各台工作站USB口进行了封闭,杜绝采用U盘等移动介质拷贝数据。
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明确各单位职责,施工单位负责施工、接线、核线、单体调试,调试单位负责系统调试,DCS厂家负责系统硬件上电、软件下装等,做到职责分明,分工协作,防止推诿或遗漏。
加强联锁保护传动试验管理,有效控制试验效果。第一遍试验由调试单位负责,检修、运行部门配合,根据调试试验卡逐一试验,强调采用物理改变参数方式,严格进行各个动作条件组合试验和坏点模拟试验,以验证特殊工况下逻辑的正确性,侧重验证保护逻辑过程的正确性;第二遍试验由运行部门负责,调试、检修人员配合,侧重验证保护动作结果的正确性。
通过上述措施彻底解决了DCS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安全隐患,保证了改造效果,达到了改造目的,目前系统已投运,并运行稳定。通过改造,机组各项指标达到DL/T 659-2016《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要求,效果显著,提高了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机组控制水平及安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