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阴牧云
想念他时,我再次翻开手上那本《平如美棠》:我知道,平如与美棠从此将永不分离。
2020年4月4日,99岁的饶平如在上海逝世
编者按:2008 年,饶平如87 岁,妻子毛美棠去世。此后有半年时间,饶老先生无以遣怀,每日睡前醒后,都是难过。于是,他决定画下他俩的故事,便有了《平如美棠》这本书。此书获评“2013 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等多个奖项,畅销十几个国家。2020 年4 月4 日,正值清明之际,99 岁的饶平如在上海逝世。受出版人杂志之邀,《平如美棠》图书编辑阴牧云讲述了她和平如爷爷因书结缘的故事。
《平如美棠》记述了饶平如和妻子美棠一生的爱情故事。他们一生波折,到暮年才有一个安定的居所,但老病相催,她却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当美棠离世后,心中的悲伤和遗憾让平如拿起画笔,他一笔一笔,从美棠的童年画起……就这样亲手构建和留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平如以爱的力量对抗着记忆的流逝和时间。
著名的央视主持人柴静曾在访谈中问平如爷爷:“您已经90 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爱情)磨平了,磨淡了?”爷爷则回答说:“磨平?怎么讲能磨得平呢?爱这个世界可以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时间回到2012 年,在平如爷爷上海的家中,我第一次翻看关于《平如美棠》这本书的全部材料,有画作、照片、实物票据和证明,还有毛笔字、铅笔字和钢笔字的各种记录。材料很多,记录的是两个人、两家人的故事,表面上看有些零乱,但无论图文都意味深长、细节饱满,充满了动人的情感力量。那时我就知道,这些材料将是一个图书编辑一生一遇的好素材,需要在编辑中把众多材料的主线拎出来,也需通过新材料的补充把尚存的内容空白点及结构的不平衡处理好——它一定会是一个好故事,一定会是一本好书。到现在我仍记得那一天自己心中的震动,还有为了这个故事本身而生出的感动,在后来图书成稿和制作的全过程中,我也时时提醒自己要把那一天的感受通过图书传递到读者那里。
之后我和饶爷爷的孙女一起到南京拜访了设计师朱赢椿先生,在他那间出名的“书衣坊”工作室里,朱老师一边极有兴趣地翻看我们带去的部分图书资料,一边听着介绍,之后他建议道:“平如美棠”四字既是书中人物的原名,又是极美的中国人名字,这四字与内容相合,做设计时字形也兼具美感,不妨用做书名如何?于是此书的名字就此确定。
几天后我们和朱老师在上海的饶家再聚,因为朱老师说做这样的一本书,非得认识作者本人才对。而正是这次见面决定了这本书未来的设计方向:朱老师说这本书应当是温暖厚重和接地气的,它是靠近大家的,不会让你觉得有距离感——就像饶爷爷给人的感觉。后来朱老师按此思路为这本书选择了偏正方形的开本,内文则定了比较厚的轻型纸,略微发黄,有粗糙质感,书籍的边上也打成毛边,最后主色调选用的则是喜气的中国红。
朱老师认为这本书的内容已经足够好、足够特别,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反应当收敛自己,只需将所有材料如实呈现即可。他这个选择包含着对《平如美棠》这个故事的深入理解,而这本书出版后在设计方面也广受好评并获得了当年的“中国最美图书奖”。感谢朱赢椿先生,他得这个奖实至名归。
出版后的《平如美棠》拿下了当年几乎所有重要的出版奖项,被《新京报》评为“2013 年度好书评选”之“年度致敬图书”。在颁奖时,知名学者何怀宏上台致辞:“这本书不是思想或政治的巨制,然而,任何思想的探索和制度的改善,其旨归不正是应让所有人过好的生活,美的生活?而每个人也都有如此生活的权利。于是,我们在这里向《平如美棠》致敬,向生命致敬,向长者致敬,向普通人致敬,向所有在生活中发现美和传递爱的人们致敬。”
出版界给予这本书以殊荣和致敬,而普通的读者则以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爱给了爷爷最大支持。爷爷在上海的家里有一本“《平如美棠》读者签名录”,他说“凡来索签名的读者皆系喜爱此书并且对我俩寄予同情和理解之人”,一概称之为“知己”,因而造册并郑重记下每个人的名字。可以说,在这本书出版和传播的一路上,《平如美棠》传递了爱,也收获了巨大的爱,这些都令平如爷爷深感欣慰。他并不懂得商业的操作规则,但他总是力所能及地和更多的读者对话,他发自内心地视之为一种对他的“理解”与“共情”。
也是从那时起,作为图书编辑,我陪伴平如爷爷走了不少地方做宣传,和很多媒体及读者进行了交流,每一次都看到了人们眼中的感动。我到底有多少次向别人讲述过《平如美棠》呢?说实话我也不记得了。编辑需要阐释自己理解中的作品、讲述自己内心因作品激发而产生的情感——我逐渐意识到这个过程是充满意义的:我们正在做的与纸页、文字、油墨打交道的这件事情,它能让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和我们周围的人们在精神上相互联系起来;每一本好书都具有思想、情感和力量,而这一切,都将要、也应当汇入到更多的人们中间去。
书籍能把人们聚拢在一起,而《平如美棠》的编辑和出版故事,注定了会走得更远。
在2015 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最先是意大利的出版社决定买下此书版权,随后意大利版的编辑把这书推荐给了他在西班牙的编辑朋友,他们也马上就做出了决定,之后又把此书推荐给了自己认识的法文版编辑,然后是荷兰的出版人……这些编辑所在的出版社基本上都是本国拥有崇高地位的文学类出版社,他们的这个圈子也一向重视传统和口碑,有时一本书就是通过口口相传这种最简单平实的方式才流传开来——这倒也与《平如美棠》这本书的气质相吻合。
2015 年12 月6 日,我收到电邮,得知《平如美棠》有望售出最重要的英语版权。博达版权代理公司的Annie转来了企鹅兰登出版集团编辑的来信,原话是:“所有编辑被‘平如美棠’的图文并茂深深吸引,有极高的评价,称之‘动人的爱情,难忘的坚忍精神,崇高人性的见证,令人着迷的现代中国历史’。”
在《平如美棠》走出中国的过程中,我和几位《平如美棠》国外版的编辑聊过此书,好几次听到他们使用了同样一个词来描述这本书,incredible beauty,就是难以置信的美。还有编辑认为这本书中有一种诗意的东西,我完全同意他们的看法。
这本书,它的这种美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书里面说到平如在战场上差点就被打死了,但是他躺在那里,看到蓝天和白云,他觉得自己死在这里也是可以的——就是这种感觉。
平如爷爷是受过非常良好的民国时代教育的一个人,他自己有很高的修养,所以读他的文字我们都能够感觉到一种典雅和底蕴,这些也构成了这本书的美。
平如和美棠的故事就是两个青年男女一见而倾心,这是很美好的感觉,凡经历过的人都不会忘怀,更何况他用画笔,把心灵被照亮的那一刻留在了纸上:“再一眼望去,恰见一位面容姣好、年约二十的小姐在窗前借点天光揽镜自照,左手则拿了支口红在专心涂抹——她没有看到我,我心知是她,这便是我初见美棠之第一印象。”只是这透过窗偷偷望去的一眼,从此,这位年轻军官的生命轨迹在一九四六年的春天彻底改变——这真的太美好了!平如和美棠后来经历了那么长久的分别。很多人跟美棠说你一个人带着这么多孩子不容易,让她改嫁,但美棠毫不犹豫拒绝了,她决定在家里等她的丈夫。哪怕一年只见一面。而那时平如正在农场里劳动,他在自己的蚊帐里面拿一个纸板,在上面画上琴键,手按在键上装作自己是在弹奏。你听不到音乐,他也听不到,但是这个旋律在他的脑海中。这难道不是很美?
看《平如美棠》的时候,我觉得这书有一种难以置信的美,既有超脱和升华的部分,又有沉浸到生活里面的那种温暖、厚实和踏实。平如每年回家一次的时候,吭哧吭哧背着从安徽带回去的特产,很欢乐地回家。这些美好的细节,可能对有的人来说就忘记了,但对于平如来说是珍贵的,所以他一辈子都带着这些记忆,从来就没有放下过。
应当说,中国当代史中那一段特殊的故事背景,其实很多外国的编辑和读者都并不了解,但他们仍然爱上了《平如美棠》这个故事,就是因为书中有一种东西是人们都懂并且心意相通的:incredible beauty。
2020年4月4日,《平如美棠》的作者饶平如爷爷离世,无数读者以自己的方式哀悼和纪念他,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可以说,爷爷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了非常完整的人生,整整99 年的光阴,从故乡南城开始的少年时光,之后经历战争和生死,在最美的年华中他与美棠相识和相爱,再后来是漫长的分别、等待和团聚,当美棠离开这个世界,爷爷给了她最深的怀念,以及关于他们俩的最美的记录——这就是《平如美棠》,一个能一直流传下去的故事。
平如爷爷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和美棠的故事能够出版,更不曾想到这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将被其他不同国家的人们所阅读,成为身在世界不同大陆、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一次分享——既分享这个故事,也分享人们共同的情感和共同的珍视。
作为一个普通的图书编辑,因为一本书得以结识爷爷,是我极大的幸运。在认识爷爷的七年中,我们说过很多话,一起出过好几趟远门。我常来爷爷家探望他,而爷爷每次都会送我到门边,和我来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则在他耳边说:“爷爷保重啊,我会再来看你的。”后来我知道爷爷离开的时候没有受苦,心里也感到了很大的安慰。
爷爷总是和我说,“爱是很伟大的”,这是他99 年人生的智慧。我记忆中的他,从来就没有只是生活在他一个人的世界里。每次见面时他总是在问我外面都发生了什么,每次我去的时候他都特别渴望了解自己不知道的那些东西。他想知道人们是怎么生活的,想知道人们是怎么想的。很多事情别人在意,爷爷却从不放在心中,他一直都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和珍贵的,对于这些事情就会一直放不下——而这些事,全都是和“人”有关的事。
爷爷是这个时代中我们不会再遇到的人,因为这个时代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也不会一样了,但《平如美棠》仍让我们看到了生活里一道明亮的、美妙的光芒。
想念他时,我再次翻开手上那本《平如美棠》:我知道,平如与美棠从此将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