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 臻
“三会一课”是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基层党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它把党支部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融为一体,是夯实执政之基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静乐县立足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实际,以增强支部组织生活活力为目标,坚持规范落实、创新方式、提升成效,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三会一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广大党员的“参与感”,着力夯实基层党建堡垒。
静乐县位于晋西北,隶属于忻州市。现辖14个乡镇,有行政村223个。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党员的价值观念也日趋发生变化,给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的开展带来了一些影响。一些党支部对“三会一课”研究不深、把握不准,有些会议的内容只局限在党史党务方面,围绕党性党建深化拓展不够,多数是平平淡淡传达上级精神,总体呈现出“上热、中温、下冷”状态。有的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新瓶装旧酒,形式机械,会照常开,课按时讲,却没能解疑释惑,一些党员对此习惯于敷衍应付。一些农村党组织党员队伍存在老化、弱化等现象,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党员先锋模范意识欠缺,主观能动性差。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进一步抓实“三会一课”,把“三会一课”落实到党支部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真正以实际行动建强基层组织,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落实“三会一课”有规可依、有据可循为切入点,在“三会一课”制度抓落实、抓规范方面下功夫,推动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一是健全完善责任落实机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新要求,研究制定《静乐县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深入展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推行“三会一课”落实备案制度,对开展“三会一课”进一步明确要求,规范程序。二是健全完善党员常态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全程记实,规范党组织活动记录和党员活动记录。健全党员先锋岗、深化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驻社区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要求全县在职党员在工作时间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微笑服务,有效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三是健全完善督查检查机制。坚持在抓长、抓细、抓常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的考勤制度、会议制度,列出工作计划,对落实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和组织实施做出具体安排,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个落实”。全力推行领导干部“四到”、“七个一”。确定县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指导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立党支部联系点27个,各级领导干部全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双重组织生活,并在包抓精准扶贫工作的乡镇和所属一两个行政村党支部讲党课。组建党建工作督导组定期开展督导,督促各级党组织把功夫下在平时,注重过程质量。加大“三会一课”在党建考核中的比重,列入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对于“三会一课”不正常,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开展效果不好的党组织,对党组织书记进行约谈,作为后进党组织进行整顿提高。
坚持把增强“三会一课”吸引力感染力作为推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以打造“静乐党建”品牌为统领,结合本土实际创新“三会一课”形式,让“三会一课”更具时期感。一是注重贴近思想。改善“一人说、大家听”的单一学习形式,制定“三会一课”轮流主持、轮序讲党课台账,积极动员支委委员、普通党员上讲台,采取身边人讲通俗话的方式,激励党员自觉先学、先思,增强学习兴趣和效果。利用“互联网+党建”学习平台,建立“静乐党建”微信公众号,上传各类党建信息,为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提供知识储备保障。同时,督促各基层党组织通过“三晋先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让党员不受时间、空间和个体素质差异的限制,时时都能接受到党的教育,处处都能感受到党的关怀。积极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到乡入村讲党课,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600余人,深入基层一线党支部带头讲党课2000余场次,以灵活多样、便捷有效、党员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安排转达落实到一线,有效推动基层党支部各项工作上台阶。二是利用红色资源上好“选修课”。依托岑山书院、康家会镇百团大战首战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为主题,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新媒体教学,创新实行“开放式组织生活”,在寓情于理、情景融合中帮助党员锤炼党性、纯洁思想、加强修养。三是对比典型上好“警示课”。全县各级党组织通过组织观看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影片、开展专题研讨交流等方式对标先进,积极向先进看齐,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党员敬业修身、为民服务的信心。党员领导干部从“课桌后”走向“讲台前”,变“念文件”为“趣味学”,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让党员有更多的“参与感”,让“三会一课”更具吸引力。
坚持把落实好“三会一课”作为解决党员干部“心结”、解决支部工作疑难杂症的“钥匙”,在抓融会上下功夫,让“三会一课”更接地气,更具实效。一是教育党员与引领大众相融合。全县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常常参加组织生活成为习惯和自觉,切实增强党员意识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县级机关党组织积极开展以“谈一次鼓劲话、吃一餐炕头饭、办一件暖心事、干一次农家活、算一笔收入账”等“五个一”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推进结对帮扶干部深入了解贫困户的所思所想所盼,扎实解决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形成推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重视邀请大众参加“三会一课”有关活动,向大众宣扬大政方针、惠民政策,约请大众代表列席有关会议,征求大众对党支部工作和党员的意见建议,有效推动党组织、党员提升和改进工作。二是“三会一课”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全面推行“党建+”模式,着力破解“三会一课”中存在的为学习而学习、为开会而开会等问题。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文明城市创建、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每次开展“三会一课”前,征集支委、支部党员对会议议题和党课内容的意见建议,有效杜绝“三会一课”与支部中心工作“两张皮”。三是组织生活与大众生活相融合。通过展开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在扶贫帮困、文明创建、带头致富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大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人民大众有更多获得感。
近年来,静乐县在抓实“三会一课”上取得了一些良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创新了“三会一课”制度,使组织生活更加富有活力,推动党建工作再上台阶。通过“三会一课”,重大决策上下结合、党内公开,让广大党员享有了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如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推荐优秀党员等,采取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等方法。同时,党员组织生活规范化。按照《党章》要求,通过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公开处理等多种措施,党员组织生活日益常态化,每月确定一个主题,不拘形式、注重实效,推进党组织生活会常态化开展。
二是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明显。创新“三会一课”形式,使组织生活更加富有活力,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通过一月一次组织生活会,每月固定一个主题,不断探索经验做法,推进组织生活会常态化开展,使党员的党性意识明显增强,素质显著提升,党员参会率大幅提升。这促使广大党员在志愿服务、文明创建、平安创建、脱贫攻坚等工作中,主动参与、积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彰显出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凸显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严”和“治”氛围得到巩固。通过加强规范性的指导帮促、开展“三会一课”重点问题整改落实等措施,有效传递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强烈信号,带动了党支部层面工作整体从严,鼓舞了党支部书记敢抓敢严的底气,激发了党支部委员“一岗双责”的能动性,调动了党员“自我从严、我要从严”的内在动力,党建工作严起来、落下去的氛围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