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军
成就性报道, 是指新闻媒体对社会发展中各个方面新近取得的成就进行的报道,在我国新闻媒体占有重要地位。这类报道是媒体宣传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和国家建设成就, 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就性报道中涌现出大量鼓舞人心的精品力作。优秀的成就性报道,必须体现三大特性:成就性报道是一种新闻类型,必须具有鲜明的新闻性;成就性报道与政治关系密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成就性报道体现“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凸显舆论的引领性。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 为了展示黄石市70 年来各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19 年4 月份,黄石日报全面启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主题宣传。 我们要求,坚持“一个方向”: 坚持正确方向、弘扬优良传统,以坚定的信仰、饱满的热情礼赞新中国、描绘新时代,歌颂新黄石。 做好三讲:讲好黄石故事,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和工业文明内涵,通过群众的身边人、身边事,讲述黄石转型发展的巨大变化;讲好黄石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生动故事,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讲深黄石城市的精神文化气质,坚持用黄石人民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 融旧铸新的创新精神、实干苦干的奉献精神激励人、鼓舞人;践行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聚焦“五行”:长江行、红色行、乡村行、社区行、企业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亮丽答卷。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总是因水而生、逐水而居。 高度关注和保护好水资源、水生态,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时代命题。 在历史的关键节点,2018 年 4 月 24 日至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长江经济带两省四地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湖北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
黄石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是长江湖北段的东端门户,也是湖北省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城市。黄石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经济带及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在黄石落地生根,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坚持“净水、绿岸、洁产、畅流”方针和原则,大力保护水资源、水生态,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以长江大保护、建设现代港口城市推动黄石高质量发展。
在此大背景下,从2019 年4 月起,黄石日报推出《壮丽70 年·奋斗新时代子栏目——踏歌黄石·长江行》。 报道持续两个月,先后采写《 棋盘之“舟”踏浪前行 》《 朝阳阁:镶嵌在长江边上的明珠 》《过去的污染源 未来的乐园 》等10 篇稿件,以实地探访黄石水系和治水为主线,以讲故事为基本表现手法,展示黄石顺应、利用保护水资源、水生态,落实河湖长制及治水成效,推动人文与水文和谐共生,建设美丽家园的自然优势、人文底蕴和发展前景。
黄石市是一块红色的 、神奇的土地 。在革命战争年代,黄石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 为后人留下了 一大笔永远值得学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 ,也为黄石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黄石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范围广 、类型全、影响大,毛泽东 、周恩来、彭德怀 、贺龙、何长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黄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革命足迹。
2019 年7 月起, 黄石日报推出红色行。 刊发稿件有《英雄大冶 革命摇篮 》、《 红色土地迎来绿色发展 》等10篇稿件,讴歌黄石英雄儿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新时代黄石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 这些稿件也是记者践行四力的生动实践。如:《 红色土地 绿色银行 金色收获--革命老区刘仁八演绎多彩之歌》,记者深入黄石地区的偏远山区,行程20 多公里,进山区,走乡村,与镇村干部、村民深入交流,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和素材,为写好稿件打下了坚实基础。该稿文风朴实,语言形象精炼。尤其是采用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 如“这可都是长在地里的宝贝哩。 ”让文章显得接地气,冒热气。同时,稿件文采优美,采用了排比句等,如红+绿,聚集了人气,搞活了经济,富了农民口袋。””红色土地 绿色银行 金色收获”, 读来朗朗上口,令人过目难忘。稿件主题鲜明,以小见大。
《数说成就》主要反映黄石建市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教育、社保、就业等方面取得伟大成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的成就,增强市民对黄石这座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认同感、幸福感。 在国庆前后,我们加大策划和报道力度。推出一些稿件,高质高量,反响叫好的稿件。 如:
《滚滚车轮 见证城市公共交通之变》, 稿件通过城市公交——这个涉及到每个人出行的交通工具的变迁, 来展示黄石这座城市的发展。以小见大、以微见全。记者采写时,前往相关部门了解、采访,收集相关史料,从繁多的资料中挑选出可读性强、读者感兴趣的事物,再进行深入采访。 整篇稿件从黄石第一辆烧木炭的公交车引出, 沿着时间的脉络、 城市公交改革的几个重要时期来展开, 大的架构形成后,再加上公交车司机、市民等个体人物的采写,从细节处着手、从人物中叙事,稿件就有了骨血,丰满起来。稿件见报后,省内、市内多家新媒体和微信公交号进行了转发,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
《 沿江小镇“城”长记》,文章记载了黄石从一个小镇到一个城市的的成长,引人入胜。稿件回顾黄石70 年的发展,不仅新闻要素交代得全面清楚,而且精简明白,重点突出,数字运用有特色,用事实说话,让新闻脉络明晰,一目了然,稿件厚重性,历史性,故事性,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能够引起共鸣,而且增添知识性。
近年来黄石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 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 但同时,这场战役仍面临多重挑战,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复。《白云蓝天下的幸福歌 》 ,稿件从磁湖北岸景观带建设启笔, 通过典型事例阐述了黄石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务实行动;同时用数据说话,列举了黄石70 年来开展环境治理的典型做法及环境逐年改善的有关情况, 展现了黄石长期以来致力于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的坚定决心和巨大成绩。
《大江大湖 碧水长流》,稿件从目前即将完工的沈家营码头公园开始落笔, 主要阐述黄石开展拆除长江沿线非法码头、长江沿线复绿、磁湖青山湖治理、大冶湖河湖长制落实等工作; 并用数据说话列举了黄石水环境逐年改善的有关情况, 展现黄石数十年来致力于治水护水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
优秀的新闻作品是靠脚力 “跑” 出来的。 “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真实写照。 没有好脚力,新闻报道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 回眸黄石日报“壮丽70 年·奋斗新时代”主题报道,本报记者以浓烈的激情、饱满的热情深入基层一线,将笔头对准基层,聚焦新中国成立70 年以来变化,这是“走转改”活动的一次集中行动,记者用脚力、脑力、眼力、笔力,采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故事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