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冬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一些新的媒体形式,对于传统媒体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但是当下我国的新闻传播教学方式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方式, 无法与当前的媒体传播环境衔接上。 所以要怎样改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困境成为我国高校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随着教学时间的不断增加, 我们能够发现新闻传播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让学生进行实践作为学习重点[1]。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当前的新闻教育是由新闻产业行业化演变而来的,这一演变还包括大众把传播理解为信息从生产者手中到接受者的传播过程。 以往的新闻教学模式就是“只要还有新闻本体,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新闻传播领域的媒体人都要把新闻技能和专业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内容”, 这样的形式就到这虽然我国有很多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但是却很少有从事这一行业的。 面对这样的形式,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依然没有发生改变,导致新闻传播教育行业化。
教学形式社会化通常是说经过聘请在社会上的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很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媒体人来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补充高校教师的传媒知识。跟学术性的传媒研究学者相比, 这样具有很多时间精力的媒体人在课堂上更加受学生的欢迎,能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更能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养, 达到新闻传播行业所期待的专业人才标准, 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看重的是如何让学生快速适应媒体人这一角色。
这样社会化的教学方式从表面上看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锻炼, 也确实是从侧面加强了以教为重点的教学方式。但是就目前的高校教学实际形式看来,老师的专业化能力较高导致课堂上多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 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从而产生对于课堂的厌恶心理[2]。
从高校设立新闻传播专业开始, 这门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直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从20 世纪80 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之下, 市场主义逐渐对新闻传播专业产生一定影响,对于新闻传播教育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形成了政治上依然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核心教育思想, 但是在职业操守上更加重视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
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式的调查发现, 在高校的新闻传播学当中很少讲理想中的专业主义和现在的新闻传播教育之间的差距。 新闻传播专业的老师经常将新闻专业主义是什么的狭隘定义作为教学重点, 这样的教学方式反倒是让学术想象想像中的理想新闻专业主义和真正的新闻感知实践之间产生缝隙。 无视了促使新闻专业主义产生危机的经济基础变化和利益动机变化。 新闻企业编辑功能和盈利模式的分离现象也导致记者很难对于当前社会的经济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
第二个进行新闻专业主义的教学, 其主要原因是将新闻专业主义看作是职业权力。正如新闻学者们所说的,在专业主义的范围内, 受众需要通过专业记者来对于自身接收到的信息真假做出判断:“对于信息的来源和鉴定是受众建立在专业技能之上的, 受众并没有对于这些信息做出真正的断定”。 由此可见,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教学方式并不是用来让学生对于新闻专业主义设想进行研究的工具, 同样也无法在新媒体语境当中帮助学生进行对于新闻记者的认知完善。而是,让学生们对于已有的新闻权威性和新闻观理论等进行学习。
在数字媒体逐渐占据主流的新语境当中, 我国高校的传统新闻教育的行业形势只是单纯的看重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探索能力的发掘,导致对于学生的教育留言空白,教学质量严重下滑。随着新媒体语境的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影响, 传统的行业化教育方式也逐渐让一些专家学者发出质疑的声音, 就比如在之前开展的全球知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当中,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学院院长范以锦就提出,“传媒学生不是新闻技工”这样的言论,无独有偶,此前在美国华盛顿州的新闻委员会的道德争议当中, 著名新闻学者华特也提出:“记者必须要抛弃‘我们所了解’的态度——就是要对于公共敬而远之的传统新闻思想”,这些专家学者的言论也证实了当前传统新闻教育理论和方式面临危机。
新媒体时代成长出的新一代, 很难接受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 新媒体环境中的青年人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互联网,离开了互联网他们可能就一无所知。现代青年人不愿意让自己处于被动地境地,他们追求自由和自我选择,而这样的追求与传统的教学行为相悖。所以,在以往有用的教学方式在他们的身上就无法得到较高的教学质量, 甚至会产生反效果。 所以,高校想要提升新闻传播的教学质量,就要通过互联网的应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而非一直强调传统的社会化教学形式[3]。
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新闻传播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而传统的社会化新闻传播教学方式, 致使即将进入新闻传播行业的媒体人不能真正的对于新闻媒体传播的趋势产生真正的认知,从而让媒体人缺乏动态性和创造性,无法创造出具有动态性新闻内容。
在新媒体语境的影响之下, 就要求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 顶住压力学会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通过这些来面对不同的信息资源传播和社会传播带来的一系列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求相关专业的高校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 利用更加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导。 由于新闻传播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 到这新闻传播学的教学方式可以利用微信和微博等公众传播平台进行教育教学。 在各个高校的新闻传播教学当中,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社交媒体软件进行传播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思维。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对于这些公众社交媒体平台的正面利用来丰富课堂, 能够让学生对于这些社交媒体有一个系统地掌握, 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新媒体语境的特点和操作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新媒体语境的出现, 也导致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老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上,高校老师应该要对于学生的新闻敏感度和观察能力进行全方位的重点训练,要求学生时时刻刻都要对于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传播事件进行关注和分析,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严肃探讨和提出一个较为科学的解决方式。 在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新闻在不同多媒体间的变换,不要只是关注新闻传播教育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规范原则。
在新闻事业的展开上, 不只是要求记者成为人民百姓在接收到信息前的“把关人”,而是要求在新媒体语境当中,对于传播信息进行高质量的搜集和处理。这个过程中,要求记者能够掌握专业的新闻传播知识技能和信息传播加工能力。比如说:能够做出数据全面的新闻和能够让信息完整地在公众社交媒体上进行传播。除此之外,避免传统单调的只将报道作为核心内容的新闻传播方式, 要摸索出一个在新媒体语境的大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方式, 严禁出现以往传统的行业式教学方式, 基于此为当前的新闻传播环境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4]。
这样的新闻传播构架就是指把新闻当作是社区当中的一个物件或者是一种行为的一系列产生环节, 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容易让高校教师和学生快速适应当前的新媒体语境的大环境, 帮助高校师生更好地融入到由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媒体专业变革当中。除此之外,还要求老师们要对于新环境下的新闻传播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安排,将真实的新闻事件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培养出新型的传播人才,促进行业发展。
从市场需求和高校人才供应上来看, 我国当前的新闻传播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与市场严重不符。 借鉴国外的办学经验来看, 欧美国家的传媒行业的行业规模和发达程度远超我国, 但是美国高校中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的学校有两百多所, 但是每年的招生人数却很少只有4000 人左右,总人数只有我国的十分之一不到。 根据我国教学实践现状来看,招生人数太多,导致师生比例失衡,对于学生的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很难达到媒体行业的从业标准。所以,我国高校应该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减少招生人数,对于学生进行小班教学方式,培养出符合从业要求的学生。
除此之外, 过于专业化的教学方式也导致学生的就业选择变小。所以,高校就可以采取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进行对于学生的培养。 当下已经很多高校在新媒体语境的影响下开展了跨专业教学。 例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对于硕士的培养方式上就进行了“3+3 模式”,该模式中的所有学生都是来自本校非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 这些学生都是在大三时进入到新闻媒体专业进行学习,实行学分互换制度,在大四毕业之后直接推荐进入到本校的新闻专业硕士培养当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则是在2014 年对于教学方案进行了修改,积极摸索新闻学与法学、新闻学和国际政治学等学科的融合方式。 这两种学习班级在大一时就在其他专业进行报名筛选, 选中后在毕业时就可以直接获得新闻学和法学或是和国际政治学的双学位证书。
结论:综上,当前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面对这样的挑战,高校要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出一系列符合行业标准的学生,促进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