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力量参与抗疫的启示

2020-11-17 08:32:47于平
民主与法制 2020年9期
关键词:韩红口罩抗疫

于平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各级政府、公立医院和各类官方组织的“国家队”,成为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各地的公益组织、企业、志愿者等民间力量,同样表现出色,为控制疫情发展、稳定社会秩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封城之后,整个城市的运转几乎陷入停顿。此时,一大批志愿者站了出来。为了解决因公交停运造成的医护人员上下班困难问题,数千人组成了志愿者车队,冒着巨大风险,为医护人员提供接送服务。此后,随着武汉推出封闭小区的措施,又是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挺身而出,承担起代购生活物资的工作,使居民们免于生活的困顿。这些平凡而可敬的志愿者,被誉为“城市的一束束暖光”,照亮了被疫情阴霾笼罩的武汉,温暖了无数市民的心。

在武汉之外,同样上演着类似的感人场面。在全国各地的群防群控第一线,都活跃着民间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不辞辛苦、甘冒风险,守护着当地的抗疫防线。面对疫情袭来,许多企业和个人都倾尽全力,踊跃为抗疫前线捐款捐物。尤其是,当国内口罩等防护用品极度紧缺时,大批海外华侨华人在全球各地全力采购各类防护用品,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克时艰的精神。

显而易见,倘若没有民间力量的鼎力参与,仅仅依靠国家力量孤军奋战,将大大增加疫情的控制难度,更不可能在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就有效遏制住疫情的蔓延态势,稳定社会的人心和秩序。从这个意义而言,无论如何赞美民间力量的抗疫贡献,都不为过。

同时应当看到,民间力量参与抗疫,在赢得掌声的同时,也遭遇了一些困惑、阻力甚至是非难。

颇为典型的一例是,武汉封城期间,当地有位热心肠的吴姓中学老师,免费将家里多余的口罩送给素不相识的市民。当口罩赠送殆尽后,吴老师看到许多市民无力采购药品、口罩等物资的困境,又开始了免费代购的行动,每天骑着电动车早出晚归,穿行于武汉的大街小巷,为人们四处寻觅急缺物资并送货上门。吴老师的善举,帮助六百多名求助者解了燃眉之急,却被人举报“非法售药”和“赚差价”,遭到警方调查。尽管调查结果证实了吴老师的清白,但这种毫无底线的所谓“举报”,已经对行善者造成了巨大伤害。

另一方面,民间力量参与抗疫,也暴露出了运作不尽规范等问题。以韩红基金会为例,当湖北和武汉红十字会因效率低下等乱象而备遭质疑之时,韩红基金会迅速进入武汉,为一线医护人员送去了急缺物资,其表现极为亮眼。但随即,韩红基金会也遭到举报。尽管这一举报引发了民意的强烈反弹,民政部门的调查结果也表明韩红基金会总体运作规范。但调查结果也显示,韩红基金会也存在部分投资事项公开不及时、在未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前有公开募捐行为等问题。由此可见,民间慈善如何进一步提升其规范性,避免形象受损,仍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大疫当前,对于民间力量的爱心善举,不仅需要给予认可和赞美,更重要的是正视所存在的种种短板、所面临的种种困境,给予他们更多的扶持、规范和激励。尤其是在立法层面,应当尽快查缺补漏,通过制定或完善志愿者、慈善等方面的立法,为民间力量的志愿行动、爱心善举等松绑,并推动其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

总之,只有为民间力量提供制度性的扶持和规范,当社会面临疫情等公共风险时,才能充分激活、整合民间力量,使之与国家力量互为补充、互相支援,共同守护公众安全,维护人心安定。也唯有如此,才能在走出灾难阴影的同时,也为中国社会留下宝贵的行动资源和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韩红口罩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02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环球时报(2022-03-24)2022-03-24 19:22:16
戴口罩的苦与乐
意林(2020年9期)2020-06-01 07:26:22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08
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
快乐语文(2019年15期)2019-08-27 01:14:10
雾霾口罩
韩红三录《绒花》
做人与处世(2018年8期)2018-06-05 08:27:48
要戴口罩的雾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