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方志文化 一方水土亮丽名片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 绥化》编后感

2020-11-17 09:43王占元
黑龙江史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绥化市黑土人文地理

王占元

(中共绥化市委史志研究室 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有幸参与《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绥化》的编纂,多了些对《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编纂的了解与认知。《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是根据中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要求,为全面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响力,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导,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组织实施的“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是献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重大创新性文化成果。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根据中央有关要求,拟于“十三五”时期开始,通过2—3 个五年计划,实现334 个地级市的全覆盖。其中,“十三五”时期拟计划出版100 个城市分卷。《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绥化》能够搭上这班车,列入“十三五”百部城市分卷,在一定程度上标示了绥化作为地级市,在改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新征程中所处的位置,是向国内外宣传、推介绥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不可替代。通过编纂《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绥化》,让我们领略了新时代方志文化的魅力,更加增强了坚定“四个自信”的文化精神力量。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绥化》编纂设置绥化名片、绥化概况、精神图谱、历史溯源和城市轨迹五个部分。其中绥化概况又分为:政区位置、地形地貌、行政区划、地理气候、人口民族、自然资源、产业经济、交通区位、工业园区九个方面。在设置上与2006 年5 月施行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并无多大差别。在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就是一部城市人文地理志。地方志书是官书,官书官修,是一地一域资料性百科全书,是地方资料性文献。从已经出版的《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市地城市卷》来看,基本与地方志书相差无几。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绥化》严格遵循丛书的编纂定位,即“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地理国情、宣传发展成就、描绘城市蓝图”,权威、立体、详细地展现城市的历史文脉、地理国情、人文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书展一张鲜活的城市名片、著述一部权威的一地一域中国人文地理百科全书。在讲好一地一域的中国故事,传播一地一域的中国声音的同时,促进文化交流,全面提高绥化这座中国年轻城市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绥化》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党委政府组织实施;服务地方,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从人文和地理两个维度为地方党委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推动绥化城市发展。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绥化》从人文、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多维度选取资料内容,将文字、图片、地图、信息图表4 个要素有机统一,多种表现形式立体展示绥化,凸显中国绥化城市的形象魅力。

因此,无论是编纂定位,还是篇目设置;无论是资料内容,还是著述手法,以及体裁选用志、图、表形式,均属于典型的志体设计形式、编纂章法,堪称新时代版的地方志书。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绥化》突出亮点主要是:

亮点一:较好地记述了绥化的区位优势

黑龙江省有包括省会哈尔滨市在内的13 个市地。绥化市是紧邻省会哈尔滨市的唯一一个地级市。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处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呼兰河流域,地处北纬45° 03′~48° 02′,东经124°13′~128°30′,素有“黑土明珠”“塞北江南”美誉和“北国粮仓”之称。绥化市南连省会哈尔滨,北依边城黑河,西接油田大庆,东临林都伊春,是黑龙江省距离省会哈尔滨市最近的地级市,是俄罗斯从黑河方向进入中国内地的必经城市之一。

绥化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绥化市委、市政府驻地北林区南距省城哈尔滨市铁路125 公里,公路哈绥高速112 公里,距离大庆市200 公里,齐齐哈尔市390 公里,黑河市422 公里,伊春市224 公里,佳木斯市3778 公里;距离吉林省会长春市360 公里,交通极为便利。境内哈佳(哈尔滨—佳木斯)、哈伊(哈尔滨—伊春)、滨北(哈尔滨—北安·黑河) 3条铁路交汇贯通,哈绥(哈尔滨—绥化)、哈伊(哈尔滨—伊春)、哈黑(哈尔滨—黑河)等高速公路紧密相连。绥大高速(绥化—大庆)正在建设。绥化是黑龙江省滨北重要的区域中心。

亮点二:较好地凸显了绥化的资源禀赋

绥化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松嫩平原腹地寒地黑土核心区,辖区面积近3.5 万平方公里,占黑龙江全省面积的7.37%。其中,全市平原面积占72%,丘陵山区占19%,江河泡沼占9%,有松花江、呼兰河两大水系,具备“两山一水七分田”自然天赋。全市有耕地面积2900 万亩,林地面积1200万亩,湿地面积530 万亩,盐碱地面积600 万亩,宜牧草原面积773.6 万亩。全市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质优良,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非常适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全市水田面积370万亩,旱地270 万亩。粮食产量占黑龙江省1/4 强,实现连年丰产丰收,较好地承担了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

绥化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东北部为小兴安岭山麓丘陵林地,为发展林业经济提供了条件。西部为广阔草原,为发展畜产养殖业提供天然禀赋资源。绥化市有松花江和呼兰河2 大水系。松花江在市内流域面积10600 平方公里,呼兰河在市内流域面积27600 平方公里。境内共有面积1 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30 个,已建成水库118 座,其中大型水库3 座,中型水库17 座。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4.77 亿立方米。为水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绥化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草食畜牧业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粮食总产量、绿色经济总量、畜禽饲养量均占黑龙江省1/4 强。绥化市先后被授予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市和黑龙江省唯一的全国整市(地)整建制农业高产创建示范市。中国奶牛之乡、中国绿色水稻之乡、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之乡、中国玉米之乡、中国亚麻之乡、中国菇之乡、中国瘦肉型生猪之乡、中国东北民猪之乡、中国万寿菊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亮点三:较好地记述了绥化发展新思路

2017 年,新一届市委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针对绥化天赋资源、独特区位、文化底蕴和发展基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擘画,开创性地提出了“都城地”思路构想和发展举措,即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围绕“农业大市、工业新军、方兴之城”新定位,强化“1+4+N”和“千百十”体系支撑,探索“又大又强、又近又亲、又新又众”实践路径。“都城地”作为“学懂弄通做实”的施工图,“两座金山银山论”的“试验田”,美好生活的“桃花源”,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采取一系列创新之举:保护寒地黑土第一优势资源,打造千亿级品牌价值;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第一支柱产业,打造千亿级产值贡献;培育田园养生第一朝阳经济,打造千亿级潜力空间,奋力实践绥化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寒地黑土之都”。创建“寒地黑土之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保护绥化寒地黑土第一优势资源。寒地黑土是土地极品,土质肥沃,适种性强,生产出的农产品品质极优,营养价值极高。为保护好这块生金长银的寒地黑土,绥化市多管齐下,全面发力,开展流域治理、平原绿化、黑土保护行动。严格落实四级河湖长制,治理中小河流,固土插柳8 万亩,投资38.52 亿元建设阁山水库;实施深松整地、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保护措施,已建成有机农场25 个,高标准生态农田720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7%;“三减”面积760 万亩,占全省1/4;全市实施黑土保护项目22万亩。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全市农防林庇护率达到85%;营造环城林5100 亩,围村、围园、围宅村屯绿化防护林5857 亩,有效改善了乡村环境,使乡村更宜居宜业宜游。

“绿色产业之城”。绥化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作出的“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的重要指示,挖掘生态优势,释放绿色潜能,建设绿色粮仓,奋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市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1180 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41%。已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6 处,面积1077 万亩;市“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1471个。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积极探索“1+1”模式,坚持种养结合,实现主辅双强,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培育现代畜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积极探索“1+2”模式,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强化头尾衔接,提升绿色食品和粮食深加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积极探索“1+3”模式,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乘法效应,依托“互联网+”“庭院+”“寒地黑土+”,创新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定制农业,向开发农业功能要潜力要效益。绥化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是全国玉米主产区,全国玉米产量大市之一。全市玉米播种面积达1800 万亩,占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的17%。连续10 年产量超越800 万吨,居黑龙江省首位。绥化市着力打造成全国优质玉米生产示范基地、亚洲新兴玉米精深加工中心、中国北方玉米物流交易中心。仅玉米产业,全市已建成千亩以上高标准鲜食玉米生产基地50 个,“互联网+农业”鲜食玉米高标准示范基地22 个,规模以上鲜食玉米加工企业40 余家,加工能力8.7 亿穗,生产品种有速冻、鲜穗、玉米粒、玉米浆、玉米饼等10 余种,做出了一条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化发展新路子。

“田园养生之地”。绥化正有效发挥多方面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全力打造田园养生之地,建设中国田园康养旅游创新高地,中国最佳田园避暑胜地,中国冰河纪猛犸象国家地质公园及旅游旅居度假区、区域性自主养生和家庭休闲度假市场。建设美好田园风光、乡土民俗、农事体验、野奢度假、休闲运动、医疗康养、心灵修禅,以及辽金历史、满族风情、猛犸象地质观光博览等。创优农产品供给端,为人们提供休闲、康养、教育、田园牧歌生活。

亮点四:较好地记述了绥化后发赶超的新成就

绥化撤地设市20 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都城地”高质量发展,绥化人民在绥化市委的带领下,只争朝夕,奋力谱写绥化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篇章。项目经济、产业经济、园区经济、资源经济跨越发展。实施重大产业项目三年行动,以产业图谱推动精准招商,到目前,签约项目702 个,资金1792 亿元。成功引进规模最大的恒大文化旅游康养城项目。61 个省“百大项目”开工率100%。新和成玉米发酵产业园辅酶Q10 生产线如期投产;天有为汽车仪表生产跃居国内行业第一。创新同城化一体发展,高标准打造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区“黄金三角”,以绥大高速、哈绥铁伊客专、绥化机场为牵动,推进互联互通。产业升级发展,玉米深加工能力达千万吨,产业链水平、产业集群度和产品层次全国领先。新兴产业壮大,低空经济、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提升农业发展层次质量,当好“压舱石”,做强“供给端”,当好“领跑者”,粮食生产实现十六年连丰。“寒地黑土”品牌居全国区域农业品牌第四位。连续三年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绥化玉米产业发展院士对话、青冈全国鲜食玉米大会、安达国际乳业文化节、庆安绿色有机水稻文化节、海伦农民丰收节等影响广泛。“一县一业”“一镇一型”“一村一品”逐步形成。

2019 年,绥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1 亿元,居黑龙江省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9%和9%,居全省六个综合城市第二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进出口总额增长17%,居六个综合城市第四位。绥化创新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只争朝夕。

亮点五:较好地记述了厚重的人文精神

绥化这块3.5 万平方公里美丽神奇的寒地黑土,由33 个民族530 多万人口组成的大家庭,千百年来,孕育形成了“三个基因”:红色基因、良善基因、文化基因,是绥化特质符号,是绥化最为宝贵的精神密码和文化财富。近几年,绥化市相继出版了《黑土军魂》《绥化好家风》《醉美都城地》,为“三个基因”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与注解。

红色基因——源于信仰的力量。绥化是革命二类老区,是东北抗联主要活动区域。赵尚志、李兆麟、于天放等著名抗联将领转战于此。松嫩平原3年游击战、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剿匪斗争、抗美援朝战争,绥化儿女为新中国站起来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时期,绥化市有9 万余人参军参战,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5%。出动民工、车夫、担架队员达到6 万人次,担架4000 余副、战勤车辆2000 多辆。粮食、副食品、军需品、慰问品等无以计数。剿匪斗争中,全市牺牲的党政军警人员及进步群众624 名,负伤574 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枫诞生在望奎。新中国成立以来,绥化这片黑土地先后走出了103 位共和国将军。

良善基因——源于崇德的特质。勤劳质朴聪慧的绥化人,骨子里就流淌着良善的血液。梁军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是1962 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的女拖拉机手的原型。3次勇闯火海的高铁成被誉为“最美的警卫战士”,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自2007 年以来,共有83 名绥化优秀儿女被评为全国、全省、全市“道德模范”。

文化基因——源于黑土的厚重。构建特色文化、传承文化基因,形成“一县一品”。肇东是“国画艺术之乡”、安达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海伦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望奎是“全国诗词之县”“中国书法之乡”、庆安是“全国版画之乡”、兰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挂钱)之乡”、北林是“全国风筝之乡”、青冈是“中国猛犸象之乡”。望奎皮影戏、海伦二人转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绥化市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7 项。

这“三大基因”,砥砺着绥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的小康路、复兴路,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绥化市黑土人文地理
我国将对黑土耕地“建档保护”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严格耕地用途管制
如何打击盗土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我们的作品
我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