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伟莉
陈鹤琴认为,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技能,不仅是“生活”使其然,而且与幼儿体力、智力、道德和美感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幼儿的眼里,劳动就像游戏一样,存在于他们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能给他们带来成功感与愉悦感。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成长需要,挖掘适宜的教育资源,来开展劳动教育呢?
在劳动教育中,部分成人往往将重点放在孩子从事劳动上,而忽略了孩子在参与劳动过程中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技能方法的习得以及自我情感体验的表达,这导致孩子对劳动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劳动观,以知导行。
劳动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让幼儿自由表达意愿和发挥想象力、创造性的一种形式。将劳动有机渗透到活动区中,让幼儿通过游戏扮演、情景模拟、生活再现,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中,自然而然地习得劳动技能,并热爱劳动、乐享劳动。
例如,在“美食林”里制作果汁,设计水果蔬菜拼盘、清洗蔬菜、剥豆刮皮;点餐、送餐、用餐;在“图书馆”整理图书、给娃娃讲故事、借阅图书等。在游戏中,幼儿充分感受到参与劳动的快乐,同时通过参与不同的游戏不断地积累新的劳动经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培养了幼儿自信、乐观、坚持、合作等良好品质。
对幼儿劳动品质的培养应从细微处入手,充分挖掘每一个生活细节的教育价值,引发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做”转换到“主动的我要做”。日常游戏中,材料的取放与整理是幼儿每天都要完成的任务之一,班级教师应把这项能力作为主要常规进行培养。虽然幼儿都知道游戏后要把材料放好,但实际活动中,幼儿仍然需要教师的提醒,会出现依赖他人、材料乱放等行为。
第一,在讨论与实践中学会劳动的技能技巧。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游戏评价中,教师通过照片、视频等手段将幼儿取放材料的场景再现,并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解决。如材料没有收放好会有什么不良后果?(明确不良行为的后果)你们在收拾材料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提出劳动的困难)为什么有的区收得快,有的区收得慢?(观察对比劳动的方法)怎么分工合作会更有效率?(学会协商合作)有的幼儿经常忘记收拾玩具怎么办?(责任意识)某材料放在哪里更方便,可以用什么标识来区分?(统筹与规划)……
借助游戏的推进,幼儿通过讨论与实践,在游戏材料的取放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并逐渐达成共识,使之成为“班级公约”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独立思考与协商合作,通过不断的实践来验证自己的劳动方式是否合适,怎样做更有效,形成了分类整理物品的系统观念,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懂得了做事应有始有终、生活应井然有序的道理。
第二,坚持“抓大放小,管放结合,持之以恒”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幼儿能做的事情绝不帮忙,遇到问题就让幼儿找小组协商尝试解决。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着重观察幼儿取放材料的情绪态度、方式方法,并借助评价环节鼓励幼儿积极分享自己取放材料的经验。
如教师可以对幼儿说:今天你在哪一个区域玩?用到了哪些材料?在收拾材料的时候用到了什么好方法?同时,引发幼儿尝试客观自评与他评:你觉得你们组收拾材料的情况怎么样?有哪些进步?哪些方面需要加油?为什么这个小组的材料收拾得又快又好?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通过促进幼儿反思,促使幼儿学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同伴的劳动,增强责任感,培养自主性与独立性。
种植饲养活动是幼儿直接亲近自然、感受动植物生长、收获快乐的有效方式。笔者所在园所的教师借助“馨宝农庄”的种植、养殖活动搭建幼儿劳动的平台,引导幼儿通过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进行调查活动,积累经验。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参与种植地的规划与材料的准备,激发幼儿劳动的欲望。给予幼儿亲手种植养殖、亲自管理、亲眼发现、亲历成长的机会,让幼儿在播种、施肥、养护、采摘的过程中,学会倾心付出、耐心等待、细致观察,从而促进幼儿养成勤俭节约、团结协作、坚持不懈、乐于分享的良好品德。
动植物的生长倾注了幼儿的心血,幼儿每天来园与离园都会自发到“馨宝农庄”看看亲自种植的菜苗,带一些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他们不仅付出了体力,还在与植物的互动中了解他们的生长规律,学会了细致照料、耐心等待。收获的季节里,教师为幼儿搭建了多纬区域联动平台,鼓励幼儿以不同形式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幼儿会把收获的蚕豆、西红柿、黄瓜送到食堂一起分享,会把种植的萝卜、大蒜腌制成萝卜干和糖醋蒜,会把收获的种子、蔬菜在美工区做成种子画、蔬菜印章等。
在一日活动和游戏中,以生活自理劳动为核心,以游戏为切入点,充分挖掘适宜的教育资源,积极创设有价值的劳动环境,帮助幼儿具备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以玩促劳、以劳树德,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