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英
[内容提要]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整个世界被疫情的阴霾笼罩,百年大疫情与百年大变局相互激荡,中美博弈空前加剧。边界问题、“新边疆”问题和边缘化问题使国际安全形势更为复杂。东海、南海、台海及地中海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议题。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拉美五大板块局势变化非同寻常。卫生危机、经济危机、发展危机、粮食危机、治理危机和气候危机六种危机同时并发。在危机与变局中,中国因应对有力实现转危为机,未来需谨慎谋篇布局。
2020 年注定要载入人类史册。百年大疫情撞上百年大变局,衍生出百年大危机。这一年,全球形势风起云涌,波谲云诡,惊涛骇浪,起伏跌宕,大疫情、大变局、大危机相互交织、相互激荡。这一年,中美博弈空前加剧,美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妨碍全球抗疫合作,助推百年变局更快更猛,百年危机更重更深。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推出和RCEP协议的正式签署,及拜登可能带来的外交转向,预示世界发展前景或有转机。
新冠疫情无疑是2020 年最大的“黑天鹅”。它突如其来,让人类社会突遭袭击,不知所措。
首先,它好似一场世界大战,酿造了一场大悲剧。看不见的新型冠状病毒与地球村的全体居民为交战双方,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主战场,以无形对有形的作战方式,开始了一场惨烈的“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明显不同于一战、二战。从战争发动者看,它不是传统战争意义中的国家、政治集团或政治力量,而是无组织、无纪律的病毒。从双方力量对比看,人类以全球2000多万医护人员为前线部队,数以亿万计且无孔不入的新型冠状病毒为主力军,双方展开了一场极不对称的战争。从形态看,此次战争未闻枪声,不见战火,无主次战场之分,无前线后方之分,每个国家、每个大陆都是最前线。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阿根廷、哥伦比亚、德国、墨西哥、波兰、伊朗等14 国疫情严重,确诊病例均超过100 万。从战争后果看,一战、二战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此次战争造成的伤亡在一些国家超过了二战,且让许多病愈者留下了后遗症。
其次,它导致了一次大倒退。人类社会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开启全球化进程,经过500多年的风雨兼程,尤其在多轮科技革命的助推下,形成了国与国之间相互依赖、洲与洲之间密切勾联的地球村。然而,此次新冠疫情引发全球“锁国”“封城”“断供”“断链”,不仅导致世界经济近百年来最大的衰退,而且使各国交往基本中断,人员交流几近停止,可谓全球化进程中的一次波折。
再次,它激发了一次大反省。此次新冠疫情暴发并肆虐全球,无疑揭示了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关系极不和谐,双方矛盾尖锐,以至于大自然用它独特的方式向人类社会提出严厉的警示。疫情不仅让人类付出了惨重的健康和生命代价,而且造成了久久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面对如此狡猾的新冠病毒,在尚无特效药、疫苗又未能大规模广泛应用之前,人类社会应该如何有效因应并防止下次类似疫情的发生,如何实现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如何实现地球生物链的平衡发展,这些问题将成为人类社会亟待解答的问题。
百年大疫情与百年大变局相互激荡,中美博弈空前加剧,构成2020 年国际格局演变的两条主线。两条主线相互交织、相互缠斗,使得2020 年世界形势格外复杂、动荡。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何处?变就变在前所未有、百年罕见;变就变在推陈出新、大破大立。所谓百年大变局,就是指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位移,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嬗变。百年大变局最典型的表征就是,世界经济重心的“东升西降”,世界权力重心的“南增北减”。中国的迅速和平崛起无疑是导致百年大变局的最大变量。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预示国际力量对比正在从量变向质变飞跃,朝着更加平衡对称的方向发展。通过金砖和G20 等全球新兴治理平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兴趣与话语权明显增加,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向更加民主、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推动世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朝向更加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崛起及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既构成百年大变局一部分,又是导致百年大变局的重要动因。此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在重塑世界,亦成为百年大变局的重要变量。
百年大疫情撞上百年大变局,构成百年大变局的新变量,助推国际格局迅速变化。面对百年疫情的“大考”,美国特朗普政府糟糕应对,导致美国疫情几近失控,经济大幅滑坡,种族空前撕裂,社会严重对立,从“美国利益第一”变成“美国疫情第一”,美国整体实力和国际形象全面下滑。美国虽仍是“一超”,但却难以“独霸”。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果断决策下,取得抗疫和重启“双胜”,成为全球“唯一的净土”和“最安全的港湾”,是全球经济复苏最快的大国。预计2020年中国GDP 增长1.9%,达到美国GDP 的72%,相当于4 个日本、8 个英国,①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A Long and Difficult Ascent,October 2020,pp.120,145.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接近“老大”的“老二”、拥有全生产能力的“全能型老二”,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美国对这个“全面的挑战者”越来越感到恐惧。欧洲近年先后遭受债务危机、难民危机、恐怖袭击及英国脱欧等打击,元气已经大伤,又遭疫情严重冲击,更显体弱气虚,尤其法、德、意、英、西等欧洲大国仍在疫情中挣扎,欲加强战略自主性和引领多边主义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俄罗斯受美西方制裁而实力削弱,又受严重疫情打击,力量进一步衰减,但善于利用军事和资源比较优势,不时发声或出手,仍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玩家。日本虽是第三大经济体,但疫情使其通过奥运会提振国运的雄心难以施展,“政治侏儒”的先天性缺陷使其作为有限。印度虽有成为世界级大国的人口和雄心,但疫情暴露其更多的短板和弊端,外交上选择“联美抗华”,使其发展和作用受限。可以说,百年疫情再次证明,中美俄仍是当今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力量,三边互动不仅影响三国各自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甚至决定国际格局的变化和未来国际秩序的走向。
中美空前博弈则是2020 年国际政治演进的另一条主线,牵动着国际主要力量的战略选择和合纵连横,推动国际格局进一步嬗变。疫情之前,中美博弈已经开始,从贸易战到科技战、金融战,从地缘政治博弈到涉台港疆藏斗争,从意识形态对立到鼓吹脱钩。新冠疫情本应成为中美关系的调和剂、减压阀,但没有料到竟成为加剧中美博弈的催化剂和加速器。特朗普政府原本已将中国定位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疫情暴发后,受国内政经因素的影响,为确保赢得连任,不断对华甩锅,散布“中国病毒论”“中国赔偿论”“中国脱钩论”,以转移对其抗疫不力的指责,并动用全政府力量抹黑打压中国。结果,严重的疫情加上激烈的选情,极大地恶化了中美关系的氛围,削弱了美国的友华力量。中美关系出现了1979 年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对抗。尤其特朗普还强压欧日澳盟友选边站,利诱拉拢巴西和印度,甚至试图“联俄抗华”。一时间,国际主要力量加速分化组合,出现了既挺美又友华、既竞争又合作,既合纵又连横的现象。中美博弈,短期看是贸易战,中期看是老大之争,长远看则是两种制度之争。从这种意义上说,中美博弈将可能伴随国际格局演变的全过程,并成为决定国际格局演变最重要的变量。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百年大疫情和百年大变局仍是正在进行时,尚处于演进当中,疫情尚未结束,变局尚未定型。世界力量对比、国际格局演变、国际秩序重塑仍未发生颠覆性、革命性变化。美西方仍占据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资本主义制度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两种道路的较量也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2020 年,大国竞争仍然是国际政治的主色调。围绕“三边问题”(边界、新边疆、边缘化),中、美、俄、欧、日、印等国际主要力量博弈加剧,国际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
一是边界问题。2020 年中印边界冲突、印巴边界冲突、纳卡战争都是世界边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表现。其中以中印边界冲突的军事对峙事件最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自1962年中印战争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边境冲突,双方互有伤亡;同时,这还是一个拥有14 亿人口的中国与拥有13 亿人口的印度之间发生的边界冲突,一旦冲突升级为战争,后果难以想象。好在双方设法控制冲突的烈度,并努力寻求外交途径解决,经过多轮谈判,局势缓和可控。不过2020 年边境冲突最激烈的事件则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有争议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纳卡地区)发生的武装冲突,简称“纳卡战争”。战争从9月27日开始,到11月10日双方签署停火协议,持续44 天,导致严重人员伤亡,成为自1994 年双方停火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武装冲突。结果土耳其支持的阿塞拜疆获胜,并在俄罗斯强力干预下落下帷幕,成为2020年影响局部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事件。
二是“新边疆”问题。2020年网络、5G、太空、深海、极地、无人机等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抓手和新战场。网络方面,主要大国日益重视网络治理规则主导权和网络作战能力建设。美国已通过双边和多边网络空间协议和区域性组织,逐步建起自己主导的区域性网络空间体系。近年来,美国将2009年设立的网络司令部升格为一级联合作战司令部,与六大战区司令部和三大职能司令部并列,并出台《国防部网络战略》和《国家网络战略》,还与英国、澳大利亚等27国联合签署《网络空间负责任国家行为联合声明》,旨在构建网络空间的“北约”。2020年,美国发动“五眼联盟”及相关国家公开要求企业在加密应用程序中设置“后门”,极大威胁了全球科技创新与科技安全。尤其美国力推“清洁网络”计划,企图从清洁运营商、清洁应用商店、清洁移动应用、清洁云以及清洁电缆五个方面排挤中国互联网企业、产品及服务,以维护其垄断私利和网络霸权。
俄罗斯、欧盟在网络问题上也动作不断。继发布《信息安全学说》后,俄罗斯《主权互联网法案》和“断网演习条例”正式生效,并完成了国家互联网的外部“断网”测试演习。2020 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数字金融资产法》,以维护本国数字经济安全。欧盟于2020 年7月又发布《欧洲可信网络安全战略》。显然,国际主要力量正在围绕制网权、网络安全、网络作战能力等展开激烈竞争。
被视为“未来社会的关键性基础设施”的5G,更是被各大国视为必争的技术高地。由于中国是5G技术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先者,美国想方设法进行遏制和打压。2019年5月,美国颁布《确保信息通信技术与服务供应链安全》的行政命令,旨在将中国的华为和中兴等中企生产的产品、零部件及提供的相关服务“清除”出美国通信网络。2020 年,美国公开施压美国及全球芯片公司中断对华为芯片供应,推动本土科技公司收购全球第二和第三大5G技术公司爱立信和诺基亚;强迫欧洲盟友和拉美国家中止或放弃使用华为5G 技术设备,诬蔑华为设备存在安全风险;积极筹建10 国参加的“5G 开发联盟”,企图掌控5G标准和规则制定权。
太空领域,美国继2019 年8 月组建“太空军”后,2020 年又试图与“五眼联盟”及其法、德、日等盟友打造太空联盟“小圈子”。美国还竭力推动北约进军太空。目前,北约已推出首份太空战略,明确将太空列为与陆海空网并列的战场领域,并发射近1000 颗卫星(约占全球在轨卫星总数的一半)。俄罗斯早在2013 年就制定国家航空发展战略文件,2015 年将空军与空天防御军合并,成立“空天军”。日本宣布建立首个太空部队“宇宙作战队”,全面加强与美“太空合作”。太空军事化严重破坏了太空和平发展的国际共识。
深海和北极成为大国角力的新疆域。各大国着眼于深海潜在的、巨大的经济和战略价值,正在从经济开发、军事竞争、规则制定等方面加大谋划和布局,力图在激烈的“蓝色赛跑”中抢得先机。美国加紧执行《海洋变化:2015~2025 年海洋科学十年规划》,俄罗斯抓紧落实2015 年7 月颁布的《海洋学说》。极地方面,主要大国的竞争集中在资源丰富、战略地位日趋重要的北极地区。美国继制定《美国海军北极路线图》后,2019 年6 月国防部发布新版《北极地区国家战略》,2020 年6 月特朗普签署一份关于北极和南极安全的备忘录,均旨在加强美在北极的军事存在。美国还计划将第五代战斗机、战略轰炸机大规模部署北极地区,并在时隔70年后在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重新开设领事馆,欲夺取北极主导权。俄罗斯继发布《2020 年前北极发展战略》《2020 年前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后,成立北极战略司令部,加强对北极军事部署。2020 年3 月,普京签署法令,宣布自2021 年1 月1 日起,俄北方舰队将独立为军事行政单位,正式成为继中央军区、西部军区、东部军区、南部军区后的第五军区,进一步加强北极主导权。加拿大颁布新的北极政策,强调维护北部领土主权,推动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北极国际秩序”。尽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文规定,北极以及北冰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属于任何主权国家,但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先后对部分北极地区提出领土领海要求,尤其美俄在北极对抗烈度不断升高,国际社会的担忧也与日俱增。
无人机方面,原本用于商业和交通的无人机,逐渐演变成暗杀、破坏和战争的工具。早在2018年8 月,无人机就载着C4 炸药突袭正在大型集会上演讲的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虽未获成功,但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用无人机刺杀一国元首的恶劣先例。2019 年也门胡赛武装用无人机突袭沙特石油设施,导致沙特石油产量一度暴跌1/2。2020年年初,美国用无人机除掉了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10 月纳卡战争中,双方动用数百辆无人机参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由此可见,无人机不仅颠覆了战争形态和突袭方式,降低了战争成本,而且确保了发动者的零伤亡,更为重要的是掌控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动攻击。
三是边缘化问题。首先,巴以问题渐趋边缘化。巴以问题一直是中东地区的焦点问题。长期以来,阿拉伯国家将巴勒斯坦建国作为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前提。然而,特朗普政府出于美国利益和自身选举私利,大幅调整中东政策,实施明显偏袒以色列、施压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导致巴勒斯坦成为最大的牺牲品。在美国政策突变和伊朗影响力增强的背景下,部分阿拉伯国家开始缓和与以色列关系。2020年8月,在特朗普见证下,以色列与阿联酋达成《亚伯拉罕协议》,双边关系实现全面正常化。阿联酋成为第一个与以色列建交的海湾国家,及继埃及和约旦后第三个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这一事件改变了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导致巴以问题逐渐边缘化。其次,穷国小国因疫情打击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被边缘化,正在面临卫生、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重危机的挑战,其发展道路更为艰难,发展前景更加暗淡,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也将更加微弱。
2020 年,在美西方的恶意介入和直接干预下,中国东海、南海、台海及欧洲地中海局势急剧动荡,成为大国博弈尤其是中美博弈的重要舞台。
东海问题原本是中日之间有关钓鱼岛及相关岛屿主权的争议问题,但由于美国强势介入,变成了中美博弈的一个新问题。2020 年6月,日本石垣市议会通过决议,将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行政区名称“登野城”更改为“登野城尖阁”,遭到中国强烈抗议。日本还加强对钓鱼岛周围海域的军事巡逻,并对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的例行巡航的公务船和战斗机进行驱赶,导致东海局势骤然紧张。美国放弃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一贯的中立立场,直接表态支持日本,并承诺向日本政府提供帮助。东海问题已成中美博弈的重要一环。
南海问题也已成为大国博弈及亚太地区秩序重构进程中难以回避的地缘政治问题。2020 年,南海地区风起云涌。一是美国加大军事介入力度,数十次出动航母及轰炸机、侦察机穿(飞)越南海,对黄岩岛等中国岛礁附近实施威慑和侦察行动。中美两军频繁在南海发生海空相遇事件,极大增加中美海上摩擦和军事冲突的风险。二是美国联手盟友制造南海紧张。7 月,美日澳三国防长举行会议,重申反对中方在东海、南海采取的“破坏地区局势的行为”,强调维护地区航行与飞越自由的重要性。美国还联手日、澳、英、印等盟友伙伴国家,会同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在南海及周边海域开展联合军演。三是在美国唆使和施压下,欧盟及部分成员国开始高调介入南海事务,且不避讳其偏袒立场。由于欧美兴风作浪,南海局势再次生紧,南海问题更趋复杂、严峻。
台海问题原本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特朗普政府出于遏制中国大陆和国内选举之需,利用蔡英文当局挟洋自重、谋求“台独”心理,重新大打“台湾牌”,包括当选之初与蔡英文通电话、美军舰频繁高调穿越台湾海峡、大幅提升军售规模和质量、不断突破访台官员层级、签署《与台湾交往法》及《台北法》、公开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开启新的“美台经济繁荣对话”等。特朗普政府对台所作所为,严重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向少数台独分子发出了极其错误的信号,导致台海局势持续紧张。
应该说,如果没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介入或兴风作浪,东海、南海、台海局势总体会保持相对稳定。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保持相对克制,中国与东盟各国不仅遵守《南海各方行动宣言》,而且正在加紧磋商更具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若没有美国的力挺,台独分子也不敢过分猖狂。但美国作为域外国家,出于一己私利,唯恐中国周边不乱,千方百计地在东海、南海和台海挑拨是非,兴风作浪,企图通过构筑第一岛链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和封锁。
地中海问题,主要是东地中海问题,即土耳其与希腊、塞浦路斯之间长期存在的东地中海划界和油气资源争夺的问题。2020 年,土耳其频派油气勘探船前往东地中海有争议海域,引发希腊和塞浦路斯强烈抗议,让一度相对平静的东地中海局势波澜再起。为解决三国分歧,9月,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的地中海七国领导人在法国科西嘉岛举行峰会,讨论东地中海局势。峰会声明称,希腊国家主权应确保得到尊重,鼓励与土耳其展开“真诚对话”;如果土耳其拒绝对话,与会领导人将支持欧盟制裁土耳其。地中海问题表面上是资源争夺问题,背后实际上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
2020 年,世界五大板块形势风起云涌,波澜起伏,局势变化非同寻常。
北美洲围绕美国大选陷入急剧动荡。2020 年是美国大选年,特朗普为拼连任,不择手段。对内,千方百计地抹黑、诬蔑和攻击竞争对手拜登,大肆指责民主党选举舞弊,完全置全国抗疫于不顾;对外,频频“退群”“断供”“脱钩”,全方位打压中国,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接二连三,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搞得国内天怒人怨,国际鸡犬不宁,最终丢掉大选,连任梦断;最自傲的经济成绩也灰飞烟灭,美出现百年罕见大衰退。美国没有因特朗普“新政”而“重新伟大”,反而变得病态衰弱。美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稳居全球第一,种族撕裂和社会对立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世界领袖”形象坠落神坛,不仅未能实现与中国脱钩,反而客观助推中国加快崛起。主张多边主义的拜登上台,能否愈合美国社会分裂、带领美国重回世界领导者地位值得观察。
欧洲面临“老牛拉破车”的困境。经历债务危机、难民潮、恐怖袭击、英国脱欧等多重冲击后,欧洲已元气大伤,2020 年又遭百年罕见的疫情重击,更是雪上加霜。传统的“三驾马车”因英国2020年1月正式脱欧而彻底散架。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新双引擎”因陷入严重的疫情和经济衰退而自顾不暇,一时难有作为。法国历史教师帕蒂被疑似伊斯兰极端分子当街砍杀斩首事件,似乎暗示欧洲还可能遭受文明冲突的深层困扰。欧洲旧愁未解又添新愁,发展步履十分艰难。
亚洲局势诡谲多变。2020 年,朝鲜半岛保持相对平静,但美朝矛盾依旧难解。多国因选举出现政治纷争,政局动荡不定。缅甸大选经历短暂动荡后最终以昂山素季所在的全国民主联盟(NLD)获胜而落幕。马来西亚各党围绕总理接班人问题争斗激烈,最终导致马哈蒂尔辞职,执政的希望联盟政府垮台。2020年原本是印度和中国建交70周年,但因莫迪雄心壮志加上美国唆使,印度对华态度变得罕见强硬。中印边境线上的两国军队摩擦、对峙、肉搏的消息不断,甚至出现了1962年边境战争以来最严重的伤亡事件。印度还与巴基斯坦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边境地区爆发激烈的军事冲突,造成不小的人员伤亡。中东新旧矛盾并发。中东地区向来是地缘政治最复杂和最动荡的地区之一。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和首席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的身亡使美伊旧恨未解又添新仇。在美国施压和以色列利诱下,阿联酋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极大改善以色列在中东长期紧张的地缘政治环境。以色列的外交突破将可能在中东导致更广泛的地缘战略变局,甚至有可能在亚洲和非洲穆斯林国家引发更多的连锁反应。叙利亚内战渐近尾声,西北部伊德利卜省战事仍牵动各方神经,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方多次协调立场,寻求解决之道,美欧反应缓慢乏力,呈现“俄进美退”趋势。土耳其埃尔多安雄心勃勃,主动出击,参与叙利亚内战,干涉伊拉克内政,关切伊朗事务,插手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战争,与俄反目后又走近,大有振兴奥斯曼帝国的架式。其雄心能否如愿,值得观察。
非洲面临多重挑战。2020 年,非洲遭遇新冠疫情、国际贸易伙伴需求疲软、债务问题、暴力冲突、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新冠疫情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打击更重。埃及、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北非国家持续动荡。2020年11月,埃塞俄比亚地方武装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与联邦政府军爆发激烈的军事冲突,打破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平静。作为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和过去10年增长最快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长期是“非洲之角”的安全奠基石,其内部冲突将对地区安全格局构成重大挑战。
拉丁美洲进入近百年来的至暗时刻。经历持续六年的低增长后,2020 年拉美又遭遇百年罕见疫情的打击,可谓屋漏偏遇连夜雨。由于拉美大国领导人对抗疫态度傲慢无知及喜好自由的民众不配合,拉美疫情后来居上,很快沦为全球疫情的重灾区,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经济衰退。秘鲁总统被弹劾下台,委内瑞拉“一国两主”僵局难解,智利、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多国民众冒着疫情上街抗议,均显示出拉美正经受多重危机的严峻考验,面临着又一个“失去的十年”。
百年大变局与百年大疫情相互激荡,催生和加剧了六种全球性危机:卫生危机、经济危机、发展危机、粮食危机、治理危机和气候危机。
新冠疫情实质是一场全球性卫生危机。它直接威胁全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安全。从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看,这是继1918年西班牙大流行以来最严重的卫生危机。这场危机何时结束,尚不得而知,但可以预料的是,随着2021年新冠疫苗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后疫情时代”可能会较快到来。
经济危机是此次新冠疫情带来的最大副产品。新冠疫情引发各国锁国、封城,生产活动减少,国际贸易下滑,直接导致1929年世界大萧条以来全球经济的最大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0 年10 月发布的报告预测,2020 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其中发达国家下降5.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下降3.3%。在发达国家阵营中,欧洲降幅最大,下滑8.3%;日本次之,下降5.3%;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分别下降4.3%和5.5%。在发展中板块中,拉美最为惨重,GDP 下降8.1%;东欧次之,降幅4.6%;中东和中亚萎缩4.1%,非洲下降3.0%;亚洲经济表现全球最好,GDP仍为负增长(-1.7%)。①UN, Populations at Risk: Implications of COVID-19 for Hunger,Migration and Displacement,November 2020,p.16.可见,增长萎缩、经济衰退是一个全球范围的普遍现象。
发展危机虽不是新冠疫情所致,但新冠疫情起了加速器的作用。百年大疫情加剧社会贫富剧烈分化,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富人有钱可保健保命,穷人无钱只得用命顶上。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大量无正规就业的人群,他们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面对严格的社会隔离政策难以遵守,对政府无能和社会不公现象的不满不断累积,社会矛盾空前激化。英国、法国、智利、玻利维亚等国民众冒着感染病毒的风险走上街头抗议,似乎昭示不少国家正处于一个大动荡的前夜。新冠疫情加剧社会危机,而社会危机反映出的是更深层的发展危机。“有增长,无发展”是传统型发展危机的显著特征,而2020 年发展危机则表现为“既无增长,又无发展”。大衰退、大失衡成为新型发展危机最显著的特征。
粮食危机无疑是新冠疫情导致的另一个恶果。由于新冠疫情,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活动按下暂停键,尤其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所受影响更甚。加上气候变化,天气异常,2020 年全球粮食欠收将是大概率的事情,粮食危机迫在眉睫。联合国2020年11月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警告称,由于新冠疫情大流行,全球饥饿和流离失所人口已经达到创纪录水平;由于侨汇收入减少,移民和依赖侨汇生存者不得不寻找工作以养家糊口,饥饿和流离失所人口可能“激增”。②ITIF,“Competing With China: A Strategic Framework,”https://itif.org/publications/2020/08/31/competing-china-strategic-framework.(上网时间:2020年12月7日)
危机治理存在于国家和全球两个层面。从国家层面看,一些国家的政党、政治力量和政治领袖往往将一己之私凌驾于全国人民利益之上,将防控疫情当作一种权力斗争的工具,对严重的疫情要么无作为,要么胡作非为。从全球层面看,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因美国撂挑子或威胁退群,而未能及时发挥应有的协调、引领作用。以G20为代表的新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有意作为,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但因美国的“冷参与”而发挥的作用有限。疫情暴发近一年期间,世界一直未能形成有效协调、统一行动的全球抗疫阵线。新冠疫情引出治理危机,而治理危机还延伸出信用危机。疫情期间,美国“甩锅”“退群”“断供”,毫无大国担当,令全球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度急剧下降。许多国家的民众也对本国政府、政党和政治人物的糟糕表现十分不满,信任度明显下降。2020 年全球数十个国家的政权发生更迭,反映出广大民众希望用手中选票表达“换人做政治”的强烈愿望。
气候危机,虽说不是新冠疫情引发,但新冠疫情无疑是气候危机给人类社会的一个预警。由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几近停滞。新冠疫情暴发,地球上的人类活动急剧减少,碳排放量也大幅下降,对气候变化来说,倒不失为一个暂时的好消息。但2020 年人们切身感受到气候变化危机的严重影响:地表温度进一步升高,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中国南方上半年严重水灾,下半年美国和加勒比地区多轮飓风袭击,全球地震、火山爆发不断,自然界在用它特有的方式警告人类。严重疫情加上气候危机,让人类社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不适。
人类历史上不乏全球性的重大危机,例如,卫生大危机有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经济大危机有1929 年世界大萧条,军事大危机有一战、二战,但像2020 年这样六种危机同时并发、相互叠加,则在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对中国来说,2020 年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和分水岭。中国不仅顺利通过了百年疫情的大考,而且实现了千年难以实现的“脱贫”目标。2020 年不仅是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年,而且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年。
变危为机。中国是全球范围最早遭受新冠病毒袭击的国家,但在疫情暴发后,在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果断决策下,“以生命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不惜一切代价防疫抗疫,终于取得抗疫和经济重启的“双胜”: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全面控制住新冠疫情的大国,第一个全面恢复经济活动的大国,第一个全年实现正增长的大国,还是唯一一个具有全出口能力的大国。在新冠病毒仍然肆虐全球的情况下,中国保得一方净土,实现国泰民安,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充分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危中寻机。新冠疫情无疑是对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人民的一次大考。事实证明,中国成功通过了这场大考,赢得了领先全球发展的先机,成为全球各国越来越依赖的供应商、投资者及全球公认的多边主义旗手,稳住并拓展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挑战。美西方对中国的追责、索赔之声不绝于耳。疫情客观助推中国崛起步伐加快,必然会遭致美西方等守成大国更大的遏制和打压。可以预见,对中国的这种遏制、打压和围猎将是长期、全方位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不能妥善应对,很可能延误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着眼未来,谋篇布局。面对百年大疫情撞上百年大变局,及美西方的遏制和打压,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妥善应对,积极谋划,及时制定并推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路线图。除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外,中国还要积极融入“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二是继续推动自由贸易,促进国际合作,认真履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向世人展示中国拥抱自由贸易、推动区域合作、支持全球化的决心与努力。三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中国在世界的发展中壮大,让世界在中国的发展中受益。四是继续高举多边主义大旗,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与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五是努力设法稳住并改善与美国关系,争取美国社会各界对中国发展的理解与支持,力争让美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相向而行,相互辉映。中国崛起势不可挡,这是不争的事实。正如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报告《与中国竞争:战略框架》所指出的那样,在国民经济竞争的四个关键要素:市场、竞争者、供应商和地缘政治竞争对手方面,中国都难以被遏制。①美前国务卿基辛格警告拜登政府应避免中美陷入类似一战的灾难之中,并建议中国与西方关系需要积极的目标,必须放弃遏制言论。②Peter Martin,“Kissinger Warns Biden of U. S. - China Catastrophe on Scale of WWI,”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11-16/kissinger-warns-biden-of-u-s-china-catastrophe-on-scale-of-wwi.(上网时间:2020年12月7日)但愿美国新政府听得到、听得进这些睿智的言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