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琳,邓德庆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雅和病区,广东 广州 510655)
结肠癌多首先腹腔镜手术治疗,虽创伤性小,但患者仍然会发生应激反应,无法将术后并发症降至为“0”发生,术后康复速度受到影响。重视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质量,达到降低并发症,促进康复的目的。但实践证实[1],常规护理缺乏全面性,其效果不良。为此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则受到重视,现纳入60例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分组讨论此点:
按护理方式分组60例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对照组:肿瘤大小(1.9±0.2)cm,年龄(43.2±1.1)岁,女性12例,男性18例;研究组:肿瘤大小(1.8±0.2)cm,年龄(43.5±1.2)岁,女性13例,男性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术前6 h禁水、8 h禁食、12 h清洁灌肠,术前置入尿管、胃管,术中全麻,常规置入引流。术后给予止痛干预,直至其肛门恢复排气、肠蠕动后,拔出胃管,进食少渣、流质类饮食,按照实际状况给予营养药、止血药、抗生素等。
研究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①评估营养状况风险:术前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估其营养状况,针对营养不良者,护士需协助医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并一对一向患者讲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加深患者的认可和理解,取得配合。
②术前准备:术前6 h禁水,8 h禁食,术前3 d则进食流质饮食,若有必要,可每日口服1000 ml短肽型肠内营养混合液,术前10 h服用1000 ml葡萄糖,2 h服用500 ml葡萄糖。
③术中不仅需密切监测其体征指标,如血压、心率等,还需重点监测体温,加温处理输入液体,合理设置手术室湿度、温度,保持患者身体体温平衡。术中尽量减少液体输入量,可用扩张和收缩血管类药物,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按照其吻合口和身体状况置入腹部引流管。
④术后若必须使用止痛药物,给药方式可为硬膜外给药,降低肠道刺激;术后若患者凝血、血常规、体温等均正常,术后24 h则可停用抗菌药物。术后1 d,可饮30 ml水,排气后,循序增加饮水量,术后第2 d,食用流质饮食,缓慢过渡到普通饮食。
⑤术后功能锻炼:在不影响切口的状况下,术后1 d时可在护士协助下,坐在床上活动;术后2 d,可床边站立15 min左右,术后第3 d,可下床活动25 min左右,2次/d。
记录其并发症,如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肠瘘等。
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6.67%(P<0.05)。见表1。
表1 比较并发症[n(%)]
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
表2 比较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
组别 n 住院时间(d) 术后排气时间(h)研究组 30 3.52±1.21 28.32±1.02对照组 30 5.02±1.23 36.68±1.32 t-- 4.7617 27.4489 P-- 0.0001 0.0001
结肠癌仍然主要给予手术治疗。目前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的主要手段之一则为重视治疗中护理质量。而实践发现[2],常规护理仅重视配合医生实施各项治疗措施,忽略了患者自身舒适性和心理需求。因此,则有学者倡导将众多新型护理模式中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应用到结肠癌腹腔镜手术中[3]。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6.67%,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证实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的优势。笔者分析原因为: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中,通过围术期多种措施干预,明显降低机体应激反应,让机体保持平衡,确保营养状态正常。术前口服葡萄糖,稳定机体血糖指标,并缩减肠道准备次数和步骤,从麻醉方式上也避免了交感神经的应激状态,降低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反应,术后早期即运动和进食,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肠粘膜恢复均为有利,进而达到促进恢复,降低并发症的目的。
综上,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