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物通讯中“细节”的重要作用

2020-11-17 14:23
记者观察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文章主题焦裕禄刻画

一、通过“细节”描写凸显文章主题

在人物通讯中,文章的主题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一样,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有灵魂,并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需要通过“细节”描写这个“血肉之躯”来体现这个“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文章的主题而言,一旦加入“细节”的描写,其主题必然会得到如鱼得水般的充实和升华。文章的主题就像是一棵大树一般,为了让这棵大树可以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地茁壮成长,必然需要不断地为土壤下那些大树根茎传输不竭的养分和水分,所以也就侧面体现了人物通讯凸显文章主题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人物通讯中,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为了展现焦裕禄书记心系人民群众、工作废寝忘食,所以记者在进行写作的时候,需要抓住一些可以体现文章主体的“点”进行描写,做到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最后进行充分的体现。如,记者可以选择焦裕禄书记在和涝、沙、碱的斗争中肝病越来越重片段进行细节的刻画:“……很多人发现,无论开会做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住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住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室的藤椅上,右边也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二、利用“细节”描写促使新闻形象更加鲜活

在文章中充分体现细节描写,就像是一个画家在画人物画像时针对其中某一个“点”进行细微、细致地描绘一样,往往这些“东西”才是最能吸引人、打动人的。在文章中通过对细节的精准刻画,可以让其中的人物形象一下子就“活过来”了,从简单的文字中跳脱出来,“跃然纸上”地出现在广大受众面前,让读者似乎可以和文章人物“零距离”接触,真实、生动而传神。

例如,在《为了每一个残疾孩子的幸福》这篇人物通讯中就有一段关于细节的描写,它让整个人物就像活了一样地出现在广大受众眼前:“由于残疾孩子身体、心理的特殊性,需要更多的关心……为了学校里的32个孩子,她亏欠女儿太多了!沈莉玲哭成了泪人。”在这段细节描写中就较好地刻画了沈莉玲这个人物,通过其中“在残疾儿童讲述生理知识的时候,得知自己女儿发烧却还是一心为了别人孩子,最后发现自己女儿病重,给医生下跪”等细节的刻画,将她27年投身于特殊教育的坚持与决心生动地体现出来。她将无私奉献的“大爱”倾注于一代又一代残疾儿童的教育当中,精心照料、努力培养着这些孩子,就为了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走进校园,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自强自立。这样一个用“大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瞬间就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通过一个个细节的描绘,让这个形象更加鲜活、更加立体、更加丰满。

三、使用“细节”描写重现典型环境

如果在文章中要凸显人物的特性,那么就离不开对当时环境的重现和烘托,往往通过典型环境的完美烘托会让整个人物都更加形象和具体。

例如,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吴吉昌这个人物,他一心为了科学农业技术的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受到了非人般的待遇,以至于最后成了残疾人。即使结果如此悲惨,他还是像文中提到的那样“当时,吴吉昌想,什么痛苦……人们每天都看见吴吉昌弯着残废的手,拖着打伤的腿,艰难地跪在地上打扫。”通过这段描写,真实、生动地重现了吴吉昌当时所处的典型环境,通过这种典型环境的重现侧面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

四、结语

综上,虽然细节的描写可以提升文章整体“神韵”,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是也不能不经筛选地将所有内容都进行细节刻画,要有目的性地去进行选取,依据文章的主旨以及需要表现出来的人物特性,进而突出文章的重点,这样才可以最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文章主题焦裕禄刻画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焦裕禄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初中英语阅读整体性教学模式浅谈
巧用对比 突出人物形象
流逝的岁月 流淌的歌声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
有效作文贵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