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2日,一条有关技术工人文件出台的消息,刷爆了劳模工匠们的朋友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
一年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在此基础上出台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第一次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成为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基石。
来自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下的职工占比达48.8%,技术工人工资总体偏低且增长缓慢。与此同时,我国3.91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共有1.65亿人,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能被称为高技能领军人才的人数更少。
近年来,我国技术工人队伍发展陷入不平衡的状态,一方面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迭代,高技能人才缺口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低、工资普遍偏低,青年人不愿意进工厂当工人。
有了待遇,技术工人才有当工人的底气,才能专注技术技能的提升与创新。这样的变化,就发生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罗昭强的身上。
1996年,罗昭强和高中同学陶萍结婚,陶萍的朋友们并不看好这位工人出身的新郎。23年后,当罗昭强捧回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央视《大国工匠》纪录片主人公的时候,大家都夸陶萍的眼光好,“选了一只潜力股”。
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罗昭强和李万君、谢元立同时被授予企业首席技师称号,年薪都可以达到五六十万元,相当于企业高管的待遇。在这里,技术工人身份得到了全方位的尊重和认可。
与以往政策文件不同的是,《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从服务保障、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技术创新等5方面入手,针对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问题重拳出击。
如今,随着《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的出台,尊重和激励技术工人的事例越来越多。在江苏,常州市19家企业推行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有针对性地对职工创新给予奖励;泰州口岸船舶公司推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技能等级、专业技术职务、所作的贡献与薪酬实现了挂钩。
技术工人待遇的提升是一次破冰行动,充满活力的气息正在扑面而来。在更多中国智造的一线岗位上,每一位想创新的技术工人都会有航道,每一位敢梦想的技术工人都会有舞台。
人们期待着,在技术工人获得真金白银的同时,赢得全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尊重和认可,让那些进工厂当工人的人一样有成为人生赢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