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斜阳处有春愁
——女词人沈祖棻的家国情怀

2020-11-17 08:57本刊编辑部
传记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斜阳词人家国

本刊编辑部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季节。这个春天我们经历了沉重的愁,但终于迎来了阳光和鲜花,这个愁,随着日益渐浓的春意,渐行渐远,已然在时间的尽头化作生命的动力,在为所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遥寄一声声的祝福。

88年前,曾经有位女生也写过春愁,为积贫积弱的家国。

1932年春,时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汪东在词选课上,收到一位女生交来的题为《浣溪沙》的作业:“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这样一首寓家国情怀于斜阳、芳草的佳作,不仅使词学造诣极高的汪东惊叹,更是使这位女生赢得“沈斜阳”的美名。三年后,她开始在《文艺月刊》上陆续发表历史小说《辩才禅师》《茂陵的雨夜》《厓山的风浪》《马嵬驿》《苏丞相的悲哀》,一时被文坛誉为“江南才女”。

这位女生即是日后被朱光潜誉为“易安而后见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的女词人沈祖棻。1909年1月29日,沈祖棻出生于苏州大石头巷的诗书世家,从小接受传统私塾与新式学堂教育。1930年秋,沈祖棻考入中央大学上海商学院,因性情不近,次年便转学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学习。据其自述:“在校时,受汪东、吴梅两位老师的影响较深,决定了我以后努力的词的方向,在创作中寄托国家兴亡之感,不写吟风弄月的东西,及以后在教学中一贯地宣传民族意识、爱国主义精神。”1934年从中央大学毕业后,她随即考入刚成立的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成为第一届的16 人之一,并于1936年毕业。

1940年2月,沈祖棻的新诗集《微波辞》在重庆出版,其中《空军颂》《克复兰封》《冲锋》《花圈》等均为抗战题材,是直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杰出作品。同时,她在报刊上所发表的不少词作,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刘白羽所说:“国破家亡之恨,销魂呻吟之词,古已有之,惟沈祖棻生于今世,写于今时,她未停留于伤春悲秋,羁愁离怨;能于绮思丽句中寓天下兴亡之志;故尔有追求,而追求得又那般痛苦;于是通过个人心灵,树立民族魂魄,句句珠玑,字字血泪。”

沈祖棻《涉江词稿》五卷共收词408 首,其中绝大部分作于战争年代。1944年8月,沈祖棻在听闻“衡阳保卫战”之惨烈状况后创作的《一萼红》,更被词坛誉为“千古一叹”。她在小序中写道:“守土将士誓以身殉,有来生再见之语。南服英灵,锦城丝管,怆怏相对,不可为怀,因赋此阙,亦长歌当哭之意也。”

历经战乱时期颠沛流离之苦的沈祖棻,总不忘随身携带着她的词稿。在1944年写给恩师汪东的信中,她曾说:“一日,偶自问,设人与词稿分在二地,而二处必有一种遭劫,则宁愿人亡乎?词亡乎?初犹不能决,继则毅然愿人亡而词留也。”其“乱世死生何足道,汉家兴废总难忘”的不诉一己之悲的家国情怀让台静农为之赞叹:“李易安身值南渡,却未见有此感怀也。”除《微波辞》和《涉江词稿》之外,1972年以后,沈祖棻拈起多年不用的笔再度写起旧体诗,为自己和亲友在十年浩劫中的生活和心灵留下一些真实而生动的记录,后编入《涉江诗稿》。

程千帆曾称沈祖棻“首先是一位诗人、作家,其次才是一位学者、教授”。为“缅怀家国,兴于微言”,1942年沈祖棻在金陵大学授课时,曾组织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编辑《正声》诗词月刊,其中四位将要毕业的学生的诗词,以“标雅正沉郁之旨为宗”,结集为《风雨同声集》出版。沈祖棻在诗词赏析方面更是成就卓著。在其身后,程千帆整理、出版了她的遗作,包括其最负盛名、滋养了无数读者的古诗词鉴赏文字《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程千帆的“文章知己千秋愿,患难夫妻四十年”则是夫妇二人一生的最真实写照。

我刊2020年第4期“封面人物”栏目特别策划“有斜阳处有春愁:女词人沈祖棻的家国情怀”专题,特别邀请程丽则、张春晓、刘重喜、忆王孙、何汉杰五位作者,带我们走近这位“身经离乱多忧患,古今一例以诗鸣”的一代女词人,感受其崇高的人格、伟大的胸襟、纯洁的灵魂,以及一颗对国家兴衰与人民疾苦深挚关怀的滚烫诗心。

叶嘉莹先生曾说:“诗歌价值在于滋养精神和文化。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往往是用生命谱写诗篇、用生活实践诗篇,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古典诗词凝聚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是我们民族的血脉、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依然在怀念沈祖棻,依然在吟诵她的诗词,就是因为她和她的诗词,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气度和神韵。

猜你喜欢
斜阳词人家国
斜阳巷里
薛济萍:坚守实业 彰显家国情怀
望斜阳
张海:传承家国情怀 肩负使命担当
竹之韵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孤馆寒窗夜无寐
林逋梅妻鹤子
家国情怀(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