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理论指导口译的可行性分析
——以口译实践为例

2020-11-17 23:57刘玉倩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理论指导口译外壳

刘玉倩

(吉首大学,湖南张家界 427000)

0 引言

赛莱斯科维奇的释意理论在口译界广泛使用,释意理论自确立以来,由于其逐渐完善的理论框架和独特的理论视角,使西方口译研究进入了以口译从业者研究为主导的新阶段,成为西方口译的主导理论。随后,由于国内翻译学家的引进与应用,释意理论也对中国口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理论对翻译本质的界定、对口译程序及对象的分析以及对口译教学的创见对当今的口译实践和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翻译专业尤其是口译专业学生的口译实践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理论基础

1.1 释意理论的诞生与确立

1968 年,法国著名口译专家达尼卡·塞莱丝科维奇发表《国际会议议员——会话与交际问题》一文[1],被视为释意理论的奠基之作。1984 年,塞莱丝科维奇和勒代雷教授合作出版了《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2],标志着释意理论的确立。

1.2 释意理论的核心理论

释意学派指出,翻译共有三个层次的翻译,分别为词义翻译、话语翻译和篇章翻译[4],而相比于语义层次的翻译和话语层次的翻译,篇章层次上的翻译也就是释意翻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只有篇章层次上的翻译才能实现翻译的真正目的——即口译者用目标语言传递出源语言的等同意义,而不是机械地解码和编码的代码转换。因此,释意学派专注于篇章层次及其意义的产生和翻译,从而提出了释意理论的核心结论:释意理论的三角模型和脱离原语外壳的存在[3]。

释意学派对三角模型的“理解—脱离原语外壳—表达”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释意理论认为,在“理解”阶段,既然意义是翻译的对象,译者也必须试图理解所要翻译的内容的意义;同样地,表达也要围绕意义展开。译者在“表达”环节的目标不是要重现源语的语言形式,而是要用符合译语习惯表达的方式传达源语的意义;作为三角模型中的重要环节,释意学派也对脱离语言外壳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三角模型中意义产生的中心环节为“脱离原语外壳”阶段,该阶段为意义产生的重要阶段,因此,如果不进行此阶段就无法进行意义的翻译,也就为非真正翻译[3]。

1.3 核心理论指导下的方法

在“表达”环节,释意理论指出,在没有认知知识参与的情况下,语言符号会提供多种“假设意义”[4],译者的认知补充排除了多余的“假设意义”,促成了对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取自己的认知知识,通过译者本身的认知知识去进行认知补充并进行翻译。因此,如在口译过程中遇到了理解方面的难点,可采用释意理论指导下的“认知补充法”进行解决。

在“脱离语言外壳”阶段,译者需要理解源语的意思,而不是进行简单的代码转换或者是字对字、句对句的理解。在这个阶段,可采用“脱离语言外壳法”。

在“表达”阶段,释意学派认为,表达同样要聚焦于意义进行翻译。译者在“表达”环节的目标不是重现源语的语言形式,而是需要用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方式传达源语的意义,并且,译者在口译时,通常翻译的是整体的内容,而不是单个词句。因而,译者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篇章逻辑,注重“意义对等”和“篇章逻辑”,可采用“语意解释法”“逻辑重组法”和“语速增补法”。

2 释意理论指导下的口译策略及在口译实践中的运用

根据释意理论的核心思想和释意理论的三角模型,需要在口译实践过程中注意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这三个阶段,尤其是脱离语言外壳阶段,因此译者在进行口译实践时采用了上文提到的释意理论指导下的方法,并分别根据词汇、语句和篇章的角度分类来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口译难点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2.1 释意理论指导下的词汇翻译——增强词汇意义的理解和表达

例1:native speaker.

在翻译这个词汇时,native 是“本地的”意思,所以译者第一遍进行了字对字的翻译,翻译为“说本地话的人”。而根据释意理论指导下的“认知补充法”,译者了解到上文讲的是美国的语言使用情况,而美国的母语为英文,因此根据“认知补充法”,这里的“native speaker”翻译为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

例2:leadership.

Leadership 在词典中有几个意思,常用的有“领导;领导地位;领导力或领导才能”,译者第一遍翻译为“领导”。根据“认知补充法”,译者需要对篇章背景进行了解,通过自己的认知进行翻译。该篇章的主要内容为“企业领导者需要具备的才能”,因此译者将“leadership”翻译为“领导力或领导才能”。

例3:first language.

如果对“first language”进行字对字直译,则翻译“第一语言”,而译者根据“脱离语言外壳法”,直接翻译出词汇意义更加准确,因此将“first language”翻译为“母语”。

例4:格局。

该词出现在马云的演讲对人的描述,并且在一些名人演讲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个词,在中文中很熟悉,但是如何用英文表达有一定难度。译者了解到“格局”描述人的中文意思为“人对于事物认知的程度以及所做的事情及结果”或者“人的气度和内在涵养”,因此,译者采用“语意解释法”将“格局”翻译为“level of cognition and ability of handling things”。

2.2 释意理论指导下的语句翻译——增强语句意义的理解和表达

例1:when I walk together with two others, there must be one I can learn something from.

这句话的背景是一个名人访谈,主持人是中国人,采访嘉宾是Ritz-Carlton 经理Hugo Montanari,当主持人说出就这句话时嘉宾立刻明白了主持人说的是什么意思。译者在翻译这句话时考虑到,如果进行字对字直译,翻译为“我和其他两个人一起同行,我一定可以从其中一个人身上学习到一些东西”,母语为中文的观众能理解什么意思但是会感到这句话表达有问题,因此,译者使用“认知补充法”,提取自身的认知知识,将其翻译为《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

例2:when you win something, you must always lose something.

这句话同样也是出现在对Ritz-Carlton 经理Hugo Montanari 的访谈中,主持人当时对嘉宾说了这句话。如果进行直译,译文为“你赢得一些东西时,一定会相应失去一些东西”,这么表达过于口语化和直译,因此译者同样采用“认知补充法”,知道这句话也是出自孔子的《论语》一书,因此将其翻译为“有失必有得”,让中国观众更深刻地了解该句话的意思。

例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译者第一遍翻译这句话时,直接在记忆中提取英文有没有对应的英文翻译,导致回忆时间过长没有顺利翻译出来。因此在第二遍翻译时,根据《论语》中的解释,“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意思为“人到了三十岁就有所成就;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很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译者采取“语意解释法”,将该句话的内涵意义翻译出来,即“a man has some achievements at thirty and has his own judgement after many experiences at forty”

2.3 释意理论指导下的篇章内容衔接——脱离语言外壳以及增强篇章衔接性

例1:“过去我们说不搞‘大水漫灌’,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特殊时期要有特殊政策,我们叫作‘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

本段话选自2020 年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译者在进行翻译练习时考虑到,汉语重意合,句与句结构一般成并列句,呈典型竹状结构;而英文重形合,呈葡萄状结构,需要外显性连接标记。因此译者在翻译这段话时,采取“逻辑重组法”将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以及采用“语素增补法”将并列的句子添加连接词的方法进行翻译,译文为“We have repeatedly said that we will not flood China’s economy with liquidity, and we didn’t do it in the past and we not do it now. But the current unusual time requires extraordinary measures. If there is little water, fish can not live, just as sufficient liquidity is important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f there is too much water, it will induce froth in the fish pond, whereby some people may attempt to muddy the waters and fish for arbitrage. Therefore, we must ensure that measures taken are well-focused, the prescription is precise and the medicines for getting out of the hardship effective. That is to say, new approaches must be employed as to where the money comes from and how it is spent.”

例2:“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

该段话来源为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题演讲,内容以并列句的形式呈现。英文重形合,因此译者采用“逻辑重组法”,将内容进行重组整合,翻译为“with more opening attitude and measures, we should jointly make a big world market cake, a solid world sharing mechanism and a flexible world cooperation way, and fully implement the power of globaliz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3 结论

本文根据释意理论以及三角模型的“理解-脱离语言外壳-表达”三个阶段,采用其指导下的“认知补充法”“脱离语言外壳法”“语意解释法”“逻辑重组法”和“语速增补法”进行口译实践,举例具体介绍释义理论指导下的方法如何指导解决口译中的难点,并且从而证明释意理论可以为口译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进一步验证释意理论对口译指导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理论指导口译外壳
反思口译教学:历史、学理与现实
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下全程护理干预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中的应用
循证理论指导下的疼痛护理用于输尿管结石微创取石患者中的效果
金蝉脱壳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狂放外壳下的戏剧寓言——郑大圣导演风格研究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童趣在手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