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视域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引领研究

2020-11-17 06:42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国力王娜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人士价值观

◇ 文/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魏国力 王娜

一、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成长的时代历程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代表人士的正名历程是一场长达四十年的艰辛史,对这场历程的回顾,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们,更容易看懂他们自身价值观的演变过程,从而也可以有的放矢地引领他们在新时代的价值观走向。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国家的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启动改革开放开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就已经迈开了,尽管这条路走得并不平顺。1981年6月和10月国家相继发布了两个文件,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规定》,这两个文件为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到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再影响和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的政策。这个政策使得当时的“万元户”拥有了比较安全的心态和奉献社会的意识。改革开放走到第10个年头的时候,也就是1988年4月,我国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给予了私营经济正式的法律地位,明确非了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但是关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到底是什么性质,是属于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争论依然在社会中存在,所以,第一批踏入改革大浪中的人既是勇敢者,也是试验者。1991年7月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强调了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992年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说,是重要并具有突破性的一年,这一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新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9年我国再次修宪,使得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再次得以提升,由原来的“补充经济”成份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一种身份的正名。2004年中国再次修宪,增加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内容,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由“引导、监督和管理”变为“鼓励、支持和引导”。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地位在经济法律层面也得到了保障。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也称“非公有制经济36条”),将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和公有制经济主体列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称谓的官方化源于中央统战部2005年12月20日发布的第56号文件《关于规范使用统一战线工作中若干重要称谓的意见(试行)》,“在泛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股份制公司中的自然人股东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时,宜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称谓,对其中代表人士可称‘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外国投资者不宜称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台侨胞投资者也不宜称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冉万祥用“56789”五个数字概括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作用和贡献:“‘5’就是民营企业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超过50%。‘6’就是国内民营企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均超过60%。‘7’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了70%。‘8’就是城镇就业超过80%。‘9’就是民营企业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了90%。”[1]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2]

至此,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代表人士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名正言顺地、自豪自信地站在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平台上,从挣扎地谋生、冒险地开创、不屈不挠地奋勇前行到今天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引领这部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为国家、社会和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则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意义与前提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对什么是有价值的一种信念、观点和态度。价值具有主客体必须相符的特性: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欲求和兴趣;另一方面是客体的属性、功能和作用。当客体的功能和作用符合主体需求的时候它才具有价值性。而价值观也随之具有主客观的双重性:一方面对于什么是有价值事物的判断和选择必须出于主体的内在认同和自觉;另一方面,价值载体和价值标准必须真正具有发挥效用的客观性。所以,当我们提出某些价值标准的时候,如果它们并不能够真正地被接受和践履,那就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价值观,而是形式化的标签。同时,因为价值主客体的变动性和层次性,价值观不但是价值主客体两个方面的融合,它也具有相对应的变化性和层次性,而且它既可以是隐性的也可以是显性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们进行选择、判断、取舍、行动的航标和动力。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军者,他们一丝一毫的心理情绪波动往往成为企业好坏的寒暑表,他们的懈怠和迷惘会带来企业的坠落。[3]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企业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如何激发企业家自我超越的内在动力,如何以明确的愿景和价值观驱散未来发展的迷雾是企业家们带领企业成功转型,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最重要的一步。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重要性而言,可以用以下三点来表述:

第一,源于非公有制经济本身的重要性。非公有制经济现在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艘巨型战船,其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税收以及就业大军的稳定。

第二,源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重要影响力。一个企业就是企业家的缩影,也是他的战场,失去航标和目标的企业家就会使得整个企业失去活力和竞争力。当我们能够用强有力的价值观来带领他们的时候,帮他们拨开迷雾,恢复他们的信心,他们就会继续带领企业奔跑起来。

第三,源于价值观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重要指引作用。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来说,价值观就是指引他们的明灯。当积极的价值观指引他们时,他们就充满激情和动力;当缺少积极的价值观指引的时候,他们会低迷、迷茫。积极的价值观会让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承担起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让他们勇于奉献,敢于担当,让他们愿意维护国家的法律,愿意去开创,愿意为国家的富强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确立并不是一件简单和容易的事,它需要三大前提:其一是人性的前提。即价值观的确立要以人性的发展规律为基础,以人的自由选择为基础,这样才能具有内驱力,形成内生力量。其二是其价值观的确立要与社会和政策环境相匹配。换句话说,即个体价值观与国家价值观的契合度。其三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观要在趋利性和社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趋利性是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追逐的目标,这是由经济的本质决定的;社会性是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义务和责任的要求。一个没有趋利性的企业会缺少发展动力,一个没有社会性的企业会缺少发展前景。

三、主体性视域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标准的设定

既然价值观是主客体双面因素的融合,那么主体层面的考量和客体层面的考量都是价值观标准设定的基本条件。

(一)主体性视域下人本主义的考量视角

价值观发挥作用的真实动力是内生内驱内发的,所以,它必然要遵循着人性的规律,符合人内在的需求定律,这就要求必须以主体性视域来对价值观做人本的考量。

何谓主体性?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特性,它具有三个特点:首先,自为的自律性。人作为主体必须具有自由的意志,以自身为根据和出发点来自我决定。因为人的独立自主和自发性,所以人愿意和必须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其次,自觉的能动性。自为的行动则以自觉的能动为前提。自觉的能动是一种主观意识的活动,是自为的前提判断,是自我觉察、自我觉悟、自我意愿的能动性。再次,自由的超越性。自为性和自觉性都意味着自由,自为是行为上意志自由的体现,自觉是意识自由的体现,自由则意味着突破界限的可能,突破则可以导致超越,超越自我,超越当下,超越已有的境界。

主体的自为、自觉和自由亦不是凭空而行,它需要依据人性需求的客观规律,即它依循着人本主义的人性理论。最初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力首先是生存、谋生,其次则是安全感和身份认同,再次是社会的尊重、国家的尊重、政治的接纳。在设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时候,要遵循人本主义的需求发展定律。

(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12字指导方针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蓬勃发展,国家给予高度重视。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特别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和困难,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并提出“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的12字指导方针。这六个词从六个方面表达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方面的期待和引领,希望他们能够做到热爱祖国、敬业精业、创新创造、知法守法、诚信友爱、贡献社会。它们囊括了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从工作态度、运营方向、社会交往、公民责任、奉献精神、集体意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这12字也是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引领的指导方针。

从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客观期待和要求出发,同时也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主体性和人本主义出发,价值观如何设定才能既满足国家宏观指导方向,又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内在动力呢?为此,我们尝试初步设定如下六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标准:

爱国与奉献。爱国,是爱我们的根祗,是爱我们的母亲,是打造我们美好的未来。爱国落到实处的表现之一就是奉献。奉献是致富思源,是回馈国家和社会,这是一种无私的贡献精神,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表现,是让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树更加强壮的重要路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需要在爱国和奉献中将自己与祖国和人民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公正与平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希望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够获得中性竞争、机会平等的宏观性市场运营环境,希望在税收等各个方面获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这也是在起点上和制度上的公平渴求。

诚信与守法。这是所有进入市场经济的主体都应该遵循的价值观标准,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践履。从主观方面来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应该在自律的前提下做到诚信于内,在他律的前提下做到遵纪守法,这样才能无愧于社会、国家和自己。从客观方面来说,只有每个人做到诚信守法,才能共同打造一个健康良性运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环境。

敬业与责任。敬业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职业和事业本身应该具有的态度;责任是他们对企业、企业员工、合作方、消费者、社会、国家都具有的一份责任感,也可以说这是一份广义的敬业精神。有责任感才能有担当,有付出,才能成为真正的顶梁柱。

奋斗与创新。艰苦奋斗是中国革命者的共同特质,也是中国第一批非公有制经济者们的共同特质,这是需要继续发扬光大的,同时光有奋斗精神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时代需要,创新和创造被提到了当前的日程上来。

尊重与荣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渴望自己的成功和努力得到认同,得到尊重,渴望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所以,我们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荣誉。足够的尊重和荣誉会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前提下更愿意去拼搏和奉献。

这六个方面的价值观标准设定既考量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道德要求与价值观期待,也充分考虑到和满足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身的价值需求。

四、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引领的分层路径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引领应该做到:有真心,有办法,有落实,有监督。具体的举措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注重务实性和有效性、开发内在动力、加强外部服务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监管。从以上原则出发,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引领工作则需要采取不同层面的、详细的、务实的做法。

(一)思想领域的引领

这个层面可以采取请专家讲座的方式,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们拓宽视野,这是应对市场变化的生存环节。思想领域的专家又可以分为国家政策解读专家、国际发展方向专家、科技发展专家、管理学专家、创新思维专家等等。要尽可能地做到每个专家的演讲让大家有所收获,这是价值观引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二)人格方面的引领

这个层面的工作可以有三种:第一种是思想政治工作人士进行引导,具体方式可以采取直接进入非公企业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定期对非公企业人士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指导的方式。第二种是请高校人格专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家进行专业讲座。第三种是重视对诚信品格的塑造。

(三)心理层面的工作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既是企业家或者经济主体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担负责任和压力的普通人,当他们缺少舒缓压力的机会,缺少方向指引的时候,也会发生各种心理危机,这个时候我们要主动帮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企业家们在创业、守业、遇到瓶颈、志得意满、走投无路、茫然失措、跃跃欲试、重启风帆等各种不同的阶段上都需要有力的心理疏导和指引。

(四)典型先进人物的引领

任何时候,在一个领域和行业中总会有最出色的领军人物,对于这样的先进典型人物,我们要把他们树为标杆,对其奉献行为加以表彰,号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向他们学习。

(五)政策层面的帮助

目前,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相关政策不断地健全完善,如何更加及时有效地执行这些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比如在招商引资拉动生产消费上,有些地方政府固然愿意拿出很多优惠政策来吸引规模企业和大品牌企业,但也应该分出一部分力量来支持本地区企业,打造本地品牌。

(六)服务层面的改进

无论是人格、心理还是思想与政策层面的工作,都需要政府部门的付出、领导和监管。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比较复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用“亲”和“清”两个字来概括、阐述新型政商关系;2017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真正贯彻落实,这需要从服务方面进一步抓实抓细。

(七)注重对不同年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引导的针对性

不同年代下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他们的引导也就要更有针对性。比如,老一辈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他们的敬业精神、奋斗精神、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都很强,但是他们的创新意识可能稍弱。新一代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他们的公正法治意识强,创新意识非常好,但是他们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人士价值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我的价值观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WHEELS IN MOTION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考选领导干部案例分析题
以思想观念大转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