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臧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为协调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要加强美育。美育是与学生自身成长息息相关的一类教育,它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德育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更加完善的人格。美育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要逐步激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将课堂教学结果优化,关注美育展开形式,做好实际应用,让学生在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美学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美育呢?
小学生生活阅历较少,他们更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在实施美育时,教师可联系生活,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课堂上发散思维。这样一来,通过引导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帮助学生感受美学因素,使学生形成真实情感。
例如,在教“花儿朵朵”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全班学生外出,去附近的公园观察公园中花的颜色以及种类。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教师激发,他们能够自主地去观察花的形状、花的颜色,并思考花的作用。教师顺势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花儿在生活中有着怎样的作用?你们能够说出自己认识的花朵吗?如何画出漂亮的花呢?有了生活知识的奠基,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显得茫然无措了,大多数学生能明确自身学习方向。
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所教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现实生活中美的体验,让学生了解到美术知识教学的神奇,让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的丰富性。教师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可为学生积累大量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欣赏课程,虽然教材内的各类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受限于学生的鉴赏能力,很多学生在学习课堂上难以了解这些艺术大家的艺术作品。教师在教学时,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感受艺术作品,对其中的美感做出认知。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进行探究,创设美学教学情境,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春天的色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春天来了,小兔一家人又可以外出了。小兔宝宝准备在外开垦一块田地,种上胡萝卜;小兔妈妈准备将自己的房子进行修缮;小兔爸爸给小兔妈妈准备了很多的花朵……引入故事情境后,美术课程的知识学习就不会单调了,教师可顺势引入该节课程,让学生分析春天有什么特点,春天的色彩是怎样的。学生通过分析会发现,春天的色彩是五彩斑斓的,春天最为突出的颜色是绿色,还有红色、黄色、蓝色等各种花朵的颜色。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冒出了嫩芽,它们等待着新一轮的生机。教师可通过教学情境创设,做好内容导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在感受美、体验美之后,为了更好地渗透美学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地感知美。立足于小学学生学习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所学知识的乐趣。教师可在学生的理解范畴之内,建立一个更为高效的鉴赏学习平台,丰富内容,强化美学实践,创造美学价值。
例如,在教学“诱人的瓜果”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幅有很多瓜果的图片。展示此图片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被调动出来,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此时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开展想象,有的学生在此刻也许会联想到芒果,觉得芒果的颜色是黄黄的,很像土地;有的学生则可能想到了西瓜,认为西瓜像皮球。教师可开设一个趣味教学活动,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水果组建画作,有的学生可能会用橘子皮构成趣味的山水画;有的学生可能会用香蕉皮做成有趣的小人模型。在学生认真思考的过程中,用实践动手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教学,发挥美育作用。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美育教学的多样性,要注意教学预设中的美育,同时还要在课堂或者课外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情境的生发,相机引导他们,并开展美育活动。如在“鱼的纹样”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对称美之外和学生探讨不规则的美,联系到学生生活中的规则认识,使学生获得美育素养。
美育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形成形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求,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造美学情境、做好实践应用等策略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突破。在将美育因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过程中,贴近美学教学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创造美学价值,提高美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